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艺术市场新纪录 考古发掘新成果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3/24 6:30:00

  来源:陈君达

  燕语君达(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研究员)

  2016年的岁末,全球经济形势整体依然低迷,且未来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然而,这并没能阻挡大量资本流入艺术市场,追逐“真、精、稀”的高标的艺术珍品的热情。本季秋拍刚刚落幕,出现了数件亿元级天价拍品,而“白手套”专场更是频现,几大拍卖行也都交出了傲人的成绩。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天价拍品的再度集中出现,预示着市场开始逐步回暖了;也有不少人认为,艺术资源集中流向了几家大拍行、大机构,艺术市场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艺术市场的最大赢家,不再是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可染、傅抱石等艺术大咖、拍场明星,而是一位对于不少人来说名字略感陌生的元代水利专家——任仁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元 任仁发 五王醉归图卷 设色纸本 手卷 题跋:35x65.5cm,画心:35x210.5cm 成交价:3.036亿元 北京保利2016秋拍

  任仁发和他的传世名作《五王醉归图》卷

  12月4日晚,北京保利2016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开拍,拍场内涌入大量藏家、行家、媒体以及“吃瓜群众”。现场座无虚席,甚至连后场站立区域都几无立锥之地。此次保利秋拍夜场可谓是近年来国内外规格最高的古代书画夜场之一,50件拍品成交率94%,总成交额逾6.736亿元。其中,清宫旧藏的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以咨询价形式上拍,从6800万元起拍,经过近一小时、上百轮激烈竞价,最终以2.64亿元落槌,成交价3.036亿元,由苏宁集团购藏,成为即将开馆的苏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五王醉归图》卷的天价成交,不仅刷新了任仁发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也创下了2016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那么这位元代水利专家任仁发和他的《五王醉归图》卷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身世呢?

  任仁发,生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与赵孟頫同岁,卒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原名霆发,字子明,号月山,松江青龙镇人(今属青浦),元代官员、著名水利专家、画家。曾主持修治疏浚吴松江等重大水利工程,并有治水专著传世,在中国水利史上有着突出贡献。曾入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是迄今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下水利工程遗址,而这正是任仁发的杰作之一。与鲜于枢、赵孟頫、黄公望等同时期的文人书画家不同,任仁发一生忙于公务,书画只是他的业余雅好而已,故生前作画不多,而存世更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元 任仁发 二马图卷 设色绢本 手卷 28.8x142.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元 任仁发 人马图卷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元 任仁发 张果老见明皇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统计,目前已知存世的任仁发画作约有21幅,均为海内外博物馆和私人珍藏。其中,见历代著录者有11件,分别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饮中八仙图》卷、《贡马图》卷、《横琴高士图》卷、《秋林访友图》册页三十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二马图》卷、《出圉图》卷、《张果老见明皇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秋水凫骛图》轴;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藏《神骏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人马图》卷;以及原旅美德裔收藏家侯士泰旧藏、现苏宁集团-苏宁博物馆藏《五王醉归图》卷。未见著录者有10件,分别为伦敦大英博物馆藏《饲马图》卷;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九马图》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文会图》轴;日本东京冈崎正也藏《牵马图》轴;日本东京浅野长勋藏《系马图》轴、《柳下双马图》轴;日本东京西胁晋三郎藏《隋炀帝夜游图》轴;日本东京小仓常吉藏《文殊菩萨像》轴;日本兵库村山龙平藏《茄子图》轴;日本东京团伊能藏《稻图》轴。这些画作题材多以描绘马和人物为主。需要说明的是,这存世的21幅任仁发画作中,也是真伪混杂,且有些画作争议较大。

  任仁发虽然是位业余画家,但绘画水准却绝不业余。任仁发擅长画马和人物,其画马之名当时可与赵孟頫相提并论。元代最负盛名的鉴藏家柯九思题任氏《二马图》云:“自曹(曹霸)、韩(韩幹)之后,数百年来,未有舍其法而逾之者,唯宋李龙眠(李公麟)得其神,本朝赵文敏公(赵孟頫)得其骨,若秘书监任公(任仁发),则甚得其形容气韵矣,岂易得哉!”大意是说,在画马方面,自唐代的曹霸、韩幹之后,数百年来没有人能超越他们,只有北宋李公麟得其神韵,本朝赵孟頫得其风骨,而任仁发则是神韵风骨皆得,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元初画坛盛行一股复古思潮,即舍南宋而直入晋、唐。其中,复古派的代表人物有赵孟頫、鲜于枢等人,而任仁发也是其中之一。元代画马兴盛,为南宋以来沉浸许久的马画题材带来复苏。就任仁发的画马而论,其画风直接师承唐代韩幹和曹霸,以及北宋李公麟。与很多画家画马不同,任仁发画马实则是画人,以马喻人,也反映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对马的隐喻,揭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现象。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二马图》。

