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解读中国纸钞龙文化 见证千年王朝兴衰史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4/1 8:24:00

  首席收藏讯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第二届香港国际钱币联合展销会(2nd HKCS)将于2017年4月7日-9日在香港美丽华大厦18层举行,全球推广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目前,展商宣传手册已经印制完成,并随着SBP、Spink等图录一同分送到藏家们的手中。展商手册中除了各大钱币品牌的广告外,还有数篇重量级钱币专家撰写的学术论文,其中由Dr.Rodgers所著的《此处有龙》用趣味性十足的标题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此文以西方人的视角解读了中国纸钞上的龙文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00年前,制作“雷诺克斯地球仪”的铜匠在亚洲东岸标上“此处有龙”(HC SVNT DRACONES),在中世纪时,欧洲人习惯此语表述地图上未被探索或被认为很危险地域。通常他们会在相关区域画上西方的龙、大海蛇或其他神话中的怪兽。然而在远古时代,也许在7000多年前,龙已经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西文化对“龙”有著不同解读。中国的“龙”,与西方为娱乐或利益所屠杀的喷火龙、欧洲龙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中国的“龙”是尊贵且至高无上的,有庞大的吉祥力量,尤其能够干扰降雨及洪水,同时亦象徵著权力及运气。龙的种类繁多,当中皇龙(或称黄龙或金龙)与皇帝关系最为密切。凡人不可能看到一整条天上的龙或皇龙,因为龙身总被云掩盖。

  要区分龙,必看其脚趾的数量。周朝初期的皇帝以神圣的五趾皇龙为其标志。直至元朝(1271-1368年),中国皇室定下明确规条—五趾龙仅供皇帝使用;一般皇亲国戚及朝廷高官可展示四趾龙;而三趾龙则赐与官位较低的官员,或值得嘉许的普通百姓。如有人斗胆擅用皇帝专用的金色五趾皇龙图案,是为死罪。如龙趾数量出错,会视为不忠,可被诛连九族。东亚地区朝贡国之君主最多只能用四趾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从数张14世纪前仅存的纸钞中可见,五趾皇龙是官方纸钞设计中必备元素,从明代(公元1368年至1644年)大明宝钞边框上方的龙纹可见一班。

  就如现今的政治家一样,明初统治者没有汲取历史教训。纸币在缺乏监管下过量印刷,引致1455年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政府承认失败,并停止发行纸钞。中国政府纸币在清代(1644年-1912年)再度风行,1853年开始出现官方纸钞。而在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皇龙鲜有被遮盖。通常牠会伫立于云外,接受众人的目光。

  1909年,两位美国雕刻师访华,向满清政府的印钞局提供关于现代西方纸钞设计和技术的建议,由此设计了一连四张精彩的纸币。钞票左侧印有醇亲王载沣(末代皇帝溥仪的之父)的肖像,钞票上方的天空,有一条典型的龙嬉戏在云间。牠张开著五趾,准备击倒所有入侵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缺乏官方纸币的情况下,省政府及全国数百家私人银行都开始发行自己的钞票。长久以来,龙一直是禁忌,不能随便乱用。但这时很多钞票都以龙为装饰,甚至印上五趾龙,也许要令人信服该钞票已获得官方认可。在这些钞票中,龙的体态更为苗条,而且覆盖龙身的云亦愈见稀少。

  其中一个盛行的图案是“双龙戏火珠”。其后有人确认“火珠”实为红宝石、或红石榴石、甚至孔子的智慧之珠。从汉朝到清朝,中国皇室徽章都展示一对皇龙,伴随著一颗价值连城的吉祥珍珠。在革命前,省级银行及私营银行都沿用这种象徵主义。后期的钞票有时会以钱币替代珍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37年,日本军队攻入城镇。为加强控制中国各大地区,他们设立了不同的“傀儡银行”,同时重新设计纸钞,大量发行。当中1元纸钞最为人唾骂,原本醇亲王的肖像换成了孔子,并比出不雅手势。日本人似乎毫不介意,也许他们觉得在纸钞上印著翱翔在天的飞龙,是向战败者展示胜利的姿态。

  一直以来,龙的钞票都使我神往不已。不同纸币均印证著过去数千年中国经济及政治的繁盛兴衰,本文仅略述一二,如您有意在主流藏品以外,发掘更多精彩的珍品,诚意推荐您再深入研究。

  声明:首席收藏(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首席收藏网 | 斯宾克 Dr.K.A.Rodgers)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