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邓亚萍:奥运"村长"活儿多 服务奥运是一生的骄傲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3/9 10:2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昨天上午,扬子晚报来了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著名的乒球前国手、两届奥运会冠军、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主席、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

  虽然有着这么多头衔,但邓亚萍最喜欢的称谓还是“亚萍”,昨天上午11:00,通过扬子视频直播室,亚萍和扬子晚报的广大读者亲切沟通,畅聊她的工作、生活和家庭。

  主持昨天视频直播的是本报体育记者殷小平,而特邀嘉宾主持则是南京电视台娱乐频道《湘宁体育视点》的著名主持人陈湘宁。



坐在两名男主持人中间的邓亚萍,回答起问题来,嗓门洪亮、中气十足,与江南女子相比,多了一些黄河岸边风沙打磨的沧桑感,以及因为辉煌经历而产生的自信与稳重。确实,如今的邓亚萍需要扮演多重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此外,还有她最大的事业——08北京奥运。

  谈工作:奥运村筹建事无巨细

  作为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承担着许多外界所不知的琐碎和繁重工作。

  邓亚萍介绍说:“奥运会很重要的就是细节,在人性化服务上不断地提高。”说到这里,邓亚萍举了个小例子:“譬如说,屋里要有衣柜,一般衣柜挂衣的杆都比较高,但这样对于残奥会坐轮椅的运动员来说是不方便的,所以我们首先考虑他们,把杆降低,降到坐轮椅的人也能够得到的地方。”

  谈家庭:“小家”须给“大家”让路

  当然,除了奥运村部副部长的身份,邓亚萍从去年起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母亲。去年五月,邓亚萍和丈夫林志刚的爱情结晶林翰铭在法国出生,现在小翰铭已经一岁半多了。在记者问到她关于家庭的问题时,邓亚萍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但是现在全身心投入在奥运村筹建工作中的邓亚萍,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时间与丈夫和儿子相处,她微微垂下头说:“我很不好意思地说,现在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照顾到家庭。其实也不光是我,所有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也都是这样,毕竟2008年8月8日这一切就要正式拉开大幕了。”说着她又重新抬起头来,眼神也重新坚定,“在这个时候,我的‘小家’必须给‘大家’让路!我们对于自己肩上承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都有着极大的热情,我们为这一生里能够承担这样一次任务而感到无比骄傲。”

  虽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但邓亚萍对于孩子未来的大方向早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有消息说医生已经预言小翰铭将来是运动员的料的时候,邓亚萍有些自豪地笑着说:“应该是有一些遗传基因吧!”不过儿子将来做什么并不是邓亚萍最为在意的,“无论他以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的品德和他为人处世的原则。



而我们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则是把孩子引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最终他成功与否,要看他自己能努力奋斗到哪一步。”

  谈学习:

  英国求学为了更贴近奥运

  邓亚萍对儿子的希望也正是她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不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后来的求学生涯。现在,邓亚萍正在英国著名学府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的方向正是有关“奥林匹克品牌战略”问题。有网友问邓亚萍,为什么要选择在英国留学,邓亚萍借着这个问题回顾了她一路的求学生涯。

  关于为什么要去英国,邓亚萍笑着开了个玩笑:“我在清华大学待了三个月以后,我的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把我‘扔’到国外去留学。”其实,去英国留学是邓亚萍深思熟虑的结果。“国际奥委会总部在瑞士洛桑,现代奥林匹克发源地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流就在欧洲,所以选择了去英国。而且英国也与体育有着许多不解之缘,譬如乒乓球的发祥地就是英国啊!”可见无论什么时候,邓亚萍永远都忘不了乒乓球。

  ■感动亚萍

  一定要见见百万扬子读者

  上次来宁,是在7个月前,邓亚萍来参加劳伦斯委员会举办的一系列慈善活动。

  那次的南京之行一直让邓亚萍念念不忘,从走下飞机开始,邓亚萍就感受到了来自南京各大媒体的热情。特别是扬子晚报,给邓亚萍的印象特别深刻。从南京回去之后,邓亚萍还请人收集了南京之行的所有报道,本报摄影记者吴俊将他所有的邓亚萍南京之行的图片全部整理并刻录成光盘,给邓亚萍寄了过去,这再次让邓亚萍感动不已。

