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字迹清晰保存尚好 农民献出1761年乾隆圣旨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3/8 12:21: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历史上,海南被称为蛮荒之地,留存在民间的圣旨堪称凤毛麟角,而今,昌江海尾大安村周氏家族自愿无偿捐赠一道圣旨,给海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该圣旨为绢质,长约1.5米,宽约40厘米,字迹清晰,保存尚好,是乾隆26年(1761年)颁赠给广东雷州府海康县训导周国明父母的敕命。

  除上述乾隆敕命外,周氏家族自愿无偿捐赠给海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的宝贝还有家传乾隆十六年和明嘉靖元年周氏世系表二件、贺寿锦幛一件、南明铁钟一口。

  在海南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来自昌江海尾镇大安村的周立功、周立叶、周忠良三兄弟作为周氏家族代表,戴上了大红花,受到隆重表彰。

  省档案局下文表彰周氏家族爱祖国、爱民族和崇尚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高尚情操,于今天向周氏家族颁发捐赠荣誉证书,并奖励人民币1万元,赠敕命和世系表仿真复制件各一件存念。

  背后故事:乾隆皇帝颁圣旨是为表彰先进

  昌江周氏家族珍藏数百年的圣旨为绢质,长约1.5米,宽约40厘米,字迹清晰,保存尚好。上面有汉满两种文字,两旁各织有两条青龙,青龙中有“奉天敕命”4个字,左为汉文,右为满文,落款盖有清廷宫官印。

  当年乾隆为何要颁发这道圣旨?接圣旨之人有何种背景?省档案馆有关专家做出精彩解读。

  众所周知,海南在历史上被称为南蛮之地,管理这里的官员大多是中央委派的,就算有圣旨什么的颁发下来,也被这些官员们带走了,能留存下来在海南民间的圣旨少之又少。

  昌江海尾周氏家族所珍藏的圣旨是乾隆26年(1761年)11月20日,清代乾隆皇帝颁赠广东雷州府海康县训导周国明父母的敕命(颁发给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叫敕命)。周国明是清代的贡生,曾两任雷州府海康县训导,这个职务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县教育局长兼校长。

  由于他教学有方,桃李成林,学生每科都考得不错,荣登金榜的有多人。因此,1761年,乾隆皇帝为了奖励他的功绩,就给他发了道圣旨,敕命封其父为“修职佐郎”,其母钟氏为“八品孺人”。类似于表彰先进工作者。在过去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官员来说,这可是个光宗耀祖的大事。史料考证:清朝海南名师桃李成林

  省档案馆有关专家多方考证发现,周国明本人是清代贡生,两任雷州府海康县训导。他培养出的很多弟子品学兼优,可谓教学有方,桃李成林——“学生每科得隽,荣登金榜者多人”。

  他的功劳从周氏家族珍藏至今的贺寿锦幛可看出来。那是1772年,周国明过64岁生日,海康县学子63人制寿锦贺其生辰,锦幛上赞曰“文翁周老先生为琼台夙学”,称其“大乘风流不减眉山(苏东坡)之一派”,“乐育有成,人材丕著”。锦幛上有王定九、陈昌齐等学者之名。

  陈昌齐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蜚声文坛和科苑的语言文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医学家。王定九是清乾隆戊午科解元,任四川中江县八载,以真学问真经济励精图治,德政远扬。告老还乡时,士民万人夹道相送。

  周国明的家乡在海南昌江海尾镇大安村,他的墓坐北向南,墓碑完好,属清代墓葬。文翁周公墓现已成为昌江知名景点。

  在湛江,海康学宫至今留存,《海康县学乡贡题名记》记载“海康为雷郡附邑。上由学校而登贡举者,历科相望,视他邑为盛。”

  护宝艰辛:文革时把宝贝藏在山洞里

  周国明的后人周立功、周立叶、周忠良而今都在务农,与很多昌江渔民一样,他们的脸被晒得黑黑的。这次为到海口领奖,他们特意穿上了最整齐的服装。

  今年60岁的周立功说,在他小时候,家里还有很多线装藏书,家里人不懂看,也不懂保护,在土改时差不多丢光了。

  周国良向记者讲述了周氏家族所藏之南明古钟的故事。“我们小时候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把60多斤重的大铁钟翻过来当缸使用,还用它来装过盐,有的地方都沤烂了。”

  周忠良说,后来他发现钟上写有很多字,想想祖宗的业绩,估计这口钟非比寻常,就把它洗干净存放,不再用它装盐了。

  省档案馆专家解读说,这口钟属南明之物,南明是个特殊的年代,在清军入关以后,南方的明朝官吏为了恢复明朝的统治,先后拥立了几位明朝皇室后裔为王,史称南明。钟上有“雪洲府大安仿信士周乐明,感拜奉金钟一口重六十余斤”字样,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古时显赫的家族被称为“钟鸣鼎食之家”,有这口钟在,证明周氏先祖曾相当荣耀。

  文革“破四旧”期间,周家祖宗的牌位曾被打烂了。周家人感受到危险信号后,为了避祸,立刻采取措施,把家里祖传的宝贝用箱子装好,藏到山上,挖洞埋好,一直到文革结束后,这些宝贝才得以重见天日。

  几位淳朴的农民普通话不太好,说不出什么感人的话语,却很务实。以下是记者与他们的对话。

  记者:社会上的收藏者有没有找过你们?你们为什么没把这些宝贝卖掉?

  周氏兄弟:《昌江志》上有关于我们的先人周国明的记载,最近这些年,社会上有很多人跑到昌江找我们,说想看看乾隆圣旨,让我们自己开价,多少钱都愿意收购。我们一口拒绝了,先祖传下来的东西,我们怎么忍心把它们卖掉呢?

  记者:那你们为何愿意把宝贝捐给档案馆呢?

  周氏兄弟:省档案馆的刘副局长和几个处长到我们家,与我们谈过好几次。他们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我们认识到,凭个人能力不足以保护好这些宝贝,我们只知道把宝贝藏起来,但不懂保护这些珍贵文档的技术,不如捐给国家,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我们不忍心看着宝贝烂在我们手里,那样对不起先祖。

  寻宝过程:花一年时间修复圣旨

  听说昌江农民家藏乾隆圣旨的消息后,2007年1月31日,在省档案局刘玉峰副局长的带领下,管理编研处处长林玉美、法制宣传处处长李浩波等人深入到昌江海尾大安村征集档案实物。

  “我们去了三四次,做周国明后人的思想工作,后来他们自愿无偿捐赠给海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林玉美说,近年省档案馆领导非常重视档案实物的征集工作,现已收集到一些国家领导人视察海南时留下的照片,也收集到很多散失在民间的珍贵档案。

  省档案馆赶到昌江后,看到的乾隆敕命呈淡米黄色,上面字迹清楚。贺寿锦幛比乾隆敕命面积更大些,因年代久远,加上民间保管条件不善,贺寿锦幛字迹褪化,腐化严重。经周氏家族同意后,乾隆敕命和贺寿锦幛被送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修复,整整花了1年时间,这张圣旨才得以修复完整,被称为海南省档案馆“镇馆之宝”。

  据称,昌江周氏家族所捐赠的实物是非常珍贵的民间档案,是省档案馆在挖掘历史档案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发现,它使我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时间上限从1668年上推到1522年,足足向前推进了146年,它对研究古代海南历史和族群的移民演变提供了最为可贵的档案实物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