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宜昌市民百元钞票多个"0" 专家:价值不好衡量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5/7/25 9:3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3日上午,市民王先生致电本报记者称:手中有一张多年前发工资时收到的10元人民币,正面右侧,有一道白印,拿到银行鉴定后并不是假-币,应该是错币。但保留至今,也不知道究竟能值多少钱。

错币错得“五花八门”持有者大多不愿出售

通过在收藏市场的了解记者发现,本市有很多市民、藏家手中,都不同程度地持有各种各样的错币,一般以纸币为主,范围几乎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个币种、面额。错币出错一般情况是:漏印、折白、重叠、位移、错位、印偏、水印移位等。

市民刘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张错币,这张第四套人民币的正面右上角,数字100中间的“0”上方,有明显的重印。刘先生称:“这是多年前单位发工资时发的全新人民币,发现重印后,也检查了其他的钱,均没有发现这种情况。拿到银行鉴定后确实为真币。觉得很好奇,就保留了包括错币在内的3张连号钞票,说不定以后会升值呢!”

另一位货币收藏爱好者也向记者展示了多年来收集的各种错币——有水印倒置的,有漏色的,不一而足,确实令记者大开眼界。当记者问两位受访者,是否有意出售错币时,二人均表示并不急于出售。

错币价值究竟多大有人说能换车换房

近日,网络上疯传一则“百元‘错币’拍卖公司估价高达百万”的消息,导致不少市民收到现金后,都要仔细检查,万一有张“价值百万的错币”呢!

记者随后找到了三峡收藏家协会鉴定中心主任张先生,张先生已有20多年收藏从业经验,亲身经历和见证过宜昌的错币收藏、交易情况。他向记者介绍道:“其实错币这种情况不少见,但从业20年,没见过也很少听说错币以很高的价格成交的。很久以前听说过有一张水印倒置的2005年版100元以4000元左右价格成交,即便是这样的成交,也相当少见。”

记者采访银行工作人员后发现,网传“取款机内吐出错币”确有可能,因为不是假-币,ATM机会对无折白、水印位移等无明显瑕疵的人民币“直接无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银行并不认可错币的“收藏价值”,对于类似有印刷缺陷的货币只能视为残次币,会采取等额兑换的方式进行回收。

错币易成骗子目标稍不留意就会中招

错币一般都是印刷过程中的一些错误造成的,对于收藏价值而言,只是个人喜好,没有具体的价值可以衡量。但持有者希望以高价成交的心理,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当知道错币持有人展示、询价后,往往有很多所谓拍卖公司前来接洽,称能以非常惊人的天价拍卖出去。

张先生介绍说,骗子常用的手法就是:先预估一个惊人的价格,然后以宣传费、拍卖押金等各种费用需要前期支出为由,收取持有人5%—8%的服务费。明明不可能以此高价成交的错币,拍卖会上自然会流标,错币还给你,但前期支付的所谓服务费,自然是不可能返还了。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天价错币”的原因。 (记者钟良)

记者支招

人民币收藏有诀窍

一、瞄准“绝版概念”

以我国已发行的5套人民币为例,第一、二套人民币(不含分币)已经退出了流通领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这两套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不在限制范围之内,可以收藏和投资。

二、关注“特殊意义”

在发行的五套人民币中,有些极具意义。比如,1948年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特殊意义在于版别最多,且是惟一一套在新中国成立前发行的人民币,同时,它还沿用了旧币制,曾使用双重纪年,并与一些地方货币共同流通过一段时间。

三、兼顾艺术价值

人民币的收藏价值还体现在它本身的印刷和雕刻水平上。在第二套人民币中,1962年我国自行印制发行的棕色伍元币是第一批有满版水印的纸币,同时,该钞票的雕刻和印刷水平也很高。正是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人民币的图案设计首次采用左右花纹对称的形式,打破了传统呆板的四边框的形式。

四、放眼纪念币

在发行5套人民币的同时,我国还发行过一些特殊的货币,如1984年开始发行的普通流通纪念币,属法定货币,不仅允许收集,且颇具投资和收藏价值。这些金属币的好处是题材广泛、印制精美,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升值潜力,尤其是流通纪念币,面额多为1元、5元和10元,发行价不高,由于能很快上市流通,无需投入多大就可获得丰厚收益。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20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