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一套完整的从先秦到新中国建立时期的铸币系列、近千枚明清两代的银锭和银元、2000余种从清代到现当代的纸币……历时40余年的集藏,终于集藏到包括上述系列的万余枚(张)钱币,并成为民间钱币研究专家。他,就是扬州著名的民间钱币收藏家—陈晓友。
中国钱币史上所有年代、材质与地域的钱币,他几乎都有
在陈晓友不大的居室里,面对屋里放满了钱币的陈列柜,陈晓友一边展示各种藏品一边对记者说起了自己40多年来的珍藏。“我收藏的钱币,如果以朝代来分,那么从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到后来的秦、汉、唐、宋、元、明、清,几乎每个年代的钱币都有。这些钱币的价值高低,与年代久远和数量多寡有关。一般而言,朝代越强大,铸币数量越多,这个朝代的钱币藏品经济价值反而不高。”
陈晓友继续说道:“如果就藏品的经济价值来谈,那些存在时间短的朝代、农民起义成功后铸造的,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钱币上有契丹文、满文、蒙文、西夏文、新疆回文等钱币因为罕见,经济价值较高。”
“如果从材质上来看,我收藏的钱币有金、银、铜、铁、镍、铝、纸质等各种材质。就说一般人看重的金银币,历代的我基本都有。宋代之前,所有的金银币都是皇家赏赐或纳税之用。金银币走向民间,成为一种流通货币,是从明代开始的。”
陈晓友的钱币藏品如果从地域上看,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地区,例如:古代中原地区的布币、山东燕赵地区的刀币、巴蜀地区的桥梁币等。此外,陈晓友还告诉记者:“先秦之前的钱币是圆孔钱,之后就是方孔钱了,遵循了汉族阴阳学说中的天圆地方。”
40年的钱币收藏源起小时候的“斗铜”游戏
说起自己收藏钱币的源起,陈晓友笑呵呵地回忆道,小时候,家里有许多祖辈留下来的铜钱,他用来和别的小孩玩“斗铜”游戏。"斗铜"游戏应该是我钱币集藏的源起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陈晓友真正开始迷上了铜钱收藏。上大学后,他开始了系统收藏。
因为在商业系统工作,陈晓友经常有出差机会。在上世纪80年代的苏州人民路、北京礼士路,还有上海、西安的集邮市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那时候,陈晓友的工资只有30多元,出差坐火车,他只坐硬座,将省下的钱买钱币,甚至有时,一个月就花了10多元购买。“为了集藏,不仅要省吃俭用,路上奔波、寻觅、收购的过程也很辛苦,但苦归苦,乐趣也多。”陈晓友感慨道。在上世纪80年代,他偶然在高邮看到一批农民起义铸造的钱币,高兴坏了的他倾尽身上所有,买了许多。然后趁去外地出差的时候,找到当地的古玩市场,以此和别人交换了不少难得的少数民族钱币。“记得交换的钱币中有努尔哈赤年代的满文钱,非常难得。”
集藏之余,专注于扬州地区钱币铸造史的研究
陈晓友收藏的钱币,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紧紧围绕扬州。只要是与扬州有关的钱币,他都会用心去搜寻。“扬州曾是我国钱币铸造业的重要城市,在中国的铸币史上,扬州有几次都处于领军地位。第一次在春秋时,吴王夫差就地铸造钱币;第二次,吴王刘濞在大铜山和小铜山开凿铜矿,铸造铜钱。”
第三次是隋开皇十年(590),晋王杨广于扬州铸五铢钱。“扬州荷花池西部的磨剑池就是铸造五铢钱的旧址。”陈晓友介绍道,“唐武德四年,废隋五铢钱,以官铸"开元通宝"钱通行天下。会昌开元钱最早就是在扬州出土的。”
南宋时,为抵御金兵南侵,作为宋金交战前线的扬州,再次成为当时的铸钱中心。
这么多年来,陈晓友收藏钱币始终把握“真、精、稀”的原则。“钱币终究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留存人世的钱币将成为历史的见证。我希望我的所藏能通过好的平台,向更多的人传播钱币文化知识,弘扬传统文化。”
张庆萍/文 陈建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