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收藏家李冠春向博物馆捐赠437枚历代钱币。 |
珠江时报讯(记者/何惠健 通讯员/李薇 摄影报道)“我的花瓶产于哪个年代?是宝物吗?”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南海区博物馆昨日举行“博物馆奇妙日”活动,逾200人进场享受岭南文化大餐。
当天,佛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工作部部长邓辉、南海区旅游局局长梁惠颜、南海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羽、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副局长兼博物馆馆长周晓勇、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副局长易坤等出席了活动。
街坊抱花瓶来鉴宝
本次博物馆奇妙日内容节目丰富,包括“传承·守望”郭亚明书法艺术作品展、广东省文物专家免费鉴宝、“致力于可持续型社会的博物馆”主题现场汇演、听文博讲座等。
当天,南海区博物馆大厅内人头涌动,参观者络绎不绝,不少市民捧着家传之宝赶到现场求专家鉴别。吴伯抱着“老花瓶”前来,“我对着它几十年了,也说不清到底是何种材质,造于哪个年代。”当场,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谢海山通过眼观、手摸、耳听,一下子就判断出吴伯的花瓶产于光绪年间。“从花瓶本身的饰纹与釉色来看,可以追溯至光绪年间,至今有百余年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瓶底的材质不是同一年代的用料。”
活动还包括“致力于可持续型社会的博物馆”主题现场汇演,“传承·守望”郭亚明书法艺术作品展。而收藏家李冠春现场向南海区博物馆捐赠战国至民国时期历代钱币437枚。此外,南海区博物馆表彰了2014年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与南海执信中学、佛山市外国语学校、西樵镇民乐小学共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亦正式揭牌。
打造可持续型博物馆
2013年底,面积达14559.7平方米的南海博物馆面向群众开放,拥有《南海记忆》《南海群英》《馆藏书画》《广府风情》等展馆,如今已成为科教基地、学生实践基地。
“我们正竭力打造可持续型博物馆,让地方文物成为历史精神的延续,成为学生教育与锻炼的平台。”梁惠颜表示,通过博物馆扩大市民参与文物保护与收藏,扩大社会影响力,真正让群众走进博物馆,成为群众学习、科教、文化、读书的基地。
她还表示,南海区博物馆坐落于有珠江文明灯塔、岭南文明的发源地西樵山,这表明南海区博物馆不仅仅是属于南海,还是岭南人的博物馆,应借助西樵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举办更多贴近地域历史的文化活动,与西樵文化、旅游、产业跨界融合,通过用文化引领产业提升、城市转型以及社会素质,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