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我们大不列颠从骨子里就不是贸易保护主义者,我们相信自由贸易,相信这是最有效率的经济模型,同时也更加灵活。”英国贸易与投资大臣普睿勋爵(LordMarkPrice)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英国脱离了欧盟之后,许多事情都就此改变,但是英国依旧会坚持自由贸易。
7月7日,普睿勋爵在北京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一方面英国希望同欧盟就新的贸易协定进行谈判,另一方面英国希望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具体而言,英国希望签署FTA的国家包括东南亚国家、北美与南美国家以及广泛的英联邦国家,将英国打造成为一个“超级连接贸易枢纽”(superconnectedtradinghub),开启英国第二个贸易“黄金时代”。
重启贸易黄金时代
在脱欧已成定局之后,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和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内的内阁高层都先后表示要更努力地经营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并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带领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
将在本周末参加二十国集团(G20)贸易部长会议的普睿勋爵因此凑巧成为第一位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后访华的英国高级官员。
普睿勋爵将英国脱离欧盟的结果视为英国重返贸易与投资黄金时代的良机,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与欧盟成员国的身份比起来,脱离欧盟后,他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新环境能赋予我们什么呢?那就是让我们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签订贸易协定。”普睿勋爵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作为欧盟的一部分,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在7月6日与香港商界交流时,普睿勋爵的观点更直白:“从布鲁塞尔的官僚倾向中解脱出来之后,我们将能够消除更多不利于小企业发展的繁文缛节。”
普睿勋爵还透露,将利用在上海的G20贸易部长会议,在正式(FTA)谈判开始之前,就同其他国家的贸易部长开始着手建立这些重要的关系。
在采访中,普睿勋爵以公司税举例,称英国可以令其税务制度更具有竞争力,帮助英国本土企业成长,并吸引海外投资,他表示,英国仍将维持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全欧洲第一大国的地位。
“英国的企业税已经是G20国家中最低之一,而且还要变得更低。”普睿勋爵表示,奥斯本已经宣布,英国将把企业税从20%降低至15%,“谁知道呢?也许会降得更低呢。”
广泛签署FTA
与此同时,英国已经准备好广泛地与其他国家签署FTA。
“在东方,我希望中英的黄金关系能够帮助两国达成FTA。”普睿勋爵表示,英国也希望同日本、韩国以及亚太其他高增长经济体达成FTA。而在西方,英国希望强化同北美与南美国家之间的历史纽带,同时希望利用同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的关系,打造一个新的“英联邦国家贸易协定”,让英国重现“伊丽莎白时代”。
英国的“伊丽莎白时代”也被称为“黄金时代”,一般指16世纪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当政时期英国所出现的繁荣。目前的英联邦国家成员大多为前英国殖民地或者保护国,包括53个主权国家(包括属地),是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组织。
在脱欧公投之前的辩论阶段,英国的脱欧派就已经提出,作为脱欧的补偿,可以加强同英联邦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同其他英联邦国家增强进出口,替代同欧盟国家的贸易。
不过此前,欧洲选举观察组织(VoteWatchEurope)的报告指出了这种看法并不现实。研究显示,欧盟现在同波兰的贸易量要超过巴基斯坦,同奥地利的贸易量要超过澳大利亚,同意大利的则要超过印度,即便同捷克的贸易量也要大大超过与加拿大的贸易,也就是说,英国目前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远不及和欧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
英欧谈判将会务实、节制
当然,在普睿勋爵看来,英国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欧洲这块巨大市场。
“基于英国与欧洲悠久的贸易历史,英国与欧洲将持续维持密切的贸易关系。”普睿勋爵表示,二者的贸易关系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就未曾停止,英国仍是欧洲商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
普睿勋爵指出:“必须牢记一点,英国是欧盟货物的净进口方,如果欧盟不同英国签订具有竞争力的协议,将令其自身处于极大劣势之中。”
在刚过去的第一季度,英国创下了对欧盟贸易赤字的新高。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英国的货物贸易赤字为347亿英镑,环比增长14亿英镑,服务业盈余增长4亿英镑至214亿英镑,在抵消了货物贸易赤字之后,英国对欧盟总体贸易赤字达到133亿英镑,这是2008年第一季度来的最高水平。
在谈到未来和欧盟的谈判前景时,普睿勋爵认为双方都会秉持务实和节制的方式进行谈判。
普睿勋爵透露,如果考虑到欧洲企业同英国之间产业连接的紧密性,就会得到一个非常务实的看法,并非如极端人士所言。他表示,在与欧洲其他国家贸易官员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均意识到要采取平静、节制和专业的方式来讨论如何维护新环境下英国同欧洲之间强劲的贸易关系。
普睿勋爵还指出,目前谈判仍在准备阶段,应考虑各个行业的最佳利益,而目前市面上所讲的“挪威模式”、“瑞士模式”都过于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