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7年03月31日 新京报网
[一家之言]
如果信札拍卖的行情,被一档真人秀节目所左右,那就不应该欣喜,而是应该警惕了。对收藏者来说,肯定是不愿意看到一个刚刚升温的市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因为泡沫过多而崩溃。
在当下中国,要找到一件商品的价格涨幅能赶上房价的,相当不容易。名人信札就是其中之一。随着《见字如面》节目的火爆,今年春拍,匡时和嘉德都将安排民国名人信札专场。匡时推出的是知名藏家卢弼的藏品,包括梁启超、杨度、吴宓、钱钟书等近现代60余位名人的160余封信札,而嘉德推出的则是黄炎培致江恒源书札。
最近几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波澜不惊,甚至有人发出收藏泡沫的感叹。但是,与书画艺术持续走低的行情迥异,名人信札的年均涨幅都在三成以上。前两年,钱钟书的书信拍卖还引起了著作权纠纷,杨绛还把中贸圣佳拍卖告上了法庭。这种争议,只会让名人信札的行情更上一层楼。
杨绛、周有光这些老人的去世,让人感叹民国风彻底告别了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语音和视频通话越来越多,人们连发送电子邮件的热情都在降低,更不要说书信了。如今,很少有人再提笔写信,邮局的书信业务,仅限于邮寄信用卡账单了。书信彻底退出了实用领域,变成了历史,它在收藏界的活跃,确实有某种必然性。
在信札中,民国书信又有着独特的媒体。明清时期的书信,收藏价值似乎更高,但是那时留下的信很少,明清时期的“名人”,因为大众的生疏,也很难引起媒体炒作的热情。民国就不一样了,梁启超,鲁迅,钱钟书,他们的影响力还是活生生的,他们的信似乎还有体温。民国文人和我们一样“现代”,但是他们的信札,即使只看字,也比我们高明太多。读民国时的信札,内容和精神是活的,而又有书法艺术的价值,作为收藏品,当然非常合适。
一个困难是,民国时期的书信还不算罕见,像钱钟书先生,他曾给很多人写过信,那些信多半都还在。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与它的存量成反比,如果不够罕见,又能值多少钱呢?还有一个难题,我们该如何区分这些民国信札的价值,梁启超、鲁迅和汪精卫,谁的书信更值钱?由于时代太过接近,一切都还没沉淀到有定论的结论,这让信札的拍卖具备了偶然性和投机性。
标准难定,这样的收藏就有点像赌博了。像萧红,作为一个女作家,在相当长时间内都籍籍无名,只有研习现当代文学的专业人士才知道她。但是随着电影《黄金时代》的上映,萧红的名头一下子响亮起来,她的书信在收藏市场上价格迅速攀升。萧红的信值钱,竟然不是因为萧红,也不是因为信,而是因为电影,无论如何,这都是相当诡异的事情——信札收藏太容易受到热点事件的影响。
因此,今年各大春拍中安排信札专场,就很容易理解。排卖行想搭的是《见字如面》的便车。业内人士也认为,历经前些年小幅慢涨之后,今年涨势会更猛。前几年每年三成的涨幅,竟然被视为“小幅慢涨”,还期待借一档节目的火爆来个暴涨。这种心理,简直和那些买房子的人有的一拼。
《见字如面》这样的节目,虽然看起来很有文化,但是它本质上仍然是一档真人秀节目,由明星读信,才是这个节目火起来的关键原因。信是一个因素,而明星也是一个因素。如果信札的行情,被一档真人秀节目所左右,那就不应该欣喜,而是应该警惕了。对收藏者来说,肯定是不愿意看到一个刚刚升温的市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因为泡沫过多而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