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鉴定专家们如何看赵孟頫行书《秋兴诗》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4/28 0:55:00

  季涛

  应“今日头条”平台之约而作。

  近日查找赵孟頫书法,去翻阅《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偶然翻到一卷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鉴定号为沪1-156号作品,赵孟頫的行书《秋兴诗》卷,引起了自己极大的兴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一幅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秋兴八首》的作品,《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以遥望长安为主题创作的诗歌,有学者认为这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赵孟頫用行书书写了其中第一、二、三和第六首诗。该手卷宽 23.5厘米,卷长261.5 厘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赵孟頫行书《秋兴诗》手卷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父亲赵与告曾经在宋朝任户部侍郎。宋朝灭亡之后,赵与告回到家乡定居,赵孟頫随父亲一起在浙江湖州长大。元至元二十三年,元世祖忽必烈授予赵孟頫宫中官职。赵孟頫推辞不下只得接受,随着慢慢晋升,他在元朝官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赵孟頫对杜甫忧国感伤的《秋兴八首》组诗予以了高度评价,以为古今绝唱,并应友人之请,挥毫选写了其中四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杜甫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赵孟頫书写的这段《秋兴诗》用笔细腻,结体端庄秀逸,笔圆墨润,筋丰骨健,给人以神定气闲,虚和宛朗的美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个珍贵的元代书法卷又是如何进入的上海博物馆的呢?

  作品原来收藏在苏州过云楼。过云楼最早为大收藏家顾文彬所有,他不热心于宦途,而钟情于书画和古籍收藏。到了顾家的第三代顾麟士,成为了书画名家。他进一步丰富了过云楼的书画收藏。1930年,顾麟士去世,过云楼所藏书画遗留到顾氏第四代传人顾公雄和他的妻子沈同樾,他们遵循着祖训,始终精心看管着这批文物。

  在新中国刚成立的1951年,顾公雄临终前向家人倾吐自己想将书画捐赠给国家的愿望。于是,顾公雄的夫人沈同樾与子女顾笃瑄、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等于当年将家藏130多年的名贵书画等文物224件捐赠给筹备中的上海博物馆,成为了上海博物馆建馆初第一批高品质古代书画入藏。

  1959年,沈同樾与子女再次将余下的169书画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两次捐赠,共计393件书画,以及明刻善本和罕见稿本10多部。

  顾家捐赠的书画珍品极大丰富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过云楼的书画与清末军机大臣潘祖荫珍藏的大克鼎、大盂鼎(1951年潘家后人捐给上海博物馆),撑起了上海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专家对行书《秋兴诗》是否为赵孟頫所写是怎么看的呢?

  1983年8月31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立于北京,成员包括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等七名国内的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古代书画鉴定组从1983年开始,前后历时8年,行程数万里,遍及25个省、市、自治区,普查、鉴定了全国各地文博单位所藏8万余件古代书画,并编入了24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其中就有上博的这件赵孟頫的《秋兴诗》,由《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记录来看,专家们的鉴定意见为一直看好,认为是赵孟頫早期的一件精妙作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书画鉴定小组成员在巡回鉴定中

  仔细读过这个手卷的人都会发现,《秋兴诗》后有一段赵孟頫于元至治二年正月十七日的重题:“此诗是吾四十年前所书,今人观之未必以为吾书也。子昂重题。至治二年(1322)正月十七日。”那年赵孟頫68岁,由此说明赵孟頫最初书写《秋兴诗》时只有28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赵孟頫在《秋兴诗》中的重题

  如果没有这段重题,四十年间赵孟頫书法写作上的演变与差异,也许会使得鉴定意见产生很大分歧。有学者说起这件作品,曾提到七人书画鉴定小组不认为这是赵孟頫的作品,是由于他看到了重题,才发现这应该是赵孟頫早期的作品。

  但是,《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记载的是七位书画专家一致看好这件作品的记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对《秋兴图》一致看好的鉴定意见

  也许说明,鉴定古代书画不仅仅要多看作品,更要去认真读前人编写的各种鉴定书籍。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