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买到假邮票无疑是所有邮迷们最大的噩梦,在市场上受利益趋势,花样百出的邮票收藏陷阱令人防不胜防。
不过别担心,邮币通今天就来教你如何识破这些令人深恶痛绝的花招,通过分析邮票上的五大组成要素让大家都能成为成为防伪专家,不用在提心吊胆地淘宝贝了。
纸张
邮票的使用纸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而向正规化、专门化发展,和钞票一样,也使用特殊的专用纸张。印制邮票的专用纸称为邮票纸,由国家定点生产、定向使用,这种纸的特点是细洁光滑、吸墨性强、有韧性,手感柔软,耐水洗,平展性好。各国使用邮票纸大都具备此基本特性。
目前,常见的伪造邮票的用纸大多是铜版纸、有光纸等。这类纸手感硬挺,纸质较脆,光滑而吸墨性差,轻微折叠就产生折痕,受潮或浸水后还会掉色。
水印
水印已成为防伪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的邮票所使用的水印也不尽相同,这为大家鉴伪提供了又一种很好的依据。
邮票的水印可以分三种:
“单式水印”,在每枚邮票上,都有一个位置和图案相同的水印,亦称“一票一水印”。
“复式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上规则排列,重复出现,而每枚邮票上的水印图案位置却彼此不同。
“全张水印”,在一整邮票上,印一个大水印图案,在每枚邮票上,只有该水印图案的一小局部。
如果在邮票上,有造纸时由金属网的金属丝压成的水印,称针状水印。水印有时也会出现错,常见的错误有:水印颠倒(以邮票图案为准),我国的小龙邮票水印有 此类错误;水印反向,小龙邮票有之;水印颠倒并反向,小龙邮票也有;水印横向;水印颠倒并横向等。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其他型式的水印,它们并非出自造 纸过程中。
用凹凸模型压印纸张使其形成类似水印的图案,称为模压水印或压印水印;在纸张背面以极淡的颜色印上类似水印的图案,称为印刷水印;在邮票上胶时,在胶层上压制的图文,称为摹拟水印。
在许多情况下,有水印图案部分的纸质,通常比其它部分薄而透明一些,在亮光下透视就可以发现;也可以借助水印盘或水印检查器去观察;此外,在邮票上喷上少量高级无色透明的汽油(极易挥发,对邮票无碍),水印也就极易显现。
水印既是邮票的一种标志或特征,又是研究和区分邮票版别乃至鉴定其真伪的重要依据,如中华邮政发行的某些版的航空邮票、孙中山邮票和烈士邮票有水印,而另一些版则没有。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邮票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水印。1992年1月25日,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的“壬申年”(生肖猴)特种邮票首日封,采用水印纸印制,水印图案是中国邮票总公司的徽志,这是新中国邮品首次使用有水印的纸张印制。
背胶
辨别背胶真伪的方法主 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胶层是否厚薄均匀,色泽正常。尤其是背 胶有水印图案或条纹图形的,要仔细观察辨认。
(2)注意观察齿孔。正常的邮票印制过程是先刷胶 后打孔。由于伪造品是在邮票打孔后补刷背胶的,胶 水会渗入邮票齿孔,甚至渗流到邮票表面。如果发现邮票的齿孔尖 端被胶水包住了,没有撕断时造成的 纸纤维露出,即可肯定是撕开后刷的胶。
(3)对于那些伪造得非常高超的假背胶邮票,必须 采取化验胶水成份的办法,进行严格检验分析,方能 辨明真伪。
并不是所有国家的邮票都刷有背胶。一些处于热 带地区的国家,气候高温,空气潮湿,只能发行无背 胶邮票。集邮票者必须了解这些情况。不能见到近代的外国无背胶邮票就武断地认为是伪造邮票。另外, 一些居住在热带地区的集邮者,为了妥善保存邮品, 防止邮品发生粘连,往往将国外新邮票上的背胶全部洗掉。这种邮票也会引起其他集邮者的怀疑和误解, 但应该区别于无背胶的伪票。
暗记
为了便于鉴别邮票的真伪和版别,不少国家都在邮票上暗藏了记号。这种暗记是由设计者、雕刻者或印刷者有意制作的识别标记。由于暗记一般是邮票某处的图案或文字很细微的变化,普通集邮者较难察觉出来。
暗记应该是保密的,邮政当局一般不对外公布暗记特征。新中国仅对建国初期发行过的24套再版纪特邮票公布了各套原版和再版邮票的不同暗记。
邮票暗记对辨别邮票真伪、版别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集邮者对暗记的研究很感兴趣,也就能够发现一些邮票上隐藏的暗记,经邮刊宣传介绍,使邮票暗记公诸于世,例如,我国的T.78“九星会聚”邮票,图案左边线中附近有一阴文“九”字,每枚皆有。
邮票上的暗记虽然是集邮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应该指出,暗记的成因及对辨伪的参考作用是比较复杂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在集邮者发现的暗记中,有些是印刷厂方或有关部门特意制作的;还有一些暗记可能是邮票印制过程中,因修版等原因,造成了与原图案的细微差异,集邮界称这种细微差异为版暗记。
文字
邮票上的各种文字和数字,是了解邮票国别、图案意义和邮资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为辨别真伪提供了重要条件。当一些伪造票在面值、票名、宣传文字等方面出现常识性错误时,这些常识性错误就成为自我暴露的疑点。
国外一些臆造票上的地名(“国名”)
序号 地名(“国名”) 译名 备注
1 ABUDHABI 阿布扎比 1971年并入阿联酋
2 AJMAN 阿治曼 1971年并入阿联酋
3 BERNERA ISLANDS SCOT LAND 贝赖那群岛苏格兰
4 DAVAAR 达瓦尔
5 DHUFAR 杜法尔
6 DUBAI 迪拜 1971年并入阿联酋
7 EYNHALLOW HOLY ISLAND SCOTLAND 艾因哈罗圣岛苏格兰
8 FUJAIRAH 富查伊拉 1971年并入阿联酋
9 GAIRSAY 盖尔塞
10 HERM ISLAND 赫尔姆岛
11 LUNDY ISLAND 隆地岛
12 MALUKU SELATAN 南摩鹿岛 流亡政府印制
13 MANAMA DEPENDENCY OF A-JMAN 马纳马 阿治曼属地
14 NAGALAND 纳加兰
15 NAGYVARD ORADEA 纳吉瓦德奥拉迪亚
16 PABAY 帕拜
17 RAS ALKHAIMAN 哈伊马角 1971年并入阿联酋
18 SANA ISLAND 桑达岛
19 SHARJAND 沙迦 1971年并入阿联酋
20 SOUTH ARABIA 南阿拉伯
21 STAFFA SCOTLAND 斯塔福苏格兰
22 STATE OF OMAN 阿曼国
23 UMMAL QUWAIN 乌姆盖万
24 WENDER 温德尔 1971年并入阿联酋
25 YEMEN (KINGDOM OF)(RE-PUBLIC OF) 也门王国(共和国) 流亡政府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