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集藏也疯狂】中国那些“彩”的“塑”

1楼
杨驰凯 发表于:2015/9/7 13:45:00

民 间 彩 塑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流传地区广泛、种类题材多样。它们都有共同的特色,即造型整体感强、形态优美生动、色彩淳朴明快。它们的创作者都以其勤劳和智慧在艺术实践的不懈求索中,积淀了丰富的经验,自然形成了特定的审美习惯。民间彩塑不仅融入民生礼俗、岁时节庆以及市井百象,还饱含纯真与质朴的本土情节,塑型、绘意,将具有智性理念与塑绘和谐统一的艺术灵性铸锭于泥土间,达到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辽 代 彩 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82年11月19日,我国发行一套《辽代彩塑》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将下华严寺具有代表性的5尊塑像绘入邮票,图案分别是“菩萨头像”、“菩萨胸像”、“莲花童子”和“菩萨半身像”,小型张为“菩萨头像”。

辽代从公元916年至1218年,前后统治中国北方302年,其地域包括今河北、山西大部和东北各省及内蒙古等广大地区。当时由于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出现了文化艺术的大繁荣,现存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彩塑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在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的佛坛上,有保存完好的31尊辽代塑像。此殿建于辽代重熙七年(1038年),佛坛正中设佛像3尊(伽叶、释伽和弥勒),佛坛四周置金刚力士各一尊,佛坛两旁分列大小菩萨像24尊,有合掌、举手、站立、蹲坐,姿态各异,神态优美,容貌丰满,表情生动,衣饰飘带流畅自然,塑法罕见,是国内辽塑中少见的精品。

在中国历史上,辽朝(公元916~1218年)前后统治三百多年,曾辖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大部和东北各省以及内蒙古等广大地区。辽朝统治者为契丹贵族,原在潢河(今辽河上游)流域以渔猎为主,进而经营畜牧业。建立辽朝后,在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下,进行了社会改革,发展了农业,出现了工商业,文化艺术也呈现出繁荣景象。现存的辽代建筑和彩塑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辽代彩塑的特点是雄伟刚劲而又柔和俊美。它吸收唐、五代塑像那种丰颜腴身“胖美人”的健康形态,但又摒弃了其中过于夸张的魏时期清癯飘逸的风格,结合了契丹民族剽悍、坚毅的性格。
1982年11月19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辽代彩塑》特种邮票,全套4枚。这套邮票图案采用了山西大同下华严寺的一组金色辽代彩塑菩萨像。

山西大同下华严寺位于上华严寺的右前方,俗称下寺,主体建筑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下寺布局较自由,建筑风格活泼,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山门和左右碑亭,别为一院。
华严寺正殿薄伽教藏殿为辽代遗物,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薄伽”为“薄伽梵”之略,是世尊释迦牟尼梵名,薄伽教藏意为储藏之所。殿坐西朝东,殿面阔五间(25.6米),进深四间(18.4米),殿顶为单檐九脊歇山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木骨与斗栱相结合的手法,具有简洁,疏朗的特色,整体外观稳固,轻巧,是国内现存辽代小型殿阁式建筑的典型,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减柱法”较早的实例。
  在薄伽教藏殿内宽大的佛坛上,完整的保存着31尊辽代彩塑,正中三尊大佛端坐在莲花台上,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以主佛为中心,配置四大菩萨、脇侍、供养童子,四大天王等像,构成一堂诸佛讲经的生动场面。诸菩萨或婀娜或贤淑,栩栩如生,造型生动传神。其中一尊合掌露齿的脇侍菩萨,上身微裸,体型丰满,线条流畅,是彩塑艺术中的珍品。
  下华严寺的精彩之处一为壁藏绝珍。殿内依墙排列着重楼式壁藏38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佛龛,外设勾栏,上覆屋顶,屋顶为歇山式,脊兽、鸱吻齐全。勾栏的束腰华板雕有镂空的几何形图案37种,玲珑剔透、无一雷同,是国内罕见的辽代小木作。下层为束腰须弥座,上置经橱,内藏佛经1700多函,1.8万余册,其中有明代佛经和清代龙藏。壁藏斗拱共17种,是目前所知辽代斗拱中最复杂的一种。壁藏至后窗处,因辟窗壁藏中断,又巧妙地架设天宫楼阁5间,以两侧的拱桥与左右壁藏上部连接,浑然一体。整个壁藏又以当心间的前门和后窗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这是中国现存唯一的规模宏大的辽代壁藏。它不仅是优秀的艺术品,而且对研究辽金建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称为“海内孤品”。
下华严寺薄伽教藏的建筑、塑像及壁藏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享誉海内外,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辽代艺术珍品,被誉为完整的“辽代艺术博物馆”。薄伽教藏殿东侧原有海慧殿,为辽代建筑,建国初期“被下坡寺小学校长拆毁,将木材另建一屋;殿中色彩鲜明的藻井,也被一块块拆下作了畚箕。”现海慧殿仅存基址。

晋 祠 彩 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周年,国家邮政局于今年8月16日发行了一套4枚《晋祠彩塑》特种邮票,图案分别为“如意侍女”、“持巾侍女”、“奉玺侍女”和“歌舞侍女”。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玄瓮山麓、晋水源头的一处集古建筑、雕塑、园林于一体的著名风景区中,为祭祀周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曾名唐叔虞祠、晋王祠。晋祠建于北魏前,后经重建与扩建,形成集儒、道、佛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群,现存殿堂楼阁等古建筑100余座,藏有文物精品上万件,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晋祠彩塑的塑造技法和艺术风格摆脱了宗教雕塑的束缚,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感情丰富的人物形象,犹如世俗生活的写照,在艺术效果和历史文化含义上有着独特的个性,成为我国古代彩塑艺术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晋祠彩塑》特种邮票图案选用的是33尊侍女塑像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意”、“持巾”、“奉玺”和“歌舞”4尊,也是古代古建筑中“六尚”之说中的“尚宝”、“尚室”、“尚玺”、“尚歌”、“尚舞”和“尚膳”的前四尚。

晋祠内最为著名的是圣母殿,建于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重檐歇山顶,面宽7间(26.83米),进深6间(21.2米),建筑端庄、稳重,造型别致。此殿为供奉周武王后、姜尚之女、唐叔虞生母邑姜的祠堂。殿内现存宋代彩塑43尊,大殿正中幔帐内的圣母,头戴凤冠,面部贤静慈祥,双腿盘坐在木制的方座上,手指隐在袖内,显得稳重而端庄。其余42尊侍从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5尊,着男服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这些塑像与真人一般大小,比例适当,造型生动,姿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尤其是众多侍女像塑造得更为精美绝伦。这些侍女服饰艳丽,衣纹轻快流畅,年龄或长或少,身段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或天真、或成熟,神态或喜悦、或悲伤、或沉思、或烦闷、或愤怒、或忧虑,真实地表现了这些被禁锢在深宫之中,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精神面貌,从中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关系的一个侧面。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88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