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范周:让传统文化闪光 点亮中华文化传承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3/16 4:06:00

  “十八大”以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同志多次对此发表重要讲话,表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传承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日来,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紧密出台,《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也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一系列相关部署。

  重大亮点

  (一)在传承理念上,更凸显“以文化人”

  文化是浸润在国家和民族灵魂深处的深刻印记,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是没有中断并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的根本特征。与西方倡导的“人文精神”不同,中华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依靠外在的神明或造物主,而是强调通过道德的内省和自律,发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始终要以“人”作为主体和对象,通过文化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地浸润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将“以文化人”作为传承理念和最终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此,围绕这一导向,《规划》着眼于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引导人民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因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中华文化传承作为一项工程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学史可以看成败,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学伦理可以知廉耻,辨是非。”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将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益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

  (二)在传承思路上,更重视“活化传承”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也是文化传承中的一大重要命题。我国有很多优秀的民族和传统文化经典是以非物质的表现形式为载体,例如民族戏曲、民族手工艺、民族节庆等。这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过程中以“活态传承”与“口传心授”为主要特点及方式。《规划》强调,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水平,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其中更是特别指出要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梯队建设力度。活化传承区别于“拯救”,也不是单纯的“保护”,体现着文化传承思路从建设“载体”到建设“软体”的转变。作好“非遗”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传统文化更富有生命力,就必须以人及人的活动作为传承载体,就必须激发它的可持续性。活化传承不是将传统文化束之高阁,放进博物馆,而是通过大众的参与和互动,口耳相传,代代相传,使传统文化的生命同国家和民族的生命紧密相连,绵延不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三)在传承内容上,更阐发“文化精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智慧来源。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传承,更需要文化精髓的凝练与表达。民族戏曲、民族歌剧、民族舞蹈等民族文化艺术无不凝聚着“仁者爱人”“与人为善”“自强不息”等传统文化之魂;古村落、特色小镇、传统工艺等民族文化遗产无不闪耀着人类文明之光。新时期的文化传承,更注重文化精髓的阐释,也更注重文化精品的创造。为此,《规划》明确指出要实施精品战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推动民族文化艺术不断多出精品、勇攀高峰,让人民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让艺术为时代服务,为人民服务。

  (四)在传承方式上,更彰显“与时俱进”

  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还要更注重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做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断。这其中有两层深意,一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扬弃地继承;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挖掘。坚持“有扬弃地继承”,就是要坚持古为今用,有鉴别地对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结合时代条件对适合时代发展的内容加以继承和发扬;坚持“现代化的挖掘”,就是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积极开发和探索有利于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新元素、新内涵和新形式,使之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为此,《规划》指出,要创新文物保护方式,拓展文物利用方式,促进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文物利用与现代市场深度融合。只有赋予传统文化因子新的时代内涵,其生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和延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五)在传承机制上,更体现“包容开放”

  《规划》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上更体现包容开放。在《规划》中明确支持和引导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创新性地吸纳和引进社会资本,将其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以社会资本为引擎,点燃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支撑传统文化传承。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规划》强调要植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方式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独特魅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就必然要经历世界文化走进来,我们以包容开放的胸怀面向世界各民族文化,“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无论是中华文化,还是世界文化,都必须寻找到与在地文化相融合的方式方法,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力求融入到他国文化和文化消费民族的大家庭中去。在这里,我们强调包容,强调开放,实际上就是强调我们的文化传承,既要有民族指向,又要有讲好故事的方法。

  重要意义

  (一)以史为鉴,汲取营养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观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因子,很多都对今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光芒穿越历史,智慧跨越时空,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在今天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标准;道家的“天人合一”仍是面对天人共生的基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念很多都是汲取自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华文化又是一面镜子,一面观照历史,一面折射现在,给予当代以深刻的启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二)笃定前行,不忘初衷

  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警醒我们不忘初心,笃定前行。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衍变和传承中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整体价值观念和价值认同,体现着中华民族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崇尚正义、重视伦理、遵循中庸、坚守诚信等一直是中华儿女延续至今的精神目标,在任何时候都是要笃定坚守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它就像一座灯塔,在激流起伏的航行中时刻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笃定前行。

  (三)文化自信,坚定自强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体现着国家最高层次的、最核心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事关国家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才能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只有发扬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因文化而强!

新浪收藏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9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