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6北京年会”于7月9日在北京举行,其中互联网金融专题讨论会由百度金融副总裁张旭阳主持讨论,参会嘉宾包括乐视金融总裁王永利,蚂蚁金融集团副总裁徐浩,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恒生电子总裁刘曙峰和浙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董事长兼CEO赵暖。
不久前百度宣布光大银行前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出任副总裁,分管百度金融体系下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这场讨论会也是张旭阳转型互联网金融领域后的首秀,加之国内互联网金融重要性机构和代表人物几乎悉数到场,观点交锋和场景交融令人倍加期待。
在讨论会上,主持人张旭阳向参会嘉宾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是什么、过去一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变化、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看待技术与金融融合创新、如何正确对待金融创新与风险的关系、行业未来应该如何发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参会嘉宾展开了一场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本文来自邮币卡之家
王永利表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但是实现形式和业务模式与传统金融有很大不同。实际上,依托互联网开展支付等金融业务早在淘宝平台上的支付宝即已开始,但为什么大家没有在当时、而是在2013年“余额宝”问世之后才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呢?显然是因为互联网应用于金融以后,产生了不同于传统金融的一些变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不对互联网进行研究,就很难说清楚互联网金融,因此应该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重新去思考。
对于互联网金融,现在最权威的定义见于去年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统称从业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以及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但这个定义可能还值得重新反思,因为实践中所有包涵一点互联网成分的金融业务都自称为互联网金融,导致监管部门难以界定和管理,例如是否以及如何区别对待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等,都是很大的问题。 www.youbicard.com
(图为乐视金融总裁王永利)
徐浩认为,互联网金融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但也并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做金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才能从事互联网金融。如果没有相应的安全意识、技术能力,就不具备做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否则冲得越快、问题越大。
(图为蚂蚁金融集团副总裁徐浩)
赵暖指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金融,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与普及改变了许多领域的交易成本结构,尤其是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信息传输减少了交易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极大地降低了组织交易的成本。因此,互联网金融在组织市场交易方面的天然优势是与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内部定价配置资源的最大区别。一方面,传统金融资产大部分是所谓“非标资产”,是孤立、静止的资产孤岛,信息不透明,风险难以有效缓释和分散。但互联网金融可以依托技术优势,将静止、离散的金融资产形态孤岛连接起来,集聚为连续的、流动的金融资产所形成的资产池,大大提高了价值发现、信息披露与风险缓释分散的效率。另一方面,过去资产流与资金流是沿着时间轴的点到点的流动,从时空维度上来讲是线状的。现在互联网金融通过高频次的空间交易,将二维的线状交易转变为三维的网状交易,将原来的单一报价转变为分布式多元报价,并依托价格信息扩散的迅速便捷使得市场竞争更为充分、价格发现机制更为有效,增进了经济和交易效率。
(图为浙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董事长兼CEO赵暖)
但是,互联网金融看似没有门槛,其实门槛很高,即高隐形门槛、低显性门槛。金融本身行业门槛很高,卓越的互联网公司也跨越了很多门槛、建立了很多市场进入壁垒,因此互联网金融要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必然要在专业技术、社会资源动员能力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门槛,既包括金融经验积淀,也包括技术革新能力,还要求从业人员的战略视野和社会责任担当等。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风险与当前问题
徐浩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创新业务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能力的底层基础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快速发展、持续创新的内在动力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其创新发展的外部条件是包容、务实注重对新市场、新业务培育的监管态度。
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暴露的问题,很多不是互联网金融自身的问题。如e租宝、大大集团等不法机构借“互联网金融”之名,将线下骗局在线化,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其次,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虽然主观经营意愿良好,但是缺乏合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仅依靠资本输血和补贴用户来跑马圈地,最终给客户、合作伙伴、金融秩序带来伤害,目前在专项整治中也在逐步被清理关停。最后,前期部分领域存在监管空白(如P2P),缺乏相应的监管标准及规则,导致无序竞争,偏离了健康的方向。
姚乃胜指出科技的应用可分为数据、系统和模块三步。例如在消费金融中,京东基于交易、互联网和物流等数据,综合利用传统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等更复杂的计算系统对客户进行分析,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对其授信。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建立数据,而后形成分析系统,最后再将数据系统变成几十个交错的既可以分割又可以整合在一起的模块,将过去比较简单的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变量发展出现在上千的变量,使这个系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供应链金融授信分析同样是以供应商或入驻商户的企业销售、价格、库存、物流和金融信息以及法人个人信息等数据为基础,整合形成系统与模块,如供应商潜在倒闭风险模块等;对于ABS的资产优化也是一个类似的过程。
