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滁州网报道,看着库房里装了几蛇皮袋的古钱币,市文物所的工作人员也连连感叹,“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发掘出这么多古钱币,估计有六七百斤,上万枚!”原来,4月13日上午11点半左右,市文物所接到群众电话反映称,滁城花城路二期工地发现大量古钱币。
听到这一消息,市文物所的专家立即赶往工地,并联系西涧派出所对现场进行保护。在当地文化站和民警、村民的配合下,专家们对散落在泥土中的古钱币进行了清理和收集,目前已将钱币运回文物库房进行清洗,并登记入库。
在市文物所的文物库房,记者看到,这六七百斤的古钱币被散装在好几个蛇皮口袋里,还有一些古钱币正浸泡在液体中进行清洗,细细打量这些钱币,一些能看出“天聖元寳”的字样,还有部分印有“熙宁重寳”的字样。文物专家介绍说,经过初步判定,这些古钱币以唐宋时期为主,钱币为一般的铜钱,本身可能价值不高,但对研究当时当地的人文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这些钱币不是在墓葬中发现,文物专家们推测,这些钱币很有可能是古时一些财主的钱库窖藏,或是古人遇上战乱等情况而就地掩埋的,不过这些古钱币“背后的故事”还需再经专家们的进一步鉴定。 记者20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湖南宁乡县大屯营镇狮北村发现范围较大、墓葬数量较多的汉代古墓群,截至目前已发掘出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晚期的墓葬13座,出土器物150余件(套),考古发掘工作仍在继续当中。
记者了解到,狮北墓群位于湘江支流靳江河上游的一个山间盆地中,2015年5月至6月,为配合宁乡花大联合集镇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宁乡县文物局对项目用地红线范围进行了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在勘探中发现此处分布有1处汉代古墓群。从目前调查勘探的结果来看,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墓葬以中小型墓葬为主,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为集中的3片区域,共发现48座砖室墓和10余座土坑墓。
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介绍,从目前发掘的古墓群来看,这个地方在汉代应该是一个小型村落或是聚居地,经过战国到秦汉的开发建设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且从西汉到东汉时期该墓群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长沙地区在两汉时期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对研究湖湘文化有重要意义。
据悉,从目前发掘出的13座墓葬中已经获取了一批珍贵的考古资料和文物,包括2处家族墓地和保持较为完好的7座圆形封土堆,其中最大的直径15米、高3米,这是东汉时期坟丘形制从西汉时期流行的方坟逐渐过渡到圆坟的实证。虽然部分墓葬于近现代被盗掘,但在13座墓葬中仍出土器物150余件(套),器物种类繁多,有鼎、罐、壶、钫、盒、陶猪圈、陶鸡圈、刀、剑、壁等等,从2016-04-22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出西汉至东汉时期长沙地区历史文化面貌和丧葬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