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漫说《黄河》特种邮票之二2

1楼
杨驰凯 发表于:2015/9/9 15:53:00
第六枚  水环三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黄河》“水环三晋”邮票图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02-21GM《黄河壶口瀑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09-20《唐诗三百首》“登鹳雀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97-11《五台古刹》“五台山·台怀镇寺庙群

从陕西的壶口乡到山西的壶口镇,伴着山陕乡镇的日出鸡鸣,一方瀑布,张扬了黄河风采。她犹如一支触天画笔,蘸两地黄土,一川黄水,画出了壶口金涛【图6-2】——

“黄河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这便是‘壶口’。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梁衡)。

横跨山陕两省的壶口,将黄河引入三晋大地。在这里,一直以黄土高原为伴的黄河,又与大山比肩。其实,大河上下,从来就是山水相映,水山相连。

黄河北来,以吕梁山拱卫;湫水东至,有卧虎山横亘。山环水抱,将山之阳刚,水之阴柔,化作阴阳交会。这里风水极盛,但黄河却还生暗礁。长五百米,落差三丈,水急浪高的“黄河第二碛”,其险恶之势,令船筏难行。于是,才“黄河行船,谈碛色变”。在啧口,舟楫停泊,货转陆路,形成水陆中转站。只见水上帆樯林立,陆上驮队延绵,山头龙王庙变成了商贾的吉祥路标。

鼎盛时,黄河帆过船行,山谷驮铃回响。碛口码头往来船只百数余艘,陆上商铺店肆数百余家。行在古镇,脚下石板路,两侧高圪台。徜徉于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之间,可见明清砖塑木雕石刻,可闻烛光下算盘喧声。霞落之刻,一街灯火,昼夜辉煌。经年累月,碛口便成为“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

漫步啧口五里长街,人们看到历史的悠远,现实的迫近,以及大山的伟岸,大河的雄浑。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军东渡黄河,夜宿碛口,后转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

秦晋峡谷,大河故道,有河怀、伏义河两村,犹似“阴阳鱼”,构成乾坤湾。山上乾坤亭,地席大石,刻镂阴阳太极图。亭柱两行大字:“天地造化乾坤湾,羲皇推演太极图”。传说,伏羲先祖在此仰观天象,提出太极八卦阴阳学说。后人则在此观山光水色,拜祖祈福。青山上,炊烟袅袅,客居人家;岸边草滩,牧牛饮水;在河之洲鞋岛,又见水鸟翩翔;好一幅祥瑞的生活图画! 

黄河九十九道湾,穿越峰峦如涛的山陕,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湾”,呼啸而来。由北向南,陡然向东,转出一个奇特大湾。弯长八公里,远眺如欲合的句号。湾外,陡峭岩壁,如林立千仞;湾内,浑圆青葱,似神龟浮游。这个“第一湾”蕴含了曲与直、高与低、陡与缓、满与缺、宽与窄、天与地、山与水、土与石、黄与绿、雄与秀、朴与奇、历史与现实、人文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迎着金色太阳,看着金色浪涛,鹳雀楼在黄河之东站立起来。1500年前,当朝北周为镇山西蒲州,始建此楼。历经隋唐五代宋金七百余年,毁于元初。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手书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寄托修复名楼夙愿。新世纪初2002年的一个金色秋日,鹳雀楼穿过千古烟云,重新站在黄河之滨【图6-3】。

鹳雀楼位在晋、秦、豫“黄河金三角”中心,踞山西之南。因时有鹳雀栖于其上而得名。俯黄河水,依中条山,台阁重檐,黑瓦朱楹,名楼尽占河山之胜,草木之秀,为古往今来之登高佳处。紫气度关,云蒸霞蔚,历代名流登临,“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

李益诗:“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畅当诗:“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王之涣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诗为“鹳雀”名楼留下千古美名,这楼又使这句名诗成为千古绝唱。总之,千百年来,这诗这楼不可分割地融到了一起。

黄河滋润三晋,黄灿灿的水土,造就一个金色世界。这煌煌大彩,透出了炎黄的神圣,也点染了宗教的辉粲。

在太行山脉之北,有五峰矗立,峰顶平坦,亟似高台,于是,就有了名满天下的五台山——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的诗意冠名,尽显自然生态的壮美。其中北台叶斗峰,海拔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康熙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五台有奇峰灵崖近百处,其中的写字崖,水洒拭擦崖面,显似篆似隶字迹,水干字隐后,除表皮石层,下仍擦出字来。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联句。

五台山最盛是香火。五台最早为道家盘踞,《仙经》云:“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六贴》又云:““银宫金阙,紫府青都,皆是神仙所居”。

相传,五台山营坊村曾见释迦牟尼足迹和佛祖“舍利”。此村山势奇伟,与释迦牟尼故里印度灵鹫山相似。于是,筑灵鹫寺院。汉明帝虔敬佛教,加“大孚”两字,名“大孚灵鹫寺”,即今显通寺前身。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自汉代起,历代寺庙,遍布大山上下,佛塔摩天,殿宇巍峨。佛像以泥塑、金属、石刻、木雕、烧瓷、脱纱、刺绣、画像八种样式,留存三万余尊。唐德宗贞元年间,僧侣已达万人之众。自此,五台山成为中国佛教中心。

黄河身边的五台山,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高海拔”的凸显和弘扬。诚如赵朴初先生赞曰:“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黄河水环三晋,三晋的河山水土造就一块北国沃土,更为人类留存下了生态的历史的和文化的璀璨瑰宝。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