  而此次创纪录的《五王醉归图》卷描绘的是临淄王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与他的四个兄弟——宋王李宪、申王李撝、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出游饮酒,醉后骑马回家的情景。据唐郑处诲《明皇杂录》中记载,五王少时感情和睦,常一同宴饮,或喝酒、下棋,或斗鸡、击球,或打猎、游赏。此卷画***有五王,四个侍从,九骑九乘。其中,穿深红色衣服,由两个侍从搀扶者为李隆基,坐骑为“照夜白”;在李隆基后面的是身着淡黄衣、骑乌骓马、面部醉红的宋王李宪;接着是顾前盼后、骑玉花骢的岐王李范和骑黄骢骠的薛王李业;需要侍从侧骑服侍、伏鞍欲吐者为申王李撝,坐骑为九花虬。伺从挽着袖子,一边照料身旁醉得快坐不住的王,一边还要回头问后边那位能否撑得住,好不生动。

  据悉,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曾为清宫旧藏,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流传有绪。明确的收藏记录自明代开始,历经朱尚宾、王麟郭、王永吉、梁清标、耿昭忠、耿嘉祚收藏,乾隆年间被收入宫中,并被编入《石渠宝笈》,乾隆、嘉庆、宣统皇帝都在画作上钤有鉴藏印。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预感到自己在宫里居住的时间不会太长了,便为自己安排后路。溥仪派人到宫内存放字画的地方选出1200幅珍贵书画,并在每幅书画上盖上“宣统”字样的章。宣统十四年(1922年)十一月四日,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将包括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在内的21幅珍贵书画私带出紫禁城,其中大多为手卷、册页。几经辗转,这批作品被带到“伪满州国”,存于吉林小白楼,事称“小白楼事件”。 1945年,“伪满洲国”覆灭,这批清宫旧藏的书画从小白楼散落至民间,被称为“东北货”。根据民国年间出版的《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赏溥杰书画目》记载,当时随《五王醉归图》卷一同偷运出宫的21幅画作中,还包括有文同《晚霭图》、宋徽宗《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赵孟頫《洪范授受图并书》、王振鹏《江山胜览图》等国宝级文物,由此可见这批作品的珍贵性。

  此后,这幅《五王醉归图》卷从小白楼辗转流入“琉璃厂八仙”博闻簃经理郝葆初之手,通过郝葆初售卖给二十世纪初国际著名的大古董商卢芹斋及女婿杜博思(即杜伯秋)。1948年,此卷被带往美国。之后,卢芹斋又转手售于旅美德裔收藏家沃尔特?侯士泰。直至2007年侯士泰去世之后,才由其家属将此卷拿出进行拍卖。侯士泰于1914年出生于德国奥格斯堡城,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文化、收藏名画佳作。2009年,此卷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公开亮相,并以4658万港元成交。时隔七年,此卷漂洋过海,得以重归故土,也许正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而七年增值6.5倍的巨大投资回报率,也显示了顶级文物艺术珍品的投资价值。

  任仁发的故乡青龙镇曾是海上丝路航运中心

  关于青龙镇,如果在网上搜索一下,会发现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叫“青龙镇”的地方。而在千年之前的唐宋时期,只有一个“青龙镇” 威名远扬,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也是任仁发的家乡。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曾经的繁华重镇,早已湮没于乡间古道。而如今,那个沉寂于地下数百年之久的港口重镇,正逐步在考古新发现中揭开其神秘面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2015年度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航拍图

  青龙镇遗址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为古吴淞江的出海口,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后因吴淞江变迁,港口功能逐渐丧失,至今遗址仅保留了青龙塔等少量遗迹依稀可以追溯旧时风貌。据文献记载,青龙镇因为地处南北海路交通的要冲,又有吴淞江、长江沟通内陆,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是唐宋时期“海商辐凑之所”。为了进行贸易管理,政和三年(1113年)在青龙镇所属的秀州华亭县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务,绍兴元年(1131年)青龙镇单独设立市舶务。文献记载曰:“自杭、苏、湖、常等州月日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温、台等州岁二三至,广南、日本、新罗岁或一至”,反映了当时繁盛的海上贸易状况。青龙镇遗址历年考古发掘出土了来自福建、浙江、江西等窑口可复原瓷器6000余件及数十万片碎瓷片。青龙镇遗址出土的瓷器绝大部分为南方窑口,唐代以越窑、德清窑、长沙窑为主,至宋代渐转为以福建闽清义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产品为主。其中,大量的福建窑口的瓷器与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发现的瓷器组合非常相似,说明当时许多瓷器产品运到青龙镇后,进而转口外运,主要销往高丽与日本。考古发现的瓷器与文献记载相印证,证明了青龙镇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之一,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添加了新证据。