(图为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
刘曙峰表示,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要有基本的信用,当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恰恰忽略了这一问题,所以导致了一些事件的发生,导致线下诈骗搬到线上还是诈骗。但技术进步对产业的影响是一个“创新--冲击--融合”的过程,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通常是螺旋式上升的,当下互联网金融行业遭遇的一些困境也同样如此。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一些模糊地带甚至与现有监管体系不兼容的情况,可以考虑以试点模式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试错,但具体监管最好是备案制而非审批制。
(图为恒生电子总裁刘曙峰)
赵暖指出,近年来相继出现的财富管理元年、资产管理元年、互联网金融元年的提法,究其背后原因,财富管理元年的出现是因为客户、资金和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资产管理元年是产品的创新,互联网金融元年是交易技术的创新。客户、产品和交易技术三大元素都出现了创新,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新时代的来临。
从风控技术上看,互联网金融以相关性算法取代了传统的因果性算法。传统的线状交易形态导致因果性算法,但其结论的可靠性常常令人怀疑:只要运算过程中发生一小点偏差,那么结果就有可能大相径庭。而网状的交易形态则导致相关性算法,容错机制更强,能够排除过程中小偏差对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基本上保证不发生颠覆性错误,打通了数字世界与生活场景间的联系。
这些创新对机构的专业技术和社会资源动员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低显性门槛,使得许多对金融机理和自身能力缺乏准确认识、或为提高上市估值而追求快速扩张的机构进入了这个行业,导致一些商业逻辑难以形成闭环甚至违背金融规律的业务模式被广泛采用,产生了很多金融风险。只有通过高强度整合,使得行业内只留下具备资源动员能力强、职业操守和违约成本高的参与者,才能控制风险、让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王永利指出,互联网新时代对经济社会、人类社会的影响正在显现,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条件的互联互通跨界融合,将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清算流、信用流等整合在一起,降低很多中间环节与成本,实现从内容到终端的一体化的产业链垂直整合,形成一个产业跨界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生态化、场景化的经济运行模式。在互联网催生跨界融合生态经济新模式的这一过程中,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血脉,必然成为跨界融合的重要内容,进而扭转金融脱实向虚越来越独立发展的轨迹,更多的融入和回归实体经济,形成生态化、场景化的金融模式。这会带来一些新的冲击。如果缺乏生态概念,建立一个应用互联网技术的独立金融平台(如支付、借贷等),未来三年中将受到大型产业、金融一体化的生态体系的挤压和冲击。
因此,互联网金融下一步要突出互联网互通跨界融合,将场景化、移动化、数字化、制度化的一些场景手段直接应用于经济领域,其中网络支付、网络平台、网络资管可能是应用主线。未来真正需要探索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应该是什么样?现在可能还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发展的大潮势不可当,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前景非常广阔。
徐浩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一是坚持普惠,在价值取向、服务群体、业务模式、产品设计等方面,坚持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二是坚持服务“三农”,农村市场有6亿手机用户、具备移动互联基础,金融需求相当旺盛,供需矛盾日渐突出。量身定制适合农村地区、农民用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空间广阔。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互联网金融在低碳、无纸化、推动绿色出行、记录客户绿色行为等方面有自身优势,可以探索社会性、公益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发展途径。四是坚持提升客户的获得感,以客户财富稳定增长,提供安心、放心、可信任的感觉为主线,提供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
姚乃胜认为,未来的关键在于通过场景和科技的结合实现单点突破,但这一金融创新过程是改革深水区,对金融专业性与技术难度都很高,对于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科技的专业人才需求很强烈,需要一个寻找或内部培养人才的过程,通过人才的融合最后做出真正的产品。
刘曙峰表示,长期来看,技术创新对金融的影响是长久的、深刻的、持续的,是一个摩尔定律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刚刚拉开序幕,在零售、传媒等领域发生的同样也在金融行业发生。因此,技术是核心竞争力,工程师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赵暖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门槛的隐性化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成为保证行业不断创新并向高端进化的强大动力和压力。尽管这将使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演进变得十分残酷,但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将筛选出不仅能跨越低显性门槛、更能跨越高隐性门槛的优秀团队和商业模式,因此是探索更高效率的新金融模式的必经之路。
在论坛的最后阶段,主持人请所有嘉宾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进行展望,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互联网金融前景广阔,但互联网金融的进化需要行业的自律、规范的引导和社会给予宽容的空间。因此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前景是光明的,过程是漫长的,道路是曲折的。与会代表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他们的观点未来会对行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