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币收藏与投资是钱币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价值的体现,影响着整个钱币收藏与投资事业的发展。为何这样说?因为对于一般百姓和投资者而言,贵金属币占用的资金远高于一般的非贵金属币,行情涨了自然能够带动人们对钱币收藏的信心,而行情跌了也是沉重的负担,换句话说就是被“套牢”了。不是所有人都是在收藏方面只进不出的收藏家,虽然钱币收藏是一种雅好,但手里的东西如果掉价,想必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纪念金币的价值几何?
资深金币投资分析人士介绍说,金币投资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发展与普及速度十分喜人。金币投资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选择带有重大选题色彩和显着收藏价值的纪念金币;其二是选择自1982年发行至今的熊猫金币。
关于金银币面值标识问题,有关专家学者解释说,金银纪念币面值标识和实际价值无关,只起到纪念币面值的象征性作用,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金银纪念币面值标识惯例。我国自1979年首次发行金银纪念币以来,面额的制定除了考虑金银纪念币面额的象征性、汇率和法偿义务等因素外,也参照了国际上主要金银纪念币发行国的通行做法和惯例。我国目前1/20盎司的金币面额定为20元、1公斤的金币面额定为1万元、1/2盎司的银币面额定为5元及1公斤银币面额定为300元就是综合上述因素而形成的。
实际上,金银纪念币的价值主要靠发行价格来体现。针对金银纪念币面值标识往往明显低于其真实价值的问题,钱币博物馆专家说:金银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它和以流通为主的纸币、硬币是有区别的。和面额等值流通是流通货币的显着特点,金银纪念币是以收藏与投资为主要功能的,这也是有别于流通货币的显着特点。 那么,金银纪念币面值标识明显低于其真实价值是否影响投资人的心态呢?金银纪念币投资人士说:金银纪念币的价值一般由以下方面构成:材料价值、选题价值、铸造工艺及发行量价值,当然,成本消耗和合理利润也是构成金银纪念币价值的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材料价值是构成金银纪念币价值的最重要的部分,选题价值、铸造工艺及发行量价值在金银纪念币价值的增值上也占25%~130%较大比例。这次刚发行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纪念金银币中1公斤的银币,面额为300元,国内零售指导价格则为4500元,面值标识并不会影响投资人的收藏心态。
如何挑选纪念金币?
要想使手中的贵金属币保值增值,就涉及到调整钱币收藏和投资的方向。中国贵金属纪念币事业虽然起步较晚,市场沉淀周期相对其他贵金属纪念币发行大国的历史较短,但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也产生出很多真正抗风险的品种,这就是大家心目中“江湖地位”较高、价格坚挺的老精稀纪念币。
所谓老精稀,首先发行年代要“老”,距今十年、二十年不等,这样的钱币一般也经历过市场上的风风雨雨,有了抗摔打的基础,价格稳定,容易使人产生信赖感。“精”即指题材过硬、观赏性较强、规格特殊、荣誉多的品种,总之就是走精品路线。
“稀”最好理解,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发行量少的钱币有升值潜力,但别忘了有些时候这个发行量是计划发行量,实铸量和存世量才是可靠的投资基础。但是,老精稀品种也并不是只涨不跌的,以下笔者就实际市场表现,举两个例子:
2001年发行的“中国石窟艺术·敦煌”2盎司银币曾经在“世界硬币大奖赛”获得“最佳银币”的殊荣,这证明了其艺术价值。它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龙头币,发行量3万枚,当然不算稀少,但绝对算的上“老”和“精”。
1996年1/2盎司“三国演义第2组·官渡之战”金币发行量仅2000枚,图案精美,题材珍贵,可谓老、精、稀三要素样样俱全。
以上数据证明,即使是老精稀品种,也有价格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而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低价进,高价出。2014年-2017年的价格走势,在短期来看,波动是很大的,但放在更长的周期中,却如同湖面中的涟漪,波澜不惊。
老精稀品种纪念币,长期来看要比发行时的价格高出很多,而同一系列的明星品种又要比一般品种价格高,比如说,同属中国石窟系列,2盎司银币中,“敦煌”就要比“龙门石窟”还有“麦积山”、“云冈石窟”表现更好。
而后者如今的市场价格其实也远远超出发行时的价格--毕竟,历史是要向前看的。老精稀品种长期会保值,但短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处于上升周期的低谷阶段。换个思维看问题,其实现在也是入手老精稀品种的一个好机会,但要把握好市场走向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