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7年06月23日 信息时报
2017广作红木家具品牌高端访谈3
信息时报记者 阳军
敢称世家,必有大才。不只是企业家,也是家具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画家和陶艺家。将不同美感的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对红木家具演变熟稔于心的木匠世家董事长强光浩,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犀利地抛出三大颠覆性观点,他认为,繁复的红木家具概念和名称只是商家获取暴利的手段;把古典的东西变得不伦不类的就是新中式家具;红木家具不是“三分材质、七分工艺”,而是“九分材质、一分工艺”,工艺是用来提升审美而不是滥用所谓的工艺来遮丑。
以色识红木,以味辨酸枝
信息时报:交趾黄檀、微凹黄檀、巴厘黄檀、大红酸枝、红酸枝……一直以来,红木家具树种学名和俗称及企业命名共存的现象让消费者十分茫然。2013年实施的“红木家具新国标”规定必须明示用材、产地,使这种情形有所好转,但近几年原材料价格几度大涨,市场上木种标识又现混乱。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消费者如何简单而有效地辨别红木木种?
强光浩:消费者甄别和购买红木家具,一直以2000年《红木国家标准》规定的五属八类33种木材为准。这么多木种,又是学名又是俗称,五花八门让消费者觉得红木家具的水很深,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搞得清楚一点?其实红木的水很浅,是部分不良商家为了赚钱才把水搅混,浑水才好摸鱼。
什么是酸枝?什么是交趾黄檀?红木有怎样的颜色?酸枝是什么味道?其实从古至今,红木因色彩而得名,红木就是红色的木头,就是大红酸枝;酸枝之所以称为酸枝,是因为闻起来有明显的酸香味;老挝大红酸枝为什么叫交趾黄檀?是因为这种料产自古交趾郡,即现在的越南,明清所用红木都来自交趾,虽然近代所用酸枝料已经大都来自老挝,但学名依旧为交趾黄檀,俗称老挝大红酸枝。以色识红木,以味辨酸枝,以油脂判断优劣,其实就这么简单。而且大红酸枝木是地球上木纹最美的木头!我是画油画出身,我用大红酸枝板料制作了超过2000幅的酸枝画,美轮美奂、各不相同!凡是见过它的人都叹为观止、被酸枝的美折服!
为什么说红木的炒作是商业行为?那些把红木的学名和俗称故意搞复杂搞混淆的都是不良商家为赚取更高利润的手法而已。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拿非洲卢氏黑黄檀冒充大叶紫檀,后来消费者慢慢知道它不是紫檀属,而是黄檀属,不能叫紫檀了,于是就改口叫它非洲黑酸枝:“紫檀”摇身一变就成了“酸枝”。而古代真正的黑酸枝,黑里透红、有酸香味、油脂特别好,跟卢氏黑黄檀没有半毛钱关系!再比如,赞比亚血檀,多少商家用它冒充印度小叶紫檀;把非洲花梨叫非洲黄花梨;把缅甸花梨叫做缅甸黄花梨;把缅甸黄檀叫白酸枝。真的好听了不少!如果把所有黄檀属的木种都叫酸枝,那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该改名叫海南酸枝了!而海南黄花梨没这个需要!但很多廉价的木材,都争相傍酸枝的“大腿”,因为不贴酸枝的标签就很难卖出高价。
“红木家具”是文化范畴,而“红木”是材质范畴,两个有关联,但不是取代的关系,其实我认为,目前市面统称为红木家具的,是用相对硬的木材所做的古典款式和结构的家具,这样理解才对,并非都是用红木材料做的。
红木家具须具备功能性和审美性
信息时报:为了提升红木家具的舒适性和吸引更多年轻人购买红木家具,近些年新中式的概念和产品充斥各大家具展和专卖店,您如何看待红木家具的设计创新?
强光浩:红木家具一直是抄袭的重灾区。抄明式,抄清式,抄来抄去就是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因此红木家具有段时间被称为仿古家具。我们不能否认王世襄,我很尊重王世襄先生,但他收录的款式不代表所有的古代家具,而且他整理的是过去,不代表现代及未来的审美标准。为什么红木家具只有明式、清式,甚至民国短短几十年,已经有了民国风格,却没有新中国式?这些年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和舒适性需求,各大厂家都在做新中式,我认为,新中式也不成熟甚至很土气,很多所谓的新中式把古代的东西变得不伦不类。
创新是什么?是个性,个性里面保留共性。只要含有古典元素都叫新中式?这是不对的。我看过很多新中式的产品,比如官帽椅,切了一半,剩半个官帽椅靠背,这就叫新中式吗?还有的把官帽椅拉高,人坐下感觉像在家里做判官,这就叫新中式吗?这些怪异的设计没有审美,只是生硬的搬弄。
真正的创新是审美和功能的升华。我的红木家具设计作品,获得几十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我的设计理念是要提供给客人可以交流的工具:比如你坐在这张沙发上,第一个动作是把手放到扶手上,你会抚摸它,感受到它的温度和光滑,你是在跟几百年的生命在交流。同时我要提供具有中国寓意的东西,比如我有一套“羊角沙发”系列,用了绵羊的角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寓意吉祥、和睦、温馨,而不是雕刻整只羊。此外,我设计的大部分沙发都是有弧度的,尽管弧形靠背很难做,但红木家具必须具备功能性和审美性,这个功课不能少。
工艺是用来提升审美而不是遮丑
信息时报:很多红木家具导购员告诉消费者,红木家具购买的不只是材质,更是工艺,宣称红木家具是“三分材质、七分工艺”,您如何看待?
强光浩:红木家具不是“三分材质、七分工艺”,而是“九分材质、一分工艺”,现在的原材料都价值不菲,两千万一吨的海南黄花梨,工如果能拿到一成,那工人个个富得流油了。九分材质,是家具的材料价值一定要占九成,否则材料很垃圾,有什么用呢?你用榆木做出来,工再好,能卖酸枝的价格吗?
我认为,工艺是用来提升审美而不是用来遮丑的。古代说,“好料不雕花”。所以市场上,只标榜“工”,而不标榜“料”的家具,它的“料”就可能有问题。到处是雕花,花了很多工,其实是用工来遮掩料的丑,而不是用工来体现木的美。
雕刻、上色是红木家具制作最重要的两个“塑造”手法,雕刻是破坏木纹,一雕刻,拼补就不容易发现了,再一上色,色差看不到了。而古代的手工雕刻,是融入了匠人的审美和感情的,是有文化韵味的,现在的机器雕刻没什么价值,成本只需大概200元每平方米。
所以现在很多消费者不敢买雕花的家具,要买素面的,因为木头有问题能够一眼看得到。顾客进来,我们会教他不要在微弱昏暗的灯光下看家具,而要用手电筒照,因为大红酸枝油脂丰富具反射出琥珀一样的光,白皮的部分不会反光,这样可以看到它有没有修补,有没有上色,有没有白皮,从而判定这套家具有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