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5月13日,黄继光当年的战友钟仁杰老英雄,因心脏病突发在解放军第202医院与世长辞。
“我们的老英雄走了?”怀念壮烈军歌的人们在询问;
“我们的老爷爷辅导员走了?”老英雄做过报告的几百所学校的孩子们在询问;
“我们的集邮前辈走了?”网络中的千百万邮友在询问……
钟仁杰,1929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安乡县。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解放大西南,身经大小战斗二十余次,数次立功。1951年,钟仁杰所在的部队奉命开赴朝鲜,并在那里参加了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用钟仁杰的话来复原当年战场的情景吧:“敌人的兵力虽说有我们的二三倍,但机智勇敢的我军官兵很快将2、3、4、5号高地拿了下来。到了0号高地,连队进攻遇到了‘钉子’——敌人设在半山腰处坚固的火力点喷射出来的猛烈火力,压制了我军先头部队。两个爆破组上去了,没有成功,营指挥员急得瞪大了眼睛。就在这时,黄继光送信回来了。见此情景,一直想上战场的他急忙把早已写好的请战书交给参谋长,一再请求把爆破的任务交给他。参谋长看着他用鲜血写成的请战书,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时派连队通信员肖登良和吴三羊做配合。黄继光他们出发后,为了完成掩护任务,我将排里的两挺机枪全派到最前沿,自己把住了一挺机枪。黄继光他们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了,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眼看着三人相继倒了下去。可没过几秒钟,黄继光又匍匐前进了,但动作比原来慢多了。后来才知道,吴三羊这时已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不能动,黄继光左臂也挂了彩。在距离敌火力点不到10米的地方,黄继光用右臂撑住了身体,扔出了手雷。一声巨响,敌机枪哑了,他也倒了下去。我们刚刚要发起冲锋,不想敌人的机枪又响了!我怕敌人发现倒在地上的黄继光,狠命地朝敌火力点射击。枪声和伤痛使黄继光醒了过来,他看部队还没冲上来,又吃力地朝敌碉堡爬去。敌人的火力完全被我们吸引过来,黄继光顽强机警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射击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头朝我们看了一眼,接着一挥手,又大声喊了一句话。由于机枪猛吼,他的话音全被枪声淹没了,没有人听清他喊了什么。这时,战争史上那最为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黄继光猛地站起来,身子向上突地一挺,奋力地向碉堡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敌人的机枪哑了。我们喊着‘为黄继光报仇’的口号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战斗结束后,我和战友们不约而同地围了上去,只见黄继光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回头望去,在黄继光向敌碉堡接近的路上,留下了一条10多米长的血迹……”
后来,钟仁杰随部队参加了数次战役,荣立了二等功、三等功。1954年,钟仁杰随部队回国,其所在的连队被授予“黄继光连”称号,他担任连指导员。
1963年,钟仁杰转业到地方。在工作之余,他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黄继光英雄事迹报告讲演”。特别是离休后,他先后担任沈阳市铁西区关工委委员、沈阳市五老百人报告团主讲、中国人民解放军长城校外辅导站顾问,以及辽沈大地数百所大、中、小学校外辅导员、名誉校长。在家人的陪同下,深入到部队、学校、工厂、机关、社区,做报告上千场;先后为沈阳、抚顺、长春、邯郸的117所中小学创建了以黄继光等英雄革命前辈名字命名的英雄中队。
钟仁杰年轻时就喜欢上了集邮。他不仅自己喜欢,同时也影响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他的大儿子钟九辉,现在是邮品设计师。
也正因为钟仁杰喜欢集邮,在沈阳北陵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中,留下了一枚珍贵而特殊的纪念封。珍贵,是因为其上面有黄继光的头像,贴着以往年代的邮票,还有原国防部部长秦基伟的亲笔题词等;说它特殊,是因为不仅黄继光的头像是手绘的,连信封也是黄继光的战友亲手制作的——制作者就是钟仁杰。
作为黄继光的战友,每年清明节,钟仁杰都要为战友扫墓。1992年,在黄继光牺牲40周年之际,钟仁杰决定自己制作一枚“特殊的封”来纪念战友。于是他让学美术的大儿子钟九辉绘了出来,然后钟仁杰把自己珍藏的1952年发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贴了上去,还张贴上了1991年发行的《映山红》邮票。
这枚精心制作的纪念封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但钟仁杰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在儿子的提醒下,他想到了:要是在这上面,能请当年指挥上甘岭战役的老首长秦基伟题词,就更珍贵了!
秦基伟当时已经是国防部部长了。国防部部长会做这样的“小事”吗?钟仁杰相信自己的老首长,于是把信封寄到了北京。
1992年10月20日,钟仁杰收到了国防部的回信。打开一看,他的眼睛湿润了:秦基伟不仅签名了,而且专门做了题词——黄继光先烈的献身精神永存!
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钟仁杰把这枚珍贵而特殊的纪念封赠送给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