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北京奥运早已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可是最近,有两条关于北京奥运的不实新闻竟堂而皇之地荣登西方媒体。
第一条,2月14日,英国《独立报》刊登了部分人士的联署信,指责中国漠视苏丹达尔富问题,并将达尔富问题与北京奥运会挂钩。让人吃惊的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大名赫然在目。但是第二天,罗格发
第二条,2月21日,《美国之音》发表题为《忧食品安全美奥运代表团自带食品》的新闻,从标题看语气十分肯定(尽管正文中措辞较为严谨)。这篇报道被不少媒体转载。北京官员对此感到遗憾。可是当天晚些时候,《美国之音》发表了题为《美国奥委会澄清自带食品的报导》的文章,巧妙地借美国奥委会之口纠正了自己先前的报道。
《独立报》和《美国之音》未经核实就想当然地刊发新闻,着实让人吃惊。
但是作为传播学者,笔者担心的是其后更复杂、也更危险的心理机制。
早在1947年,社会学家D. McGregor就指出,“在没有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预测。”其实,D. McGregor过于乐观了。1986年,社会学家R. F. Hamilton和J. D. Wright共同指出,很多知识分子会漠视与其世界观不符的数据;世俗的观点常常会影响他们的判断。
事实上,当接触到与既有观点不同的信息时,人们往往会采取某些心理措施加以调整。按照美国传播学者保尔·拉扎斯菲尔德的说法,这些措施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与选择性记忆与既有观点一致的信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称之为“认知不协调”。
这样就不难理解某些西方记者了:他们是来中国采集证据以证明其成见的。
事情远非这么简单。按照Gordon W. Allport和Leo Postman的理论,谣言的性质通常与其制造者和传播者的心理预期相吻合。而且,谣言的突然增多往往说明人们已处于非理性状态,因此有可能是恶性事件的前兆。为此,中国政府有必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