  青龙镇遗址也是上海城镇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青龙镇约早于上海三百年,出现于唐代中期,至两宋时盛极一时,此后逐渐衰落,终废于明末。而青龙镇的衰落过程,正是上海港的兴起过程。

  据文献记载,青龙镇于大唐天宝年间(742~755年)设镇,被称为“东南巨镇”。大唐大中元年(847年),日本高僧圆仁与惟正、丁雄万等人搭乘由44个新罗人驾驶的海船回日本,而这艘海船正是从青龙港出发。回国之后,圆仁写下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行记》并称作“东方三大旅行记”。在该书中,圆仁毫不吝啬地描述了青龙镇的繁华情景。北宋诗人梅尧臣作《青龙杂志》(青龙镇第一部镇志)记载,青龙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时称“小杭州”。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北宋文人、书画家曾做过青龙镇镇监(相当于现在的镇长),他就是“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在文人治镇的影响下,青龙镇吸引了众多文人名士到访,其中就包括有陆游、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秦观、赵孟頫等。这些文人墨客在这里交友赏景、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唐宋时期,市镇已经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对其经济发展贡献颇多。目前,中国市镇一级的聚落考古工作尚少有先例。为此,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整体的规划。经过多年的考古勘探,基本摸清了青龙镇遗址的范围,沿通波塘两岸分布。考古发掘发现了唐宋时期的房基、水井、灶、铸造作坊等遗迹,为了解青龙镇遗址的布局和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线索。特别是2015~2016年发掘中,发现了文献记载中的青龙镇“北寺”——隆平寺塔基,解决了青龙镇北部一个关键性的地标,对于青龙镇的市镇布局研究有重要价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青龙镇隆平寺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青龙镇隆平寺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2015~2016年发现的隆平寺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这是上海第一次经考古发掘确认的古塔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保存较为完整的塔基,塔基为八角形的砖石结构,塔身外有双回廊的副阶。从塔基的直径而言,隆平寺塔的体量超过目前上海所存的13座古塔。考古发掘显示隆平寺塔塔基以地宫为中心,采用夯土堆筑而成,地宫上部以2条十字相交的木板作为封护,其结构特殊,不同于目前国内已经发掘的塔基形式,在中国古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隆平寺塔基线图

  隆平寺塔基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地宫,隆平寺塔地宫为仿塔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8米,南北宽1.2米,高1.42米。下为三层砖叠涩砌出须弥座,中间束腰,地宫主体为直壁,东、西、南三面各砌有火焰形壼门,顶部用砖叠涩封口,上盖一梯形覆石。地宫宫室内壁为石板砌筑,下面满铺各时代钱币万余枚,钱币年代较早的为五铢,最晚则为天禧通宝,重要的钱币有得壹元宝、咸康元宝、宋元通宝铁母钱等。地宫中置套函,函外左右各有一座阿育王塔。套函共有四层,最外为木函,向内依次为铁函、木贴金函、银函。银函底部铺有一层彩色宝石,上置一尊释迦摩尼涅槃像。此外,在木函内还装藏有银箸、银勺、银钗、银龟、铜镜、水晶佛珠等一批供奉品。考古发掘在套函内还发现了一个铜瓶,瓶内装有4颗圆珠,其中3颗为水晶质,它们应当就是佛教圣物舍利,这一发现也与文献中关于隆平寺塔“中藏舍利”的记载相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隆平寺塔基地宫出土舍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隆平寺塔基地宫出土舍利和银舍利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隆平寺塔基地宫出土宋代释迦牟尼涅槃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隆平寺塔基地宫出土宋代水晶佛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隆平寺塔基地宫出土宋代银阿育王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青龙镇遗址出土福建闽清义窑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青龙镇遗址出土宋代龙泉窑长颈瓶

  青龙镇遗址考古确证了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港口,新发现的隆平寺塔为研究青龙镇的市镇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隆平寺塔基及其地宫的发现,为研究北宋时期南方软土地基下塔基的建造工艺与地宫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在中国古建史、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2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