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奥运火炬传递中的高科技

1楼
老王第二 发表于:2008/4/5 11:0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点燃奥运圣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悉尼奥运会水下传递火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008年3月24日17时46分,希腊当地时间11时46分,2008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用阳光取火的方式成功点燃。源于太阳神的奥运圣火寄托着对光明和温暖的向往,凝聚着无畏奋争的力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以来,奥运圣火一次又一次地唤起各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
    
    从钻木取火到电子点火,人类取火的方式越来越先进,但是采集奥运火种的原理却并不高深,因为只有用传统的方式取火,才能象征奥运圣火的纯洁,象征古奥运会传统的传承。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产生高温引燃火种。凹面镜取火的原理非常简单,在我国很多阳光充足的地区也有老百姓用凹面镜烧水做饭。整个奥运采火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非常需要技巧,取火器的位置、角度甚至天上的云彩都有可能对取火能否成功造成影响。
    
    点燃火炬十分关键,传递火炬也很重要。自1936年奥运会首开火炬传递之先河以来,奥运历史上便有了各式各样的奥运火炬。别看这小小的火炬,其包含的技术含量可真不低,要求轻巧、明亮、防风、防水、安全、美观和环保。火炬的形状、颜色、材质越来越多样化,材质从铜铝合金、不锈钢到铝,重量多控制在500~1000克,最重不超过1500克。人们尝试了从火药、镁、天然树脂松香、液化气、橄榄油到丙烷的多种燃料。
    
    为了保证火炬在世界各地各种环境下都能熊熊燃烧,加入一些高新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全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中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下保持燃烧,最低-6℃到最高45℃的温度变化也不会对其燃烧产生影响。
    
    另外,火炬火焰高度为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也就是说,不能到达现场为火炬手加油的朋友可以在电视机前看到清晰的火焰。这是因为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非常醒目。丙烷是一种无色无味且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近几届奥运会都用丙烷等混合气体做燃料。
    
    为了保证圣火的尊严和火炬接力的纯洁性,火炬接力进行期间要保持圣火持续燃烧。所以一旦火炬熄灭,必须使用保存在火种灯中的火种引燃火炬。火炬燃烧室中有一个隔板,将其分成主燃室和预燃室。两个燃室结合,一个熄灭了,火种灯点燃的就是另一个。火种灯专门用于储存圣火火种,每天传递活动结束后,火种就被保存在火种灯里,直到第二天火炬接力再次开始时用其重新点燃第一支火炬。火种灯的4个不锈钢棱边,参照于中国宫灯的木制棱边。保护火种的玻璃都是专门设计的,即使是火种灯掉在地上,也不会摔坏。
    
    在以往的奥运会中,火炬传递有时会有所创新。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上装有特别设计的火焰舱,采取化学方法使火炬不论在空气中还是水下都能产生火焰。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克雷·邓肯曾携带潜水装置,手擎火炬在美丽的大堡礁水域完成了3分钟水下传递。这是奥运史上首次进行水下火炬传递,完成了“水火相融”的壮举,在开幕式上熊熊圣火由水中点燃,震撼了全球亿万观众,这些都突出体现了高科学技术成果在奥运会上的应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圣火传递利用了卫星激光技术。科技人员通过传感器将圣火的热能转换成电波,并经卫星传至加拿大,然后使用激光在蒙特利尔点燃火炬。
    
    我国今年的创新是让火炬登上珠峰。2008年5月,火炬登峰队伍将择日实施奥运圣火登顶任务。在珠峰点燃奥运火炬,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珠峰常规条件下的风速都达到了16到17米/秒,相当于八九级的大风,气温都在-30℃左右,而在这样条件下能不能把火炬点燃,点燃之后燃烧的火焰能不能被电视画面展现出来,都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验室,最后极限的测试在2007年年底完成,其中包括在-45℃的环境中测试,超过了所有记录的珠峰温度,还在每秒30米风力情况下进行火焰燃烧情况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火炬登上珠峰是有科学保障的。  
    
    徐娜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