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纸币上的颐和园石舫与儒家文化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5/5/15 10:43:00

 吴福华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民国年间伍千圆券正面图景是北京颐和园石舫。石舫,用石头砌成的船,取永不沉沦、永不腐朽之意,提醒后世子孙常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警,永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鉴戒,这是在很大程度上对儒家关于危机文化的传承。

  颐和园石舫在万寿山西侧昆明湖岸边,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恰值于康乾盛世的顶峰时期。乾隆皇帝雄才大略,在孩提时就被康熙大帝内定为孙子辈的接班人,说明他从小聪明才智就有过人之处。正当盛世,可以说清王朝经过100多年统治已“政通人和”,可以称得上“河清海晏”了。但乾隆帝治不忘乱,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建修石舫以警醒子孙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终日勤勤恳恳,时时警惕自己(《易传·乾卦·彖辞》),借以永葆大清江山。

  习近平同志在任中央党校校长时,在省部级高级干部培训班上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习历史”,指出学习历史能以史为鉴,可以从中学习、了解民族精神,吸取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学习人文精神。关于中华民族历史中的人文精神,他概括为艰难困苦、玉汝以成的坚强意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等七种,其中就有“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

  “载舟覆舟”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鲁哀公把晚年的孔子视为国老,十分尊重,经常向孔子请教、咨询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天他虔诚地问孔子“寡人出生在深宫之中,在妇女圈子里长大,寡人从不知道什么是悲哀、什么是忧愁、什么是劳苦、什么是恐惧、什么是危险。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孔子耐心地一一回答。最后孔子说:“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我听说过,君主就像是船,而老百姓(603883,股吧)则像是水。水既能浮载起船,也能使船倾覆。君主由此想到危险,那危险的感觉怎么不会到来呢!君主关心的是自己的江山社稷,政权有倾覆之危如何能令他不战战兢兢呢!(《荀子·哀公》)孔子与鲁哀公的这段对话还载在《孔子家语·五仪解》和刘向的《新序·杂事四》中。

  孔子关于“载舟覆舟”的警醒为历代封建帝王所重视。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中算得上是位“明君”了。李世民主政后吸取前代特别是隋二世而亡的教训,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后来走向极盛打下了基础。贞观五年太宗对群臣说“天下稍安,尤须兢兢,若使骄逸,必至丧败!”提醒群臣“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贞观六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定,便不存意。可爱非君(让人可爱的难道不是君主吗?),可畏非民(让人可怕的难道不是人民吗?)。天子者,有道(道行)则人推(拥戴)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大臣魏征对太宗说:“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自古以来,丧失国家、丢失江山的君主,都因为在安定时忘记了危险,处在治平、社会安稳时忘记了动乱,所以帝业不能长久。现在陛下拥有天下,国家内外清平安定,能够留意治国方法,常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地办事,国家的运数自然绵延久长。我又听古语说:“君王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起船只,也能倾覆船只。”陛下认为百姓的力量可畏,的确就是这样(以上见《贞观政要·论政体》)。贞观十年,魏征又上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人君当神器(帝位)之重,居域中(天地之间)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戒除)奢以(用)俭,斯亦伐根以求木(树木)茂,塞(堵塞)源(源泉)而欲流水也。”指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众人,百姓);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警惕)。”唐太宗极其重视对子孙进行居安思危的教育。他带着太子去坐船,谆谆告诫“载舟覆舟”的道理;他带太子去骑马,告诫儿子要与民休息,不可过劳民力。唐太宗还令魏征、虞世南、褚遂良、萧德言等人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子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而编写成一部资政巨著,名为《群书治要》,抄数部让子孙学习,希后代“懔(害怕得像)乎御(驾驭马)朽(腐朽的马缰绳),自强不息,朝(白天)乾(勤苦)夕(晚上)惕(警惕)。”(《群书治要·前言》)正因为唐初君臣皆怀“载舟覆舟”之惧,常如临渊履薄,故唐朝能延祚最长,达296年之久。

  清高宗乾隆读《贞观政要》,感慨万端,亲自为之写序敕令刊行。乾隆在《序》中说:“余尝读其书、想其时,未尝不三复而叹曰:贞观之治盛矣!然其所以致治,则又在于用此数贤(指贞观年间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王珪诸贤臣)。”告诫后世子孙“人君所当服膺(从内心深处佩服)书绅(写在腰带上)而勿失之”。告诫后人“持盈保泰,行仁义,薄法术”。可能就在此时,乾隆皇帝在颐和园修建了石舫,让后代继承人睹物思治,牢记“载舟覆舟”之古训。乾隆在前人基础上把圆明园修建成“万园之园”,在内也建了一艘石舫,告诫子孙在休闲游乐、风花雪月时不忘“载舟覆舟”。圆明园先后惨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劫焚烧,其石舫今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是我党执政的根本基础。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大大密切了党群关系,使全党不忘“载舟覆舟”的历史古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76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