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古钱母样,泉之规范,铸型之基。但究竟始于何时,似云雾之中。一般的概念是:从蚁鼻钱,铲币、布币、刀币开始铸型。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有了泥范、石范,刻画、定样,定型,便于一致,加快效率。石范耐久性差,金属范应运而生。这可能是跨N个世纪的事情。
例1:
规格:121X39X6;95.56克。耸肩,束腰。安易为今河北完县西北。古战国燕、赵、魏国之地或有出土。约公元前329——前221年。初范一般呈盒底状,便于承装细沙。右侧面或有浇口。铸型联顶,一盒两组。功效低下。
例2,
公元9——23年。规格:80X72X6;95.98克。估测第一铸钱高手(或称:钱圣)所铸其它名品、精品也都会是范铸。
例3,
规格:25,2.5,7.5;6.76克。结合大夏国力背景分析,存母成疑。但既有子,何疑母乎!
例4,
北朝北周武帝显德三年(公元574年)铸五行大布小平铸母。
规格:27,2.5,7.5;6.47克。观察内穿,规整成距。外郭圆轮,几何图形。地张、字口,无懈可击。五行大布,堪称母范。
五行大布篆书工美。赞誉有加。子钱或由范、母合一,两种方式铸造,加之历代钟爱有加,故遗存颇丰。此钱体现了北周武帝的汉化政策和道教情结。金、木、水、火、土及阴阳五行,反映了宇宙万物及自然变化,体现了古人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自发的辩证思维的方法论。据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也有了进步,百炼钢工艺相当成熟。何况货币铸造乎?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在那个时代,竟有如此标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例5,
规格:26.5,2.1,8.5;6.78克。在五行大布五年后的太货六铢铸母,字口如花,美不胜收。公元六世纪中叶,似乎在冶金铸造工艺上存在某种突破,后人不得而知。如果按照“有罪推定”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现代电脑操控工艺品。可是,遗憾,当代还没有对于古钱进行年代测定的标准衡器。那就只能按无罪认定。无罪从真,精美母钱可定。
例6,
规格:48,4.1,12.1,;43.98克。
有了南北朝精铸母样,大唐铸造工艺突飞猛进,似乎水到渠成。法门寺地宫金银器和远及三星堆的精铸假面具,足以证实当时的金属成型工艺是何等的精到高超。难道对于区区钱币母样的定型和规范,还有决然否定的根据吗?
例7,
规格:46,4.5,11.5;41.73克。在马背和驿站构成的千里交通线,内地和边疆的经贸和工艺,何以能够传递交流迅速,继续成谜。但,实物可证,辽代铸母可能会很多。而且,辽代古墓中发现的金碧辉煌的金、银、铜器物,都令后世瞠目。
例8,
规格:45,4.5,12;43.05克。辐射或传递到东南沿海,闽地或存铸母。何也?故土中州大地源源不断,把财富和新工艺、新技术,发送到客家聚集地,繁荣了东南边疆经济。如果把十年后,柴窑瓷器的诞生来作一个纵向类比,“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那么,天德重宝背殷铸母的遗世,大概算不得石破天惊。
例9,
规格:29,2.2,6.5;6.99克。那时活字雕版印刷术已经大行其道。
例10,
此母底小面大,呈倒梯形,穿孔平面略加修整,光洁平正;面背外缘,稍加倒棱;整体敦实厚重,难能可贵。规格:37-36,5.2,6.1;41.14克。到了近代,福建造钱技术更是炉火纯青。咸丰年间钱制大坏,行规不存。惟福州局起到了降压阀的特殊作用。太平军东征苏、常、沪,战乱之中,福建或得偏安?此说虽有牵强之嫌,但据说福州钱荒稍缓,却是百姓口碑。此钱母样铸时不长,即改为稍大型的计重五两一百了。
综上诸例证简析:
(1)约公元前500年,至前221年(秦建立),古钱铸造大约处在石范铸钱的初级阶段。铲、布、刀的产生大概如此。
(2)自秦半两统一货币,大概渐次由石范,发展进步到采用铜范的过渡和基本成熟阶段。个人收藏有隋五铢铜范,姑且按最晚的铜范估测,那么前221年,至隋大业581年,约800年中间,似乎一直在用铜范。但是,母钱的使用正在萌芽。
(3)采用(雕)铸母钱的翻砂铸造阶段。在汉末魏晋南北朝中的某个时期,或某个小国,似乎开始采用了母钱翻砂法,甚至很有可能辅以叠铸法或失蜡法。到了唐代铸钱技术应该是很发达的了。可以推测,唐以后出现比较正规的手雕母钱的可能性极大。尽管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唐宋古钱雕母范例。那么有了雕母,就可以翻铸成铸母,继之,会出现样钱以及头炉样钱。这样,大批初铸行用钱,就会不断涌流。这在北宋的有关资料中都可见到断续的记载和介绍。据信,依赖母钱,翻砂铸造,这在方孔圆钱结束之前,一直会是铸钱主流工艺。
作者:北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