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养心殿文物走出故宫走进南博
单霁翔:讲好历史故事
清代八位皇帝居住过的养心殿近日被搬到了南京博物院。12月21日,以“场景复原”的展陈方式推出的《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跨年特展正式开幕,这是继首都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之后,养心殿文物走出故宫博物院的第三站,279件故宫文物与47件南京博物院相关藏品合体亮相,共同讲述十个历史事件与故事。该特展于12月22日正式与观众见面,持续至明年3月5日,值得一提的是,2月5日还将更换一批藏品,其中包括东晋名士谢安的法帖,展期结束后将至少3年不能对外展出。
真实还原五大场所
皇帝实际居所并不大
在展厅中央,以一个前殿的象征性复原场景为基础,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养心殿的五个主要场所——正殿明间、西暖阁、东暖阁、三希堂和佛堂。
前殿明间是皇帝召见大臣、商讨政务和接见官员的地方,悬挂有雍正皇帝手书的“中正仁和”牌匾;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西暖阁悬挂有雍正皇帝手书“勤政亲贤”牌匾,亦称 “勤政亲贤”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私密大臣的地方;三希堂是乾隆皇帝鉴赏书画的地方,区区4.8平米的空间收藏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与前几站不同,无倦斋佛堂首次在南博完整复原,只有 2平方米,信奉藏传佛教的乾隆在此修行、打坐,内里的一面镜子是乾隆用来修正自己打坐姿势的。
讲述十个历史故事
首次揭开乾隆废后之谜
“南京博物院此次展览给我们很多启发,不但进行原样展览,还能把十个故事讲出来,就能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参加开幕式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养心殿造办处、移居养心殿、奏折与军机处、明窗开笔、十全老人、乐在三希堂、修性佛堂、嘉庆执政、垂帘听政、清帝逊位这十个故事通过藏品的组合娓娓道来。
玉柄金桃皮鞘飞蛇腰刀、碧玉交龙纽“十全老人之宝”等体现了乾隆对自己文治武功的自豪;一对御题青玉葵花式盘见证了乾隆平定新疆后玉石东进的壮观景象;一件乾隆喜黄色朝袍透露出这位皇帝的身高秘密,不低于1.7米;青金石蟠螭纽“养心殿铭”则传递了乾隆皇帝身为天秤座的治国理念,希望自身能够永远地坚持中正之道,养心养性,从而达到内圣外王的境地。
此次展览,南京博物院也晒出了相配套的47件宝贝,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备展提取档案时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宗教科科长文明告诉记者,“提这几件档案,是因为提到了和珅、十五阿哥,没想到档案一打开,这个普通的十五阿哥永琰给他父皇乾隆请安的折子,乾隆皇帝用一大段朱批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信息,乾隆废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的史实。”过往的史料表明,乾隆因为皇后剪了头发,认为大不敬,大不孝,因而反目,但因为理由太过牵强被后世演绎。文明示意记者看第二段第三列,“皇后疯了”四个字是乾隆为自己废后向他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妇作的解释。
正如最近很火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样,除了文物的历史故事外,今生故事也在讲述。在“修性佛堂”单元,三幅唐卡极为抢眼,其中一幅上乐金刚唐卡还曾在不久前于故宫博物院“接见”过美国总统特朗普。“这幅唐卡25层堆绣,用了32种颜色材料,挂了684颗小珠子,放大20倍,眉毛、鼻子、眼睛都能清晰看到是怎么编织的,放大100倍,每一根金丝银线相互编织的方法清晰展现。”单霁翔介绍,虽然现在藏区有人在做唐卡,但没人敢说会修唐卡,300年