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有消息指融资租赁、保理、典当等或归由银监会与地方金融办管理,相关协会分析“监管主体移交”的影响
金融体系的监管,正有收紧之势。近日,有消息指,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融资租赁、保理、典当等类金融牌照或将划给银监会监管,地方由各地金融办监管。如果政策落实,意味着将有大量“类金融”公司监管主体变局。而对于金融重镇深圳而言,自然是首当其冲。
前海成“类金融”机构聚集地
“中央确实有这样的精神,但正式的官方文件还没发布,地方类金融牌照是不是归到地方金融办或金融局,目前还在研究,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还没确定,具体还没有落实。”昨日,接近深圳金融办的相关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
一些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除了大众熟悉的银行、信托、券商、公募基金、保险乃至互联网金融等等明确受到“一行三会”监管的“正规军”之外,还包括一批“类金融”空间,包括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公司等具有金融属性的公司,但这类公司没有从“一行三会”等取得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在业界看来,融资租赁、保理、典当等类金融机构在相当一部分场景中作为影子银行存在,体量难以估摸,但没人能质疑它规模的巨大。按照不完全统计,包括这几大类在内,目前深圳的“类金融”机构有近万家规模,不少注册地是前海。
“一行三会”监管思路更严格
南都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在目前深圳的“类金融”机构中,数量最为庞大的是商业保理,目前监管主体是商务部。如果监管主体变更,也意味着影响最大。
“还没有接到官方文件。”深圳商业保理协会秘书长宋彥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还没收到正式通知,不过大方向是确定的。今年,国家强调金融稳定,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跟金融相关的类金融行业都要纳进金融监管,所以这个提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据观察,深圳是全国最大的保理企业聚集地,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前海。来自相关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第一季度末,深圳保理公司累计注册达4369家,占全国总数量80%。如果把时间线延长到现在,可能接近5000家。
“(更换监管部门)可能对深圳商业保理行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很大,将加速整个行业的优化升级。”宋彥民进一步告诉记者,“一行三会”的监管跟商务部监管的思维不完全一样,监管手段较多,对金融机构日常行为的监管严格,对资金、股东构成、业务发展有限制、有要求。股东实力不强,业务能力不强的公司将会被淘汰。
深圳“类金融”的另一支生力军是融资租赁。相关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圳共有注册融资租赁企业超2000家,大部分注册于前海,而且发展速度快。有业内人士提醒,这个行业大鱼吃小鱼明显,很容易产生重合、产生竞争的市场。目前的监管单位是商务部,如更换到银监会或地方金融办之后,这种淘汰效应会加剧。
“目前还没收到正式的官方文件。如果消息是真的,年底应该交接完成或落地。”深圳市典当协会会长林锐辉向南都记者表示。据深圳经信委数据显示,在2016年年审中,155家典当行年审为A类,4家整改。
行业观察
深圳金融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站在金融机构立场,如果监管变局,又意味着什么?“我们怕的是放任不管。”深圳一家注册于前海的金融机构高管坦言,大约半年前就听说有意更换监管主体的消息,“早该如此了”。
广东省保理行业协会发起单位之一、红利圈金融董事长林俊浩告诉南都记者,类金融本质就是金融,从商务部等监管主体剥离开来,其实更符合“一行三会”的监管逻辑,当然也意味着银监会的担子更重。
此举是否会增加企业成本?林俊浩坦言,可能会增加一些成本,因为任何金融机构合规都是需要成本的,但仍是利大于弊,因为如果由银监会来管理,名正言顺,等于你就是金融机构了,有明确的行业地位,以后上市、政策审批、牌照申请等也会更加明确,可以说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他认为,这对于正规的机构来说是好事,而对于想套利、浑水摸鱼的则是淘汰的开始,“像P2P网贷已经纳入了银监管理,行业趋向合规有序发展。这种逻辑,同样适合于保理、融资租赁等行业。”
南都记者走访时还注意到,目前深圳商业保理的准入门槛很低,注册资本金可以认缴,不一定是实缴。在前海注册只需要工商核准获取营业执照,政策环境也相对宽松。有业内人士担心,这类机构虽然遍地开花,但有不少注册公司并没有开展业务。未来监管部门发生变化之后,这类“空壳”机构可能是最先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