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作者:周凤迟
在第三轮生肖票中,小本票是最不招待见的品种,就是当初的“甲申猴”小本票也不例外,500万本的发行量是其一大“缺陷”,这种“缺陷”一直延续到了“甲午马”小本票都未能改变(估计最后发行的“乙未羊”小本票也是如此),其中的“缺陷”甚至更为突出了,因为发行量增至850万本,小本票的无所作为,对于第三轮生肖票的市场美誉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挽回不利局面的方法只能是降低发行量,最好能控制在400万本之内,甚至可以更低,并加大它的市场消耗量。虽说生肖小本票在题材上占有,大家对其另眼相待,但这也不是盲目扩大发行量的理由,从纯粹投资的角度来看,第三轮生肖小本票在价格上与其它题材的小本票相比并无优势,甚至是劣势,因为它们的价格往往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而博弈资金更青睐那些价格超低的非生肖题材的小本票,比如说“牛郎织女”、“八十七神仙卷”、“刘三姐”、“小蝌蚪找妈妈”等小本票“一飞冲天”,而生肖题材的小本票并未达到这种效果。
我国生肖票存在的基本形式有大版票、小版张、小本票和赠送小版张,以及只发行过三年的兑奖小版张。针对中国邮政没有过生肖题材小型张(含无齿)、小全张和十二生肖小版张这一情况,有人建议发行上述品种,以此来丰富生肖票的品种。从一般意义的角度来看,这种提议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从市场真实需求的角度为出发点来看,并不是什么良策,因为市场的容量就这么大,我们不能无节制地放水。我国生肖票在设计、边饰、内容、版式、布局、表现力、感染力等方面的确存在着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但也没必要吸取国外生肖票在设计上的所谓优点,尤其不能盲目地崇洋媚外,模仿就是一种失败。国外发行的生肖票在设计、布局、内容,信息等方面可以说是花样翻新,比我们的生肖票要丰富,这一点有目共睹;但是,国情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我们不能照抄照搬人家的东西。
生肖票的销售在国外是开放式的,一旦过了销售期就销毁,对于这一点,我们的某些集邮者十分推崇,随即就认为中国的生肖票也应该敞开销售,以满足集邮者的迫切需求。其实,这一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国外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放到中国未必就一定适合,有的时候,甚至会破坏原本建立起来的市场相对均衡的格局,一旦把生肖票这盘棋走歪了,市场就会遭到难以预料的损失,第二轮生肖票发行量暴增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集邮者和投资者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吧。新一轮生肖票的发行量应该大幅度下降,最好还能成为当年最具价值的“筋票”,而在销售上继续采取“饥饿式”的手法这样比较容易营造气氛,扩大市场知名度、关注度和博弈度。要从市场的角度来发现生肖票的内涵价值,既不能大而全,也不要小而全,而是去挖掘其最精髓的东西,并及时抢占市场制高点,方能品味出它的原本价值。
对于一个真正的投资者而言,价值和成长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没有成长行的品种很难说有很高的价值,而第三轮生肖票就是一个处在成长期的好品种,价格相对低廉的赠送小版张和小本票更值得投资者予以高度重视。不可否认,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和局限性,但只要认识到了局限性的存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它的制约。第三轮生肖票的发行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这或许就是它的某种局限性和软肋,但在一个有着强大资金作为支撑的市场中,劣势就有可能会变成优势,这种情况在此次行情中已经表现出来了,发行量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资金的博弈,肯定又是万万不能的,而第三轮生肖票一直以来都是资金重点博弈的对象,特别是当某些品种在文交所电子盘挂牌之后,博弈的欲望就变得更为强烈了并已付诸行动,比如说“庚寅虎”大版票在一年多的时间之内能从180元劲升到800元,电子盘价格(20000元)的暴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精选品种的要素可以简化为估值、品质和时机,第三轮生肖票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版票、小版张和赠送小版张的估值曾经与其真正的价值严重偏了,“甲申猴”大版票价格在25元的时候,仍然有不少投资者对于其“不屑一顾”,这就是一种短视,并没有看到它真正的价值所在,第三轮生肖票的品质是大家所公认,但能在它处在低迷期敢于行动的投资者屈指可数,即使投资者在时机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甚至是大问题,但只要能恪尽职守的话,都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定价权乃是核心竞争力,其标准有两个:一是做的是自己可以不断复制的事情,比如第三轮生肖票发行之后就在不断地复制着财富的“神话”、就连最不起眼的“甲午马”赠送小版张不也在短期之内实现了翻番行情吗;二是做的是别人不可能复制的事情,具备群众基础、资源丰富、品牌美誉度、市场影响力等特征,最终体现为这个品种或者板块的定价权,第三轮生肖票就是市场中的佼佼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