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外媒体散布北京奥运十大流言 逐一揭开真相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8/2/28 11:0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月20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英国伦敦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非常出色,英国期待北京奥运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奥运会。米利班德将于23日启程前往中国进行访问。 新华社记者谢秀栋摄

    流言一:奥运背后,谁在表演政治马戏

    一排排西方政治的探照灯又开始聚焦北京。所谓人权、西藏问题等惯性及硬性压力尚未消退,又以达尔富尔问题挑起责任外交的议题。新春伊始,西方某些势力对中国的偏见和臆想,出现了一次爆发,“奥运政治化”,一时间甚嚣尘上。

    2008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春节长假还未结束,许多市民仍沉浸在节日的欢愉之中,可对于北京奥组委和中国驻外使馆来说,这个平常的星期二,他们还要谨慎应对一条与北京奥运有关的不平常的消息:

    片酬7500万美元的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突然决定,“辞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的职务。原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良知”使他无法继续指导奥运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大型表演。 >>>点击详细

    流言二:用“透明的奥运”反击“黑名单”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可能将迎来数以十万计的观众到现场观赛。在他们当中,来自境外的预计两、三万名各类传媒记者可以称得上是最为“挑剔”的观众。通过他们的文字、图片和话筒,传递的不仅仅是赛场上的新闻, 更多的,也许更重要的,恐怕是来自赛场外的对于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所见所闻。在当今世界,一个形象不时受到曲解、误读甚至歪曲的中国,能否原汁原味抑或接近本色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境内外记者的传播。 >>>点击详细

    流言三:流动人口管理与政治无关

    2008年1月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其网站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加强劳工管理政策”的文章。该文说,在今年夏天北京奥运会召开前,中国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中国的民工们今后在注册居住许可时将必须表明自己的政治从属关系”。

    该文援引人权组织“人权观察”观察员尼古拉斯的话说,“中国这么做的动机非常明显,那就是在奥运会前将北京不希望看到的人清理出首都”。文章中还称:“所有的民工在搬出家乡时都必须向当地警方注册,表明自己是否是党员、团员、普通民众或是民主党派人士。整个注册工作将正好在奥运会开始的8月前结束。”

    奥运年年初的这篇文章,让人记起两年前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拟劝返百万农民工”谣言的大肆传播。 >>>点击详细

    流言四:《圣经》“禁令”无中生有

    2007年底,美国天主教新闻社报道说,北京奥组委公布了一份禁止带入奥运村的物品清单,“《圣经》竟然在被禁物品之列”。报道还称,奥运会主办方禁止运动员携带任何宗教物品进入奥运设施。

    对于这一“禁令”,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美国的福克斯电视台甚至声称:“中国不仅禁止《圣经》,而且禁止任何具有宗教象征性的物品”,有宗教人士在电视上表态说,如果中国不收回“禁令”,将敦促美国政府抵制北京奥运会。

    《圣经》“禁令”纯属无中生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此表示:“中国主管部门和北京奥组委没有也不可能做出所谓奥运村禁用《圣经》这样的规定。”他进一步解释说,中国政府一贯尊重和依法保障在华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只要依法从事宗教活动,他们的权益将会得到充分保障。 >>>点击详细

    流言五:奥运礼仪小姐:美丽无罪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背后的横幅上写着“迎接奥运,接受挑战”。1月7日,在北京一家职业培训学校,礼仪老师正在给一班女生讲授仪态礼节。这些来参加奥运礼仪培训的女生年龄大都在16-18周岁,将在这里接受严格的奥运知识和礼仪着装训练,其中的一些幸运者将会出现2008年奥运会的颁奖典礼上。

    2007年6月开始进行的奥运会礼仪小姐选拔,吸引了海内外媒体、民众的广泛关注,这其中充斥着许多对选举形式、选举内容和要求的质疑甚至批评。

    2007年11月2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明年的北京奥运需要数百名年轻妇女担任颁奖司仪,但奥运策划者们表示,只有那些个子高、美丽、身材好的女子才合适。”“中国招聘广告频频提出身高、年龄要求,是对《劳动法》中有关禁止歧视的条款‘执行不力’”。 >>>点击详细

   流言六:一则关于“奥运搬迁”的事实性错误报道

    2007年6月,一个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非政府组织“住房权利和驱逐住客问题中心”将“2008年破坏住房权利奖”颁给了中国,声称“为了举办奥运会,(从申奥成功)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时,中国在北京强行迁移125万人”。

    不久,这一组织的声明被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华盛顿邮报》以及美联社等西方媒体竞相报道,一时间成为国外舆论抨击中国奥运的焦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住房权利和驱逐住客问题中心”对北京奥运相关问题的指责,《环球》杂志记者登陆了该组织的网站,在“未来举办奥运城市的强行驱逐和拆迁情况”一栏中找到了2007年6月5日发布的关于北京情况的报告。 >>>点击详细

   流言七:“限行”背后的北京“交通加减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奥运用公交车 

    2008年初,有关北京奥运交通管制的报道频频见诸国外报端,其中颇令人玩味的是,许多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限行”二字。

    《纽约时报》等美国几家主流报刊直接打出“北京奥运期间将禁止过半机动车出行”的标题。而相较于对“限行”一词的热衷,几乎所有媒体对北京缓解交通拥堵其他方面的努力却只字未提,不免给人一种印象,北京奥运交通“限”字当头。 >>>点击详细

   流言八:奥运天气问题? “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接受美国CNN采访时表示,北京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过高,一些格外需要耐力的项目,如长跑和自行车,可能会被推迟或改到另一天。随后国际奥运会进一步指出,对于这些项目,可能会推迟几个小时,而非几天。

    这一采访被美国《时代》周刊、英国《卫报》、德国《明镜》相继引用,将对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的质疑进一步推向高潮。 >>>点击详细

   流言九:不存在的“奥运猪”与存在的安全食品

    “民以食为天”,足以看出“吃”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食品安全也是衡量奥运会举办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距离奥运会开幕还有5个多月,我们的奥运食品准备好了吗?

    2007年8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中国将秘密为奥运养猪》一文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官方猪肉供应商将在秘密地点以有机方式饲养生猪,为运动员提供安全猪肉”。文章说供应商千禧鹤集团为养“奥运猪”采取了“特别措施”。 >>>点击详细

   流言十:奥运经济效应,被放大了多少倍?

    “那是2008年8月25日,北京奥运结束后一天。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以2657点收市,和2007年之初的水平一样。奥运热潮在消退,投资者抽身的速度和他们扎进来的速度一样快,而且市场在瓦解。”这是2007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描绘的一些预言者眼中的“末日景象”。文章随后指出,在经济学家看来,“后奥运”的破产十分不可能。 >>>点击详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