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美国人如何玩转奥运经济

1楼
二丫头 发表于:2008/2/23 12:37:00

  按照分配方案,奥运会TOP计划的收入大致分为5份: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组委会各占33%和17%,各国奥委会占20%,国际奥委会占10%,而剩下的20%全部归美国奥委会拥有。这就意味着无论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美国都将从中独享可观的收益。

  原因很简单。一是现代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是从美国人手中盘活的;二是每届TOP赞助商中美国企业都占大多数。

  美国是个极富商业智慧的国家,“赚钱”不仅能赚出花样,还能形成气候,可以说商业文化已成为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奥运会陷入了危机,许多国家谈“奥”色变。因为现代奥运会一直坚守非商业性的原则,费用只能靠政府出资、社会捐助等方式来勉强支撑。以至于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使得举办城市蒙特利尔欠下了10亿美元的巨债。

  面对第23届奥运会,举办城市洛杉矶拿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劲头。一个叫尤伯罗斯的美国商人开始制定历史上第一份由私人承办、自负盈亏的奥运商业运作方案。结果,就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电视转播权卖出了2.25亿美元的天价;赞助商、供应商等赞助体系首次出现;连奥运火炬传递也通过向普通民众收费的办法赚得了不少美元。

  美国人把赔钱的奥运会做成了一笔赚钱的买卖,也由此改变了奥运会的命运。此后,奥运会渐渐成了最金贵的商业资源。

  为什么奥运会偏偏在美国人的手中才得以盘活?其实美国人的奥运智慧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与美国当时已相对成熟的体育经济竞争环境密不可分。以NBA为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NBA已经开始了造星运动,从张伯伦与拉塞尔之战到约翰逊和伯德的黑白双雄对决,NBA成功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和商家的青睐。在美国人看来,篮球的初衷不仅是锻炼,还有娱乐;没有明星和消费,就谈不上所谓的职业篮球运动。与此同时,体育品牌的商家之战也打响了。70年代末耐克在NBA赛场上向PONY发起进攻,让习惯穿着帆布鞋上场的NBA球星们最终换上了耐克的产品;80年代初锐步又独辟蹊径,在妇女运动鞋和运动旅游鞋市场上占得了先机,并与耐克开始了市场抢拼。

  可以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的美国已经开始形成一种以经济利益、大众乐趣为前提的运动产业体系。

  美国企业对于奥运会也是格外热衷。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行业排他性的赞助方案一公布,可口可乐就以1200多万美元的高价拿下了饮料的独家赞助资格;IBM供应了全部计算机设备;通用汽车提供了奥运会所需的所有车辆;麦当劳修建了游泳池……除了不可比拟的经济实力之外,这种一呼百应的商业氛围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也是让美国在奥运经济上一直保有独特权益的重要原因。

  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次成为东道主的中国也在努力挖掘着智慧。目前的奥运赞助和商业运作体系已经相当稳定成熟,在既定的框架中跳舞,还要跳出花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喜的是,在万人瞩目也是奥运商业运作最为重要的TOP计划中,中国企业第一次榜上有名,联想的TOP历程将会为中国企业留下宝贵的经验。再者,北京奥运会显示出了可贵的创新意识。“绿色奥运”契合了目前国际社会的最热点,为奥运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不过,企业如何在“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三大颇具创新性的理念中找到新的商业运作点,是更需要思考、探讨的。三大奥运理念不仅是中华民族气质和底蕴的体现,更应该是对奥运经济的新启示、企业营销的新起点。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76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