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故宫换展 谁有资格接棒《千里江山图》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11/13 14:06: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换展后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导语]习特会,从故宫开始,让特朗普着实感受到了“宾至如归”。故宫和她的小伙伴们也顺势又刷新了圈粉的段位,作为一家博物馆,故宫真的是大招不断。国事接待之后的主角,小编觉得是“托画心”的四幅书画,据说故宫小伙伴已经着手出品。

  除此之外,我们关注故宫当然要回到大展,《千里江山》已撤回库房修养,午门展厅的队伍也就没那么长了。而此时故宫大展应该关注什么?又有哪件书画精品能够有资格接棒《千里江山图》,撑起整个午门青绿山水特展的门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江山秋色图》展览现场

  答案当属一幅清宫旧藏《江山秋色图》。

  说其重要,是因为在美术史上,一直将这件《江山秋色图》和《千里江山图》并称姊妹卷,绢本设色,纵55.6厘米,横323.2厘米。《千里江山图》同样是绢本设色,纵51.1厘米,横1191.5厘米。

  此展览的策展人、故宫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王中旭告诉雅昌艺术网:“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青绿的方法来表现长卷江山图的画意。” 内容则都是描绘千里江山壮阔之景,山势陡峭变化,连绵不绝,山间有村落寺庙、车舆舟棹、行人商旅、文人墨客等。

  在故宫博物院刚刚结束的研讨会上,不少专家惊叹于这幅画的精细制作,更感叹两幅江山图是如此相似。《江山秋色图》长度不及《千里江山图》的一半,没有大片描绘水域的画面,但气势不输《千里江山图》。《江山秋色图》高度比《千里江山图》稍高,画面细节、人物、山峦分布与后者都很相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北宋 佚名 《江山秋色图卷》绢本设色 纵55.6厘米,横323.2厘米 清宫旧藏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从笔墨用色上来对比两姊妹,一般专家的观点都是《千里江山图》以设色见长,《千里江山图》的设色上很少用墨,只有在画山脚和林荫处用少量墨色;《江山秋色图》的用墨则更多一些,山石的轮廓线能够看到墨与色的交融,在表现太湖石、山峦结构上墨法更精微、成熟一些。通俗地说,《千里江山图》用了1-2分墨,而《江山秋色图》可能用了3-4分墨;所以,《江山秋色图》墨法之精微上要胜过《千里江山图》,而在颜色鲜丽层面则不如《千里江山图》。”王中旭这样告诉雅昌艺术网。

  当然,小编发现,两幅鸿篇巨制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创作者的不确定性,学界对于《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一直有诸多讨论,而此幅《江山秋色图》同样有着不确定性的疑问。在以往的认知中,《江山秋色图》一直被认为是宋代画家赵伯驹所作。而此次在故宫的展览中,却有一个细节,相信慕名而来参观的观众都注意到:

  《江山秋色图》的作者标注的是“佚名”而非“赵伯驹”

  问其原因,王中旭介绍,现在我们看到的不少宋画都是无款的,《江山秋色图》同样如此,没有款,早期也并没有题跋。后来明初之际,朱元璋看了这幅画写了题跋的文字,让太子朱标写了上去。

  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因为字儿写的难看,所以很多题跋都由太子代笔,而这幅《江山秋色图》就是很好的例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江山秋色图》展览现场  朱标代朱元璋题跋

  “画后题跋吴款,我们后来在朱元璋的文集中找到一样的内容,对照笔记可知跋是朱元璋写的,由太子朱标书,文中提及:这幅画画的太好了,他觉得除了赵伯驹之外,其他人应该画不出来,所以就把这幅画放在了赵伯驹的名下。”王中旭谈及,“文中记载,这幅画是在明初内府时记载《赵千里江山图》,而这里的赵千里就是赵伯驹,这幅画就叫作《江山图》。也能印证王希孟的那幅图叫作《千里江山图》也是合适的,它们都是‘江山图’”。

  之所以说这幅画的作者并不是赵伯驹,是因为赵伯驹与其兄弟赵伯骕的风格是很类似的,大名鼎鼎的《万松金阙图》就是赵伯骕的典型绘画风格,与《江山秋色图》并不属于同一风格。

  “所以目前来推测《千里江山图》和《江山秋色图》都应该是北宋时候的宫廷画师所创作,也是因为画上有朱标书写的朱元璋的题跋,所以说明这幅画在明代初期已经在宫廷内府,至少是元代就存在的。”王中旭说,学界对于《江山秋色图》的认识和讨论在不断深入,当然关于这幅画是宋画的结论一直都没动摇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赵伯骕南宋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 绢本 青绿设色 纵27.7cm,横136cm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中国美术史里的“青绿山水”脉络

