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尖足布新品之探究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7/12/13 21:04:00

  北泉轩

  如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X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规格:通高86毫米,首宽18·1,肩宽40·5,足宽47·5,厚度3;重41克。

  首先,关于尖首布的形制和折当变化。

  一说,战国早、中期赵国所铸布币,因足部成尖状而得名,有大小两种,大型尖足布多为耸肩,是由耸肩尖足空首布演变而来,属一釿(“釿”是战国时期货币单位)布,通长8cm左右,重约11g。目前已发现的钱面文字有“甘丹”、“大阴”、“兹氏”、“晋阳”、“邪山”、“蔺”、“榆即”、“虑虒”、“阳曲”共九种,种类少于小型尖足布。

  又一说,尖足布产于战国早中期的晋国。见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规格:通高85·5毫米,首宽18,肩宽39,足宽47,厚3;重35·22克。

  据载,当时铸造“尖足布”的地方有邯郸 、晋阳、大阴、隰氏、城、蔺等处。晋阳古城是今太原故城,始建于春秋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左传》鲁定公十三年“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历史上晋阳城军政地位特殊,曾作为赵国初都。“尖足布”的发行成功使晋国商业更加发达。“尖足布”仅重13克左右,这给予使用者很大的方便,故而大家都乐予使用。尖足的造型也非常优美,它有隆起的边缘,面与背部铸有纵向的凸纹,普遍有纪地文字。但因体积大购买力高,小额支付无法应用,在当时生产增加、物价下降的情况下,贫民百姓深感钱重之苦,所以不久便产生了小型“尖足布”或者说是种“轻钱”。

  而据考改铸半布的地方很多,如大阴、中阳、中都、平州、平阳、目邑、兹氏、西都、安平、邪山、武平、高城、幸城、长葛、曼邑、梁邑、寽邑、晋阳、文阳、离石、蔺、蒲子、寿阴、霍氏等。就各地所出钱币背书的纪范数看,数额高达三十八种之多,这是我国铸币史上的空前现象。

  武平,战国·赵邑。地在今河北省磁州东南。以“武平”记地。这说明晋国以外的赵国也是会出现尖首布的。经查,前453年,智伯水灌晋阳城时,赵国已经在晋国的版图之内了。而到了前311年,晋国又被赵国兼并了。可见,起码在前453年至311年的140年间,尖首布在今山西至河北是通用的。尖首布大小不匀,轻重不一,材质有异是正常情况。《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主编)第14页,介绍到尖足布也说发展型,有两种。甘丹尖足布通长83——85毫米,重10·1——12·5克。看来,都是早、中、晚期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那么,武平尖首布与晋阳尖首布的形制一致或接近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其次,关于尖首部的铸造材质。

  在确认生坑,到代的基本估测前提下,通过检测重量分析材质或者是可行的办法。

  笔者所见大型尖首布每枚重量均在40克以上,与资料介绍的11克,无论如何是大相径庭的。似应重金属或合金铸成,那么,它的用途可能与一般的流通币不同了。那么,就存在两种以上的可能。或者为赏赐王公贵族的,或者是大额结算的。武平尖首布重41·8克。背纹有两横凸起印记,是否为折二品也未可知。如是,那么我国古代铸钱的折当区分,肯定在春秋战国就开始了萌芽阶段。例如,大小尖足布和大小三孔布,大小齐刀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32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