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北京奥运八大流言真相

1楼
邮耗子 发表于:2008/2/29 11:00:00

   奥运背后,谁在表演政治马戏 
    一排排西方政治的探照灯又开始聚焦北京。所谓人权、西藏问题等惯性及硬性压力尚未消退,又以达尔富尔问题挑起责任外交的议题。新春伊始,西方某些势力对中国的偏见和臆想,出现了一次爆发,“奥运政治化”,一时间甚嚣尘上。
    片酬7500万美元的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突然决定,“辞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的职务。原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良知”使他无法继续指导奥运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大型表演。    
    一时间,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北京奥运挂钩的国际***舆论,似乎正在掀起一个小高潮。
    “而各类负面声音之间也可能存在某种‘联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说,一些以介入政治为时尚的好莱坞明星在前面打冲锋,一些媒体随即跟进炒作,在特定群体里造成影响以后,政客出来卖好,以赢得支持率。 
   
    用“透明的奥运”反击“黑名单”
    在最近对北京奥运掀起的种种与体育本身无关的指责声浪中,外国媒体往往也成为炒作的题材,并借之以对中国的新闻环境进行攻击。一些国外的报道往往无视中国为方便境外采访而颁布的政策和做出的切实努力,总是人为地把境外媒体塑造成受不公待遇的群体,把日益改善的中国新闻环境带来的亮色进行灰色处理,散播中国政府钳制境外传媒、监控来华境外记者的言论。
    其中,关于“中国政府制定外国记者‘黑名单’”、“干扰外国记者采访自由”的言论时不时出现在境外媒体的报道中。
    针对去年11月中旬“中国建立来华外国记者数据库”的传言,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刘建超已经进行了严正的澄清,“(中国)没有这个数据库,我也没有听说有建立这个数据库的计划。”
    其实,为了履行在2001年申奥时的承诺,中国政府已经在便利境外媒体进行报道方面做出了实际的举措。相比之前,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的渠道和便利已经大大增强,而这些举措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奥运会的范畴。
   
    《圣经》“禁令”无中生有
    2007年底,美国天主教新闻社报道说,北京奥组委公布了一份禁止带入奥运村的物品清单,“《圣经》竟然在被禁物品之列”。报道还称,奥运会主办方禁止运动员携带任何宗教物品进入奥运设施。
    对于这一“禁令”,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美国的福克斯电视台甚至声称:“中国不仅禁止《圣经》,而且禁止任何具有宗教象征性的物品”,有宗教人士在电视上表态说,如果中国不收回“禁令”,将敦促美国政府抵制北京奥运会。
    《圣经》“禁令”纯属无中生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此表示:“中国主管部门和北京奥组委没有也不可能做出所谓奥运村禁用《圣经》这样的规定。”他进一步解释说,中国政府一贯尊重和依法保障在华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只要依法从事宗教活动,他们的权益将会得到充分保障。
   
    奥运礼仪小姐:美丽无罪
    2007年6月开始进行的奥运会礼仪小姐选拔,吸引了海内外媒体、民众的广泛关注,这其中充斥着许多对选举形式、选举内容和要求的质疑甚至批评。
    2007年11月2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明年的北京奥运需要数百名年轻妇女担任颁奖司仪,但奥运策划者们表示,只有那些个子高、美丽、身材好的女子才合适。”“中国招聘广告频频提出身高、年龄要求,是对《劳动法》中有关禁止歧视的条款‘执行不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各国观众在观看激烈的体育赛事之余,恐怕没有谁会拒绝视觉上的美好享受。
    可以肯定的是,在北京奥运的赛场上,我们将看到紧张激烈的比赛、异彩纷呈的表演和美丽大方的东方面孔。更美的礼仪小姐,实际上既是对自己的展示,也是对观众以及运动员最大的尊重。在奥运这个合适的时机,北京向世界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似乎无可非议。
   
    “限行”背后的北京“交通加减法”
    2008年初,有关北京奥运交通管制的报道频频见诸国外报端,其中颇令人玩味的是,许多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限行”二字。
    《纽约时报》等美国几家主流报刊直接打出“北京奥运期间将禁止过半机动车出行”的标题。而相较于对“限行”一词的热衷,几乎所有媒体对北京缓解交通拥堵其他方面的努力却只字未提,不免给人一种印象,北京奥运交通“限”字当头。实际上,每届奥运会都绕不过“交通限行”这个问题,仅亚特兰大奥运会限行车辆就在250万以上,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据悉将全面禁止私家车出行。北京市交管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焦点早已不在于限还是不限,而是限多少、如何限的问题。
    “据惯例,奥运会期间一定会开辟一些奥林匹克专线,为了保证奥运专车的快捷、准点,在这些道路上以及场馆周边道路限制其他机动车通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该负责人表示,至于其他道路以及具体采用哪种限行方式,措施仍在论证之中。
    由此看来,奥运期间采取一定的限行措施已成为板上钉钉,但面对北京奥运期间有可能出现的交通“井喷”,区区一个“限”字似乎不足以概括北京有关部门的全盘设计。
   
    奥运天气问题“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接受美国CNN采访时表示,北京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过高,一些格外需要耐力的项目,如长跑和自行车,可能会被推迟或改到另一天。随后国际奥运会进一步指出,对于这些项目,可能会推迟几个小时,而非几天。
    这一采访被美国《时代》周刊、英国《卫报》、德国《明镜》相继引用,将对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的质疑进一步推向高潮。 其实关于罗格对CNN的谈话,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已经进行了澄清。他在2007年10月到北京来参加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第九次全会时表示,北京空气质量测试赛时已达标,奥运比赛因空气延迟的风险几乎不存在。
   
    不存在的“奥运猪”与存在的安全食品
    2007年8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中国将秘密为奥运养猪》一文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官方猪肉供应商将在秘密地点以有机方式饲养生猪,为运动员提供安全猪肉”。文章说供应商千禧鹤集团为养“奥运猪”采取了“特别措施”。 
    事实上,顶着“奥运”名义被热炒的话题远不止是“奥运猪”。2007年9月有媒体报道,为北京奥运培养的特别蔬菜,肥料甚至包括牛奶、白糖、豆浆、啤酒、醋等等,以保证绝佳的口味和营养价值……北京奥组委只好再次辟谣。
    “所谓的‘奥运猪’、‘奥运蔬菜’都是不存在的,是不实报道,”奥运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蔡同一教授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对传言予以了坚决否认。
   
    奥运经济效应,被放大了多少倍?
    “那是2008年8月25日,北京奥运结束后一天。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以2657点收市,和2007年之初的水平一样。奥运热潮在消退,投资者抽身的速度和他们扎进来的速度一样快,而且市场在瓦解。”这是2007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描绘的一些预言者眼中的“末日景象”。文章随后指出,在经济学家看来,“后奥运”的破产十分不可能。
    从理论上来讲,奥运会的确会对主办国经济产生影响。一般而言,在举办奥运会之前的几年里,主办国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场馆设施投资,这会带动经济发展。奥运会当年,消费和旅游也会拉动经济增长。
    但是,这些暂时性的益处大多会在奥运会之后消失,因此主办国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在奥运会后有所放缓。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认为, 奥运会结束后会对北京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给整个中国带来衰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奥运公交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奥运礼仪小姐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