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一张“错版币”能换一套房? 人行:“错版货币”基本是人为伪造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6/6/6 10:58:00

厦门网-厦门晚报讯 (记者 张诗 匡惟)在收藏界,“错版币”备受追捧,不少收藏者甚至信奉“一张错版币价值百万”、“一张错版币能买一栋别墅”的奇闻。近日,市民张先生和苏先生分别联系本报,自称从柜员机中取出了疑似“错版币”,询问是否有收藏价值。

  此前,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所谓“错版币”并不存在,更谈不上收藏价值。而人为伪造错版币、买卖流通人民币都属于违法行为。

  【市民】

  柜员机里取出的百元钞,一张“多痣”、一张有“泪痕”

  张先生说,自己从事装修工作,在一次工程结束后,他从银行自助柜员机内将卡内的500元工资取出。大约一周前,他不经意间发现,其中一张百元纸币与普通的不太一样。透过阳光,可以看到毛主席像上嘴角左右两边各有一颗痣,加上原本下巴上的一颗痣,共有三颗。“我在好几家超市的验钞机中验过,这钱是真的。”张先生说,自己看过关于错版币的报道,觉得这张钱可能具有收藏价值,并就此到银行询问,而该银行的大堂经理对这张多了两颗痣的纸币也感到奇怪。

  无独有偶,市民苏先生也联系本报微信公众号。5月中旬,他也从柜员机取了500元,发现其中的一张新版百元纸币有些不一样,在毛主席像的左眼处有一条痕迹,小字“毛泽东”中的“毛”字,也被痕迹覆盖。“我怀疑是假-币,询问了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结果经过验钞机检验确认是真的。”苏先生说,当时工作人员觉得应该属于印刷错误,要换一张给他,但他认为这可能是有收藏价值的“错版币”,于是就拒绝了。苏先生还拿着这张钱到古玩收藏市场咨询,得到的回复是,这张错版人民币叫“泪痕币”,是“印刷错误”形成的。

  【银行】

  人为制作“错版币”属“故意毁损人民币”行为,是违法的

  除了两位读者反映的情况外,社会上还流传着一些如文字倒置、图案倒置、图案左右颠倒等“错版货币”。收藏者往往声称这些纸币是由于印刷错误造成的残次品,由于数量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那“错版货币”是否真的存在?

  2005年,央行官网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所谓“错版货币”问题答记者问》。其中,负责人表示,所谓“错版货币”是不存在的。因为印钞厂印制钞票时使用的印版、制造硬币使用的钢模等,是一个整体,在印制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局部倒置或颠倒的问题。

  央行负责人表示,目前发现的所谓“错版货币”,基本都是在原有货币的基础上,经过人工制作的。借助放大仪器观察,往往会发现刀切、粘贴、修刮的痕迹。而人为制作“错版人民币”属于“故意毁损人民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3条规定:“故意毁损人民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利用“错版货币”进行诈骗的,有关执法部门将依法制裁。

  我市某国有银行的现金中心负责人表示,银行并不能提供“错版币”的鉴定,只能鉴定货币的真假。若遇到极个别因在印刷过程中出现偏色、析白、折痕等问题的货币,市民可到银行进行等额兑换。

  【专家】

  不建议收藏者过多投入,当心有人蓄意炒作

  厦门钱币业资深人士柯石开透露,收藏界将这类钱币称为“趣味币”,但只有很小众的群体真正在收藏研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这类货币非常稀有,可研究的内容、范围很有限;二是这类货币没有市场价,往往被虚高炒作后,有价无市。因此,他不建议收藏者过多投入。

  厦门钱币学会理事陈林表示,我国的钱币出厂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程序,能够在流通的货币中找到一张真正“错版币”的概率非常小。很多所谓的“错版币”除了人为造假外,有的属于流通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如关键部位有折痕、被消毒液改变颜色等。而这类“错版币”被以讹传讹,蓄意炒作价格,极易令对钱币研究不深的收藏爱好者上当受骗。

  另外,陈林提醒,即便是真的“错版币”,现阶段也不能进行合法买卖。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不可以进行批量买卖或大量投资。”现阶段流通的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在法律上禁止被买卖。目前,拍卖公司拍卖的大多数纸币多为清代纸币以及一、二、三套人民币。

  【相关新闻】

  “价值不菲”却卖不掉

  两万“服务费”要不回

  据《长江日报》报道,去年4月,朱先生收藏了一张面值100元的“错版币”,不仅图案颠倒,而且编码也出现了重合。

  朱先生说,自己从未接触过收藏事宜,被身边的人一撺掇,真以为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苦于找不到买家,半年前,朱先生通过网络找到武昌区某艺术品展览公司鉴定估价,被告知“这张错版币价值不菲”,可以帮忙找到买家。他当即与该公司签订合同,还交纳2万元的“服务费”。在半年内,朱先生不断被告知,已有买家感兴趣,但是还在考虑。但钱币一直没能出手,“服务费”也要不回来。朱先生认为,自己被该公司“忽悠”了。律师建议他与该公司协商解除合同,协商不成,只能走诉讼程序。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76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