  当时扬子晚报曾经热情邀请邓亚萍做客扬子,和百万读者交流,但当时由于日程早已敲定,排得满满当当,所以未能成行。为了这事,邓亚萍觉得很遗憾,当时负责接待亚萍的南京奥冠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海涛先生也是耿耿于怀,一直想着要拉亚萍再到南京来一趟,和扬子晚报的读者好好交流交流。

  这一次,机会终于来了,应天圆拍卖公司之邀,邓亚萍正好到苏州参加一个退役运动员康复活动。一个月前,亚萍就将此事告诉了孙海涛,表示这次想顺路到南京来一趟,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做客扬子晚报,和扬子晚报百万读者见见面。通过孙海涛的介绍,邓亚萍知道扬子晚报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生活类报纸,是江苏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周六在苏州的活动一结束,邓亚萍就连夜直奔南京。昨天上午,在看望了培智学校的孩子们后,她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本报。

  ■追逐亚萍

  各路媒体齐聚扬子

  南京媒体竞争激烈,但昨天,各路媒体却纷纷涌到扬子晚报视频直播室,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看看邓亚萍是怎么和读者交流的。



  虽然昨天南京突然降温,但是位于本报47楼的扬子直播室却热闹非凡,南京的体育记者都齐聚这里,面积本就不大的屋子被挤得水泄不通。不仅所有平面媒体记者来了,南京的各家电视台一大早也将自己的摄像机架进了本报的直播室。上午10点不到,6台摄像机就占据了直播室的各个角落。

  其中,南京电视台娱乐频道干脆将演播室搬到了本报,和扬子视频直播室一起全程记录了邓亚萍和读者交流的所有细节。该频道体育名嘴陈湘宁也应邀作为本次扬子视频直播的嘉宾主持,陈湘宁告诉记者,他们回去之后,将把此次活动精心剪辑,放在他的王牌栏目《湘宁体育视点》中播出。同时他表示,《湘宁体育视点》今后还要加强和扬子晚报的合作。

  对于媒体的热情,邓亚萍也很惊讶,她表示,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记者到扬子来和她见面。

  由于媒体众多,昨天在直播活动的最后,主持活动的本报体育部副主任殷小平非常体贴地给各位同行留下了一段提问时间,他感叹:“我们组织了很多次的直播活动,但是还是第一次看到有那么多的记者到场,看来邓亚萍的魅力真是难挡啊!”

  ■感谢亚萍

  本报老总送出“扬帆宝樽”

  昨天早晨10点10分,参加完培智中心的捐赠活动之后,邓亚萍一行随即匆匆离开,这比预定的时间足足提早了近20分钟,因为她一直惦记着与扬子读者的“约会”。

  10点40分,在同为劳伦斯委员会委员孙海涛的带领下,邓亚萍来到新华大厦48楼,本报刘守华总编辑已经在办公室等候多时。看到亚萍到来,刘总热情地迎了上去,他和亚萍两人可谓一见如故,殊不知刘总自己也是乒乓球迷,平时没事的时候也会打上两板练练身手,而在报社49楼也摆放着一个乒乓球台,很多时候报社里的高手都喜欢到那里进行“内部切磋”。

  这次邓亚萍做客扬子晚报,刘总特地精心准备了礼物——一件珍贵的紫砂艺术品“扬帆宝樽”。刘总亲手将宝樽送给邓亚萍,而亚萍也迫不及待十分好奇地询问起刘总:“这个造型独特的礼物有着怎样的寓意?”刘总拿着宝樽告诉亚萍:“这件宝樽的顶上是一艘扬帆破浪的帆船,配着宝樽上下两端刻着的描金波纹,象征着扬子晚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而两侧被设计成‘20’字样的图案,则是象征着扬子晚报20岁华诞。”

  刘总细细地向亚萍解释宝樽的设计及寓意,亚萍也对礼物爱不释手。随后亚萍也拿出自己一早准备好的礼物——两个有着她亲笔签名的乒乓球拍,也许这乒乓球拍是最能诠释邓亚萍性格,也最能展示邓亚萍独特风采的礼物。拿着互赠的礼物,刘总和邓亚萍又笑眯眯地留下了一张合影。

  随后,邓亚萍要到47楼的扬子直播室进行视频直播,刘总对邓亚萍说道:“今天时间太紧了,没能再带你走一走,看一看我们报社呀。”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而亚萍则立刻笑着说:“还有下次呢,我还会再来扬子晚报的!”

  本版撰稿 赵晨彦  喻 楠

  本版摄影 吴俊

  活动策划 殷小平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