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当年,轰动全国的“327国债期货事件”,四大赢家28岁的魏东、29岁的袁宝璟、34岁的周正毅以及30岁的刘汉,一举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称霸一方。天道好还,四人最终悲剧谢幕:魏东跳楼身亡、袁宝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缓、周正毅锒铛入狱16年、刘汉兄弟被判极刑。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也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民间(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则将1995年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国债327事件】“那时候整个市场就投机过度,天天涨停板又天天跌停板都很正常,波动太大,不停地心惊肉跳,心脏不好都做不了期货。”327事件亲历者上海睿福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付爱民如是说。作为一个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327”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发行总量240亿元。
327回溯血色8分钟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设计并推出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次年,财政部决定参照央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补贴。国债收益率炒作空间扩大,国债市场开始火爆,聚集资金量远远超过股市。
当时国家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到1994年底、1995年初,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国内最大券商万国证券总经理、“证券教父”管金生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应维持在8%的水平,不可能上调。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当市价在147元至148元波动时,万国证券联合高岭、高原兄弟执掌的辽宁国发集团,开始大举做空。
他们的对手,是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中经开)和众多市场大户。
当所有空头以市场化的眼光断定保值贴补率不可能再增加时,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保值贴补率竟然提高到12.98%!
1995年2月23日一开盘,双方展开生死厮杀,下午辽国发的高氏兄弟看到势头不对,突然调转枪口做多,万国证券被逼进死胡同,面临60亿元巨亏。
收市前8分钟,万国证券违规下单,透支卖出国债期货。最后一个卖单对应面值1460亿元,而327国债总价值仅仅300多亿元。如果按照收盘价交割,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将出现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全部爆仓。
当晚十点,上交所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151.30元。市场被上交所翻转。
在这场资本市场的空前对决中,当时28岁的魏东、29岁的袁宝璟、34岁的周正毅以及30岁的刘 汉,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赢家魏东纵身一跃
327国债期货深刻改变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进程。
万国证券亏损56亿元濒临破产。万国证券被申银证券接管,管金生被捕入狱,辽国发高岭兄弟人间蒸发,至今踪迹皆无。
此后,中国证监会鉴于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整整18年后,直至2013年方才恢复。
被市场所诟病的是,无论赢家还是输家都出现了严重违规。而中经开一方,因为跟财政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让人怀疑其涉嫌内幕交易。
后来有传闻说,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中经开高层和魏东通过可靠渠道,获知了财政部底牌: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甚至有传闻说,多方通过游说改变了原来的兑付方案。
魏东当时28岁,研究生毕业仅2年,曾在中经开执掌证券部。在这场战役中,魏东被媒体描述为中经开事实上的主要操盘手。
在327国债事件中,有消息称魏东个人赚了约2个亿,此后魏东创立自己的公司并控股九芝堂、千金药业和国金证券等上市公司,“涌金系”大业初成。
2008年的一个夜晚,41岁的魏东在接受调查、被问话几天后,从北京一栋高楼的17层一跃而下,身后留下巨大的谜团。当年6月8日,涌金系掌门人魏东身故的第32天,原国开行副行长王益被中纪委“双规”,外界认为这是魏东事件的余波。
时至今日,涌金系作为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仍然非常活跃。公开消息显示,2008年6月,魏东之妻陈金霞被推上前台,正式接掌涌金系百亿元资产。陈金霞通过湖南涌金及九芝堂集团合计持有国金证券43.25%的股权;通过九芝堂集团持有九芝堂40.35%的股权。陈金霞本人持有上海汇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5%股权,并通过上海汇能持有广汇股份12.47%的股权,再加上通过湖南涌金持有千金药业17.32%的股权。
资料显示,陈金霞此前曾在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任职,而魏东及其涌金系正好是依靠中经开狙击万国证券成功而跃升为资本大鳄的。
上海交大高金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认为,从“327事件”当时的市场环境来看,实际上并不具备发行国债期货的条件:现货市场并不活跃,相应就不会有发达成熟的衍生品市场。
在付爱民看来,327事件是肯定会发生的风险事件。当时的国债期货就像一辆马力全开的列车,没有刹车、没有限速,迟早要出事故。
具体而言,付爱民认为当时国债期货交易制度设计缺失,一味追求市场规模和交易量,存在交易保证金过低、无涨停板设置、未控制持仓限额等问题。
此外,盘中交易监管缺失也在327事件中暴露无遗,“327事件的黑色8分钟充分暴露了当时盘中监管的缺失,违规行为只有在事后才被知晓。”付爱民还回忆称,当时不只是国债期货问题多,其他类型期货也出现了很多漏洞。
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在“327事件”发生当日证监会才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数月后,有关部门也才出台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朱宁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谈到,327事件留给市场的教训,一是当时的市场机制设计存在漏洞,使得少数的市场参与者恶性地操纵市场竟然没有受到交易所和监管者的注意;二则是整个市场风险意识淡薄,都并未充分意识到衍生品由于采用较高的杠杆率,它的风险远远大于现货市场。
东吴期货总裁高海明也回忆称:“那时候市场上就几家大的机构,称得上是‘草莽时期’,市场上空有‘风控’这个词,实际上机构风控意识非常淡薄,事前风控是根本没有的。”
谨防互联网时代的“327”
“327事件”一直被业内认为是中国证券市场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它直接导致国债期货暂停,也成为中国期货市场重视风险管理的开端。20年之后,在中国资本市场大步向前的最近几年,也依然出现了“光大8·16乌龙指事件”,那么这样的资本市场大型风险事件又是否会再次发生呢?
付爱民认为,让“327事件”发芽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且“光大8·16”事件与“327事件”有本质区别,前者更多的是技术失误,后者则更多与市场环境相关。再如今证券市场监管体系、机构合规水平以及投资者结构都在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诸如“327事件”这样巨大破坏力的风险事件已经不会再发生了,更多的是要防范一些操纵市场的内幕交易,谨防“黑天鹅事件”事件。
不过,正是因为国内衍生品越来越多,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使得传统的风控体系面临新的挑战;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部分参与者总是希望找到市场漏洞,得以绕过监管层的要求而达到自己追逐利益的目的,由此造成的“黑天鹅”事件不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类似8·16这样的错误下单情况导致市场大规模地波动甚至很多其他奇怪的现象也可能发生,这在发达市场也不可避免。”朱宁称。
而要想谨防互联网时代的大型风险事件,高海明认为更多要靠市场中的当局者主观上小心谨慎,去把控风险,再从技术上予以保障,以及加上监管机构的监管,才能有效控制高*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