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李国庆
喜欢邮票这个行业,不是误打误撞,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天秤座对美图的追求和探索,是骨子里天生的DNA作祟,无须任何外力驱使。1980年,猴票发行,我开始集邮,从此疯魔,那一年,我11岁,小学四年级。
集邮在中国,是西风东渐的结果,经过约一百年的时光转换,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邮票集散地。无论是集邮爱好者的人数,还是从事邮票职业的人数,无论是邮票经营场所的规模,还是邮票交易的规模,都高踞世界第一,睥睨群雄。像马甸邮票市场,营业面积达8000平方米,邮商人数约3000人,每年现货交易金额逾2000亿(不含电子盘),如此推算,全国邮商群体数量约50万人,年交易金额上万亿。尽管如此,这仍是一个小众群体,一个多年来备受忽视的群体,他们经营着一种与老百姓衣食住行毫无关联的东西,在政策的缝隙中求一线生机,在滚滚洪流之下默默潜行。
每当我徜徉在马甸邮币卡市场,看着一个一个柜台整齐有序,看着邮票和钱币堆积如山,看着点钞机不停歇地运转,看着现代邮商们自信到昂然的笑脸,我想,首先感谢的恰恰就是这个大好时代。是这个时代,给邮商们提供了无限可能的发展机遇,是这个时代,让邮商们在跌跌撞撞中找到了求生的出口。
1992年冬季,一个挎包,一块板砖,一本邮册,北风呼啸,尘土飞扬,月坛公园的邮票交易市场只有十几个人在苦苦煎熬。我认定,邮票是我的人生苦旅。
1997年春季,数不清的挎包,数不清的人,一沓沓数不清的钞票,春意盎然,小鸟鸣叫,彼时的月坛公园像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我认定,邮票是我的人生转折。
2011年秋季,猴票飙到一万一,有人在大量收购;猴票飙到一万二,还是有人在大量收购;猴票飙到一万三,收购的脚步仍在继续。马甸邮市就像一台巨型的永不停歇的提款机。我认定,邮票是我的人生华彩。
从1980年到2011年,邮商们拨开一层层的迷雾,从邮票贩子、马路游击队一路披荆斩棘,活到今天,实属不易。人的贪婪天性,无穷无尽的欲望,就像割草机,将邮商队伍割掉一茬又一茬,真正脱胎换骨发展到当下,才渐渐具备了大邮商的潜质。这个阶段,杂草丛生,良莠不齐,我称之为野蛮生长的时期。
邮商,是从集邮爱好者中分离出来的少数人,他们是集邮爱好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集邮爱好者既恨又爱的一群人。有人说,没有邮商,就没有集邮家,而现在,更多的邮商直接就变成了集邮家。如今的邮商,背着LV,在世界行走,于大洲大洋之间来回穿梭,他们邮识丰富,现金满盈,人脉广泛,精力充沛,几乎可以在这一张张花纸片上跳舞。
邮市虽小,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有欢笑,也有痛苦,有争斗,也有温情,他们面对挫折时淡定,没钱时吃清汤挂面,有钱时整鲍鱼龙虾,总之,邮商们自有他们的小确幸。
我每天身处其间,能切实感受到他们的一切,也包括我的一切。于是,有一天,我忽然想将这一切记述下来,毕竟至今,从未有人写过关于邮市和邮商的小说。这个中间,要感谢《集邮》杂志社总编辑、我的良师益友刘劲先生,他对于书稿给予很多中肯的意见,这些意见已经融进文字中呈现给大家;还要感谢《集邮》杂志责任编辑苏萌女士、美编赵彬女士,她们为本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世界浩渺无极,人生匆匆苦短,当下最重要的东西是喜悦。希望我的书能给身处邮市内外的人一点喜悦,那我就欢喜不禁了。寥寥数笔,是为序。
本报特别办理《大邮商》函购服务
这部关于邮商和邮市的长篇小说,于今年7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419页,38万字。
本书作者李国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是我国著名邮商、集邮家、邮学家、中邮网创始人、北京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对邮票和钱币的收藏研究情有独钟,常年行走邮市的江湖,偶有心得,遂成此书。
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谭小雷、郝温学、江源和洪建军四大邮商的成长历程,对1978年到2011年的中国邮票交易市场作了全景式的扫描和概括。
小说既生动阐述了四大邮商的生存发展,也详细勾勒了他们的爱恨情仇。作者紧扣“邮商”这个主题,对大时代下的中国邮市抒发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作为职业邮商和邮票专家,作者对邮票市场的生存之道和交易过程十分熟悉,对中国邮商的成长历程也了然于胸。有人说,邮票是“搂钱的耙子、炒作的筹码、翻云覆雨的工具、锻造财富的利器”。邮票是什么,邮市是什么,邮商业是什么,这部小说对此都有透彻地交代。
本报特约请作者李国庆在书上亲笔签名。
●定价:60元(简称“邮商”)
一律免收邮寄、包装费用。
汇款请寄:(100029)北京市朝阳区安苑路11号中国集邮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