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张宇展示他的邮票 记者 张秋磊 摄
在智能手机、电脑现代化通讯设备普及的今天,邮票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今年36岁的张宇,却一直追寻着“方寸之间自有天地”的梦想。
1
“城管”有个集邮的梦
张宇是九台区行政执法局的一名“城管”,这几天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家里制作第7届现代邮票展的展集,准备去北京参展。
在他家里,有一个书柜,多年收集的邮票都在这里分门别类精心保存着。不过,要说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张邮票,这个问题还真把他难住了,因为从来没细数过。
要说张宇最珍贵的邮票,那就要数著名的“80年的猴票”,现在一枚邮票已经价值一万多元。
“因为我爱人是属猴的,所以在2009年补发了1万多元的工资后,我拿出了4050元买了一张猴票,而后花了9000元买了单反相机。这要算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了,当时如果买四方联就好了。”
不仅收藏邮票,他还研究东北地区的集邮史,自费整理出版了《东北邮刊(1946.1-1946.12)影印全辑本》、《艺光邮报(1947.2 -1947.7)影印、简体校注》,这些珍贵的东北地区集邮史料对集邮学术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他还开辟了“集邮杂志加赠品”收藏系列,把集邮杂志1955-2012年的赠品都整理图录出来,让大家也意识到,杂志的赠品也可成为收藏。
为啥一名普通的“城管”要做这些事情,这都源于他对集邮的热爱。
2
因为邮票有了好朋友
张宇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邮票很感兴趣,“那时候舅舅在外地,他每周都会写封信给妈妈,而信封上的邮票特别吸引我。”上个世纪80年代,对于他这个住在乡镇里的孩子来说,小小的邮票开启了他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和向往。“每次我都会把邮票剪下来,贴在一个本子里,经常拿出来翻看一下。”
后来上初中后,他进入了城里的学校,发现不少同学也在收集邮票,而且还有很多他没见过的邮票,这让他兴奋不已,开始和同学交换邮票,因为交换邮票他和同桌及前桌的女生很快成为了关系要好的“铁三角”。“前桌女生的妈妈在邮局工作,有好多新邮票,这让我们羡慕不已,我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和她交换邮票,比如给她辅导数学题,让她用邮票来酬谢我。”
在初中毕业的时候他与同桌都参军入伍,但在离别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自己即将分配到哪个部队,他俩就约定好,都同时给前桌女生写信,然后由她把两人的地址进行交换,这样大家就都能联系上了。就这样,他和同桌一同来到了长春,在长春开始了军旅生涯。
后来,坐在前桌的女生成为了他的爱人。在他的熏陶下,也成为了一名集邮爱好者。
3
赚钱与欣赏两不误
在部队的日子里,有一天,连部的文书给每个新兵发了十枚邮票,他本以为是当时很普通的20分的上海民居邮票,但是拿到手后惊呆了,竟然是八一军旗为背景,海陆空战士标准的军礼为内容的邮票,这也被大家叫作“红军邮”,“当时是发给义务兵,让他们用来寄信用的。可我觉得这邮票太漂亮了,舍不得用。我还用普通的邮票。”
没多久,他收到了同在部队当兵的同桌来信,信封上面贴着“红军邮”。同桌在信里告诉他,知道他爱好集邮,剩下的9枚他都准备留给张宇,在他俩见面的时候,真的把邮票送给了他。
翻开张宇的集邮册,这多年前的“红军邮”还保存完好,“这个四方联就是当时送我的那个,后来这位同学转业了,我把他送我的九张邮票分成两半,一人保存一半。”每当张宇看到这邮票,就能回忆起和同学和战友的那些情谊。“这个邮票是当时沈阳军区发行的,只使用了一年多,现在来说已经弥足珍贵,一版要8千元到一万元左右。”
对于集邮,作为一名70后,张宇也有着全新的认识,他很喜欢老舍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
张宇说,“就像买股票一样,邮票的升值空间也很大。”他每年用于购买邮票的钱仅仅是家庭生活支出的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收益却很大,“大约是20%的投入能换来120%的收益。”
2011年发行了“87神仙卷”小本票,“这个邮票有一米多长,折成小本样,我觉得它太精美了,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欣赏价值都很高。”他一口气买了40本,“当时是16元一本。”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这一本“87神仙卷”价值已经涨到了90元,他卖出了20本。
“集邮既满足了我收藏的爱好,也从中有了经济收益。”在张宇看来,这比投资股票要更稳妥。
4
希望集邮文化传承下去
集邮改善了张宇的生活,也给他带来了不少新体验。“每次参加集邮爱好者的活动,我都发现像我这么年轻的人太少了,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样的情况,让张宇对集邮文化的传承有了担忧,于是他就开始义务去学校、去社区为大家讲解集邮文化。
“令我没想到的是,很多孩子竟然不知道邮票是什么。”在学校的时候,张宇发现,因为现代化通讯工具普及,让孩子们根本没见过信,更没见过邮票,这令他很惊讶,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可别小看一张邮票,它有很多丰富的内容,有历史人物,有祖国大好河山,有名家作品,还有紧跟时代主题的宣传内容,这么好的东西孩子们却完全接触不到,太不应该了。”这件事触动了他对集邮发展的思考,他也用自己的力量,去宣传去感染人,每年他参加三四场义务宣讲活动。
对于集邮爱好者手中的这些邮票的归宿,张宇和很多老集邮爱好者讨论过,“很多集邮爱好者都说,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喜欢,他们都会在自己意识还清醒的时候卖掉。”为啥要这样做,因为留给不喜欢的人,邮票是负担,莫不如卖出去,也让邮票到喜欢的人手里,而且也能让自己的孩子们在经济上获益。 记者 刘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