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宋代大家周密,留传世之作名《武林旧事》。诸位,此武林不是江湖好汉叱咤风云之武林,而是宋都杭州的别称。《武林旧事》里细数了很多老祖宗的风俗,其中“重五”(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端午)是非常重要的上下同庆之佳节。
时至今日,老杭州们过端午,还非常注重契合“重五”之数,要吃“五黄”。哪“五黄”?分别为黄鱼、黄瓜、黄鳝、咸蛋黄和雄黄酒。因这些食品,这个时候正当季。五黄落肚,微醺之时,暖风更拂游人醉,然后慢慢品味和端午节有密切关联的传奇故事:白娘子和许仙,真是凄惨而绝美。
北宋状元黄裳(非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里撰写《九阴真经》的那位绝世高手黄裳)写过一首著名的词《减字木兰花》,来歌颂端午节龙舟竞速之热烈。全词如下: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寥寥数字,多么的快意人生,从中也可以看出老祖宗对龙舟这一传统民间赛事的喜欢和推崇。
笔者长于浙南小城瑞安。童年时的瑞安城里,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每逢端午,以郊村为单位组织龙舟队。龙舟上涂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等各种颜色,民众皆以“黄龙”、“青龙”、“白龙”等呼之。各条龙舟,逡巡穿梭于城河之中。时而独游,时而争斗。但凡争斗之时,锣鼓喧天,惹得岸上观战之大人小孩举手称快。然而因为渐次的水污染,加上龙舟竞逐中难免产生的群殴现象,政府竟明令禁止龙舟下水。这因噎废食、没有龙舟的端午节,和没有鞭炮的春节一样,让传统习俗的精彩大打折扣。
用箬叶裹粽,是端午的特色美味。外婆把糯米洗净,放在浴盆里发一下,接下来就自己动手做豆沙馅和梅干菜肉馅,当然也做清汤白粽。包好的粽,在蒸锅上一批批出炉,然后根据甜咸馅儿的不同,用绳子分别串起来挂在不同的地方,以方便喜好不同口味的亲朋取食。粽子固然好吃,然而因为在短短几日内大量供应,到最后居然也成为胃的累赘。
此外还有撞蛋。把煮熟的各种鹅蛋、鸭蛋、鸡蛋,放在红绳或七彩绳线编成的蛋囊里,小朋友们一路飞奔带到学校。课间最快乐的,就是撞蛋。两个蛋彼此对碰,看谁的蛋壳迸裂而谁的蛋壳安然无恙。输者心有不甘,赢者自得洋洋。这种赛事,让小朋友们更享受比赛过程的乐趣。至于蛋的滋味儿,反而没有人在乎了。
屈原当然一再被提及。《离骚》、汨罗江、楚国、楚辞......有关端午的种种历史地理人文典故,似乎皆和其息息相关。我们说起屈原的时候,往往都注意到他的谪贬、他的悲苦,而极少有人会关注他的浪漫、他的华丽,其实他也有明快的时候。
国人历来重视这位骚体之父,央行更是对屈原有偏爱之心。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特地发行了《中国杰出历史人物》之22克屈原银币以示铭记。银币上的屈原像,源自明代大画家陈洪绶所绘的《屈子行吟图》。1996年,央行又发行《长江三峡》之2oz屈原祠银币(外形为长方形)以示纪念。2002年,央行再发行《中国民俗——端午节》1oz银币。该币正面图案为屈子祠,背面图案为龙舟竞赛图。请注意,屈原祠和屈子祠是2处地方。屈原祠在屈原的诞生地湖北秭归,而屈子祠在屈原的投江地湖南汨罗。2者的共同点是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这些有故事的银币外,国家造币厂亦为纪念屈原而精工制造过各种纪念章。不可不提的是2014年由上海造币厂出品、80后币章设计师中的领军人物朱熙华先生设计的《楚韵舟歌》2oz银章。此章为异形,巧妙地将粽的三角和章的圆通结合在一起。所用的局部平面移印工艺,将裹粽的箬叶描绘得苍翠欲滴。此外,桨声欢呼声里的龙舟、和着疾风骤雨般的锣鼓、以及初夏特有的渌波碧水,让人沉醉。银章的背面,凛然傲立的屈子,由振翼翩翩的一群仙鹤簇拥着。“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熙华设计的此章,其勾勒、其韵味、其对历史和人文的尊重、其对艺术和工艺的理解,让我们从章外之歌韵中充分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时光如水,倏然中年。如今的我,处身都市,端午的舟喧、端午的粽香、端午的蛋裂、端午的雨骤、端午的人闲,渐次而成脑海中的少年回忆。睹章思昔,撷取几个片段,与君共追端午之髓。特作《西江月 丙申重五》以记之:
阵雨青梅端午。
梧桐夏草郁苍。
蛙鸣阵阵出河浜。
蒲扇薰香蚊帐。
忽忆小城旧景。
黄昏灯满水乡。
龙舟豆粽鲜鱼汤。
窗外玉兰怒放。
本文首发于《金融时报-金融生活周刊》之黄瑞勇《事币躬章专栏》
作者简介
黄瑞勇,上海金融学院当代钱币博物馆创始人,上海金融学院融理当代金银币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北航兼职教授,北航金融俱乐部创始人暨理事长,北航上海校友会执行会长;
中国金币总公司顾问专家,上海市钱币学会理事,国家高级黄金投资分析师;《第一财经》、《东方财经》电视特约专家,《新浪收藏》特约专家,上海东方国拍、朵云轩拍卖、西泠印社拍卖学术顾问,江南银行学术顾问。
所著《盛世风雅颂》为第1部介绍新中国贵金属币收藏投资鉴赏系统理论的专著。
曾接受央视专访,为《第一财经》定制金银币系列节目,并应邀为众多高校和机构讲课。
最后一张图为作者所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盛世风雅颂》。本书为钱币界第1本阐述新中国贵金属币系统收藏理论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