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从存世的纪年在同治以前的四川银锭的特征看,锭面只有一大一小二个戳记,内容有几类;
1、纪年加地名,如"咸丰二年 新都县";
2、纪年加银号名,如"道光 义合银号";
3、纪年、地名和银匠名,如"资州 咸丰二年匠春元";
4、纪年加成色,如"咸丰元年 足色纹银"
5、纪年,如"嘉庆十九年"。
各类税锭也是如此,如地丁银,光绪之前的往往是"四川地丁"、"合川地丁"或"乐山地丁 税课"、"华阳县 足色地丁"等一、二个戳记。由于早期四川税银种类不多,因而体现在川锭上的铭文内容比较简洁,咸丰以后税项增多,税锭上的文字也相应有了变化,到了光绪以后,在清代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官铸锭必须写明年月, 地名, 匠名等以示负责的要求下, 官锭都统一为三个戳记,内容除常规的地名、纪年、银号或银匠名之外,还增加了各类税名。
在川藏云边界地区还发现一种类似于四川锭的十两圆锭。这种银锭有三戳和二戳二种,有明显的仿四川银锭的痕迹。三戳记的上面一个戳记是反写的汉字"票银",票银即票色银,是商业用银的另称,源于票号。其他二个戳记可能是当地文字,也可能是反写的汉字,内容不详。是西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了与四川通商的需要,模仿四川银锭而铸造的银锭,非常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