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银币为何价值一路飙升,皆因真假难辨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5/8/8 16:20:00

 收藏老银元要小心,市场99.9%是假货! 乾隆时曾开铸镌有***头像的纪念性银币,道光元年(1821)鼓铸了赏赐用的银币,但用机器自铸新式银元则始于光绪八年(1882)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厂 平(吉林通用银两)一两币,因铸造数量甚少,后世罕见,时市面流通的银币主要是洋钱。张之洞督,于十三年奏准由广东造币厂试铸,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币面 镌有龙形,越二三年铸成,在市面流通,是为龙洋的起源。以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统称为龙洋。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又在武昌设立银元局铸造一两银 元。以后各省仿效,相继奏准铸造,但因质劣及成色、重量不符标准,不受民间欢迎,甚至在流通中不能按枚计值,只能按重量计值。

  二十九年,清zf曾下令划一银元,但未贯彻。宣统二年(1910)清zf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以圆(元)为单位,每元重七钱二分,定名为“大清银 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辛亥革命爆发后,所有已铸成的银币均充作军饷,故终清一代,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无成色、重量都符 合标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币。辛亥革命后,北洋zf铸造的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和国民zf铸造的镌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是自铸银元中流通最广的两种;而对 清币加以限制,防止复清。进入民国后,仍维持着银两、银元并行的货币制度,直到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银元才成为单一的主币。1935年实行纸币政策, 不准行使银元,并用“法币”大量收兑银元(见币制改革)。以后银元虽间或有在市场上出现,或被个人窖藏,但银元作为主币的时代已宣告终结。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国民党zf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胀,使人民财产遭受损失,储藏在人民手中的银元又一度活跃在市场上,同时国民党也加铸了一部分,企图挽救垂危的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崭新的人民货币体系,确保第一套人民币顺利发行,同时也为了打击蒋特、土匪、地主、资产阶级等不法分子的阴谋,加强了对金银币进行 强制管制,宣告金银币为国有,不得私自藏有(和qiang支管理一样严),正式结束了银元流通历史。人民银行为此也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收兑,直至八十年代 初。

  金银币至八十年代后,市面几乎绝迹(那时私人去农村各地去收银币,也收不到多少来),没有几个人家中藏有金银币(八十年前私自藏有,是会被当地主、资本 家批斗的。过去的银币很值钱,有了几十块银币是富人象征),除了后来挖宝捡窑。那又为何现在市场上的老银币又多了呢?难道国家又把收兑的老银币流放在市 场?答案是不可能(现在上海造币厂有些老银币都靠个人捐献,说明以前收兑的老银币可能全部重新熔化)!现在只剩一种解释,假-币,市场99.9%全是假 币!!!

  那么,收藏银元又如何识假呢,除了参考我国1952年出版的“银元图说”和八十年初出版的“中国银币图解”外(要知道那时收获的银币是最多的),还要看 老包浆:银元的形态、边齿、自然氧化、使用磨损、及戳记。没有钱味,摸的手感没有舒适感,线条图形字体过于粗壮,没有使用痕迹,银色不对,或出现怪异的版 本,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假货。

  以前人们对银元拿来,是为了使用,而不是收藏,那时收藏概念非常弱,温饱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去收藏,收藏是盛世的事。另外,银币代表国 家形象,银币的线条、图形、字体一般使用正规正矩,不规矩的很难过文人这一关。政 府在生产银元时,为了防伪(银币当时很值钱),生产出的银元是常常带小小戳记的(特别是龙洋),如无,常常是后来用真银电脑高仿出来的。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98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