  对于此次展览的换展思路,王中旭介绍说,换展的基本原则是宋元换宋元,例如撤一件宋元的绘画,要用同时代的绘画顶上去,以保证整个展览的脉络依然是完整的,“撤下9件,换上11件。明清作品不动,全部符合展出三个月时长的规定。”

  而此次《江山秋色图》的展出位置则之第一期展子虔《游春图》的展出位置,原来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展柜则选择了一张乾隆时期宫廷画家仿制的《千里江山图》摹本代替原作。

  “呈现青绿山水画从魏晋南北朝到近现代的总体发展和演变脉络”这是王中旭不断提及的策展思路,也是整个展览的核心宗旨,《千里江山图》《江山秋色图》《游春图》等明星展品则是整个展览的明星展品和点睛之笔。我们也借此机会邀请王中旭帮我们梳理了青绿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发展轮廓和脉络:

  “我认为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唐宋时期,是青绿山水从产生到进入宫廷,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宫廷绘画趣味的巅峰,是青绿山水发展最辉煌的一段。此时,文人画还没有完全兴盛并占统治地位,青绿山水在唐宋绘画中一般被认为是占据主流,到宋代也至少是占据一半的地位,这一时期是青绿山水最辉煌的阶段。

  “文人画兴起之后,青绿山水被迫转向了和文人画合流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钱选、赵孟頫等艺术家其实都是文人,但是他们既画文人画也画青绿山水画,但是到了元四家的时候,青绿山水一脉开始消沉。直到明代吴门四家才又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董其昌的创作中青绿山水也是重要部分,但也仅仅是他们创作中的一部分,他们主要的创作依然以水墨为主。

  “从历史的发展中,我们能够看到青绿山水画的发展从主流,到占据一半的地位,再到偏居一隅。青绿山水以唐宋时期的宫廷绘画最为辉煌,例如李思训、李昭道、王希孟、赵伯骕都属于宫廷画家,他们也同时受到文人画的影响,虽然乾隆时期宫廷画家也有一个阶段青绿的复兴,但是跟宋代的青绿山水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南宋 佚名 《宫苑图卷》 绢本设色 纵23.9厘米,横77.2厘米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南宋 佚名 《京畿瑞雪图轴》 绢本设色 纵42.7厘米,横45.2厘米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当然除了明星展品之外,换展之后的“千里江山”展依然大有看头,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也是期待通过展览向学界专家呈现更多美术史里的现象和值得去深究的学术话题。“我个人认为,《千里江山图》、《万松金阙图》这些作品表现的是宋代宫廷青绿山水的趣味,其实是很文人画的趣味,画面即使是很明亮的青绿色但大多很雅致、干净,很少用到灰色,也不用金线;同样此次展览也全卷展出了南宋佚名的《宫苑图卷》,还有《京畿瑞雪图轴》,这两幅作品则都是用金线勾勒出的,反应的是当时南宋的一种民间趣味,和宫廷绘画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趣味,”王中旭说,这是自己在筹办展览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也希望观众能够在展览中能够慢慢去体验。

  再次回顾“千里江山”大展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和东西雁翅楼展出,分前后两期,共展出文物86件套,展览已经于10月30日换展。本次展览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为主,并展出有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的藏品。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是故宫博物院2017年年度大展,本次举办该展览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但是由于元及以后文人画的迅速发展并占据画坛主流,导致通常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印象主要是水墨山水,忽略了青绿山水在画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系统展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山水画的概念,以及中国艺术的精神。第二、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展子虔《游春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宋人《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等重要作品,在青绿山水画的收藏上有突出优势。借此展览,可以让民众对故宫博物院藏品的重要性有直接、具体的认识。第三、故宫博物院经过全面的文物清理,向社会公布了全部藏品的目录。举办青绿山水这样的专门性展览,是系统清理成果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了故宫博物院藏品清理、研究的深入化。

  本次展览共分为5个单元:第一单元“东晋至宋:金碧辉映”展示的是青绿山水滥觞、成立至完备的过程,该单元展示的均为美术史的名作,尤其是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展子虔《游春图》、传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实为难得一见的珍品;第二单元“元至明中期:墨色清趣”展示的是青绿山水与元人画合流的过程,其中的著名作品如胡廷晖《春山泛艇图》、佚名《东山丝竹图》、文徵明《惠山茶会图》、仇英《玉洞仙源图》等。第三单元:重点单元:千里江山(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及乾隆宫廷画家王炳、方琮仿作)。第四单元:明晚期至清中期:仿古脱古(重点展示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的作品)。第五单元:近现代:借古开今(展示的是青绿山水在西画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转型的过程)

  来源:雅昌艺术网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