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明代五十两银锭最新价格

1楼
zhaowf 发表于:2016/7/6 10:51:00
 一件明代万历年间五十两解银大银锭。该银锭中间束腰,两头弧状,最长处127毫米,最窄处61毫米,厚25—35毫米,重1855克。银锭底部密布蜂窝状孔眼,正面有数排手工錾刻的文字。由于该锭表面腐蚀氧化严重,致使锭面錾刻的文字有相当部分已模糊不清。经仔细辨认,尚可读出如下内容:“……县征解万历十三年……足银五十两……银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明代银锭,按用途分主要有解银、税银、镇库银及民间流通使用的碎银四种。

  税银是政府机构从民间征收田赋、丁役、盐税、土贡等费用,并将其折成银两上缴国库,但并不一定要全额送到京师,因各州县的财政库房也是“国库”的一部分。国家征收到的税银,经过一定的程序又支付到各级政府官员的薪俸、军队的饷银、市政的建设上去。这有点类似如今的一句流行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镇库银是一种特制的大银锭,它不具备流通使用的功能,而是存放在中央国库中以显国家的富足和威严。明代曾铸有一特大镇库银,其锭面铭文为“万历四十五年四月吉日造镇库银一锭重五百两。”可惜该国宝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的日本兵抢去,现流落到日本。

  碎银是民间商贸中普遍使用的小银锭。这类小银锭大多数无铭文,少数有铭文的也是仅一、两个字而已,而且它们的重量不规范,无标准,显然在使用时要临时称量。

  解银则是专指各州县上解到京师的银锭。我们收藏的这枚银锭就是一枚本应上解到京师的“解银”。明制规定,解京的银锭每件重五十两,以20件为一杠。上解时将20件银锭装置于一根挖空的圆木内,然后将圆木两头封死,由官兵护送到京师。解银的成色、重量、形制都比较规范。它和税银、镇库银一样,锭面錾刻有较多的铭文,铭文的内容涉及到铸制银锭的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等。如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十三陵的定陵出土的多件明代解银,最典型的其中一件上就錾刻有“浙江金华府解万历四十七年征完解京库银五十两正计一定(锭)银匠沈文其”字样。说明该银锭的铸制地点是“浙江金华”,时间是“万历四十七年”,用途是“解京库银”,重量是“五十两正”,银匠是“沈文其”。

  中国古代银锭,如今较易见到的只是清代或民国时期铸制的,明代以前的银锭(铤)均是罕见之物了。我们解剖两只“麻雀”就可以准确认清这个事实。一、集全国金融收藏界专家学者之合力,于1993年出版的《中国历史银锭》一书共收录了1694件中国古银锭(铤)图照,其中有唐代的9件,宋、金、西夏的47件,元代的9件,明代的12件,清代和民国的则有1617件。二、1988年台湾著名银锭收藏家陈鸿彬先生编著出版的《树荫堂收藏元宝千种图录》一书,共收录了1000件中国古代银锭(铤)。其中未收录到唐代的银锭(铤),宋、金、元、明数朝代的银锭(铤)总共也只收录到二十多件,而且其中的几件明锭均是没有錾刻铭文的“光面锭”。其他的九百多件全是清代或民国早期的常见锭。

  正因为明代以前的中国古银锭如今已经极为稀少,所以每当它们出现在艺术品投资拍卖市场就立刻成为众多有实力有眼力的收藏家追逐的宝物。在2004年北京嘉德春季钱币拍卖专场上,一件明代嘉靖十四年的五十两银锭就拍出了11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这预示着中国古代银锭的价位还将继续走高,并成为收藏家关注的热门品种。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