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7年春拍,苏富比“玲珑雅趣:明清掌上御瓷珍玩”专场成交一只明成化斗彩月季花高足杯,拍出1185万元。
成化斗彩,釉色绚丽丰富,娇艳如宝石。成化御窑厂烧造斗彩小件前后仅10年,明代中后期已为藏家所慕,一件难求。高足杯器身小巧,釉质温润细腻,釉色鲜艳明亮,造型雅美。哪怕600多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可以想见当年出窑之时,是多么令人眼前一亮。此类成化斗彩存世寥寥,市场中2011年苏富比曾售出一只明成化斗彩团莲纹高足杯972.5万元,是可咨比较的一例,出自玫茵堂旧藏。而两件杯子的却渊源颇深。
据记载,成化皇帝为取悦万贵妃,令御窑厂精致巧作,不惜工本,从拉坯至施彩上釉,经多次窑烧,工艺复杂缜密,烧造极难,成品甚稀且上供者无不为臻品珍器。可若以严苛的角度看,上述两件流通于市场的成化高足杯都并非无可挑剔,据拍卖行给出的资料显示,月季花杯底部素胎泛黑,而团莲纹杯则冰裂纹明显。
在神秘而辉煌的紫禁城里,有一处自成体系的宫殿花园式建筑叫建福宫。建福宫这个南北狭长的院落,被称为“皇家收藏宝库”、“藏宝的院落”、“存放珍宝最多的地方”。建福宫花园建于乾隆五年(1740年),整座院落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既有江南园林之精巧,亦有皇家禁苑之优雅。乾隆本人非常喜欢建福宫,将它作为日常休闲游乐、吟诗作画之所,常陪太后和皇后来此休息赏景。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最喜爱的宫廷收藏、古玩珍宝都放在建福宫里,以备不时把玩。宫里还供奉有不少金质法器、藏文经版、瓷器彝器等,称之为皇宫宝库,实属名副其实。
乾隆驾崩后,其子嘉庆皇帝命令将建福宫收藏的珍宝玩物全部原样加锁封存,一直到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数朝,建福宫宝库都不曾启封,也未经查验。由此,这座宝库究竟有多少珍宝,谁也说不清。
1922年,十六岁的溥仪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开了建福宫内的一座尘封数十年的库房,随即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我看见满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庆年的封条,里面是什么东西,谁也说不上来。我叫太监打开了一个,原来全是手卷字画和非常精巧的古玩玉器……有的库尽是彝器,有的库尽是瓷器,有的库尽是名画……在养心殿后面的库房里,我还发现了许多很有趣的‘百宝匣’,据说这也是乾隆的玩物……一个百宝匣中,举凡字画、金石、玉器、铜器、瓷器、牙雕等,无一不备,名为百宝,实则一个小型的匣子即有几百种,大型的更不止千种。”
清王朝覆灭后,以溥仪为代表的满清遗老开始了监守自盗。从1922 年9 月4 日开始一直到1923 年1 月28 日,前后四个月的时间里,溥仪、溥杰将存放在宫中各处的书法名画、善本秘籍,能盗运出去的基本都运的差不多了。此时宫中的偷盗之风日盛一日,大内管理松懈,太监和侍卫们纷纷联手偷盗宫内宝物,出去换成银元。但溥仪当时并没有将建福宫纳入清理和鉴赏的目标,主要是因为此处珍宝太多,账目又不详尽,是耗时费力难见成效的,故将建福宫的清理放在了后期。
建福宫的珍宝躲过了溥仪盗运出宫这一劫,但其后却遭到一场毁灭性的灾难。1923年6月26日傍晚,一束火光突然从紫禁城西北角冲天而起,并很快形成一片火场……
最初起火的是神武门内建福宫花园的德日新斋,随后迅速蔓延至花园内的其他建筑。大火一直烧到次日清晨,参天的松柏成了一棵棵火树,静怡轩、慧耀楼、吉云楼等建筑逐渐坍塌、消失。大火吞没了所有东西,包括柱子、墙壁、椽子、横梁,还有里面的一切物品。
大火过后,溥仪脑中也是一片混沌:“究竟在这一把火里毁掉了多少东西,至今还是一个谜。内务府后来发来的一份糊涂账里,说烧毁了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画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书几万册。这是根据什么账写的,只有天晓得。”
建福宫大火的起因一向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说法,即宫内太监监守自盗,为掩盖偷窃行为而故意纵火,这也是溥仪一直坚持的观点。
事后,宫中委派外判商清理废墟,因宫殿原有藏金塑像,故此工程经竞价后,最终由一见金店承办。其实从火灾现场抢救出的器物,并非全部严重损坏,在获救文物中,也有一批文物因此事故被放售,流出宫廷。因此事件而离开清宫的瓷器,除数件遭火烧的汝窑,似乎只有成化斗彩器。底部有熏黑痕迹的月季杯可能正是其中之一。
1923年建福宫火灾,令建福宫灰飞烟灭,毁掉国宝无数。仅因此流失至海外之成化瓷器,即有十五件之多,其中之十四件为高足杯。
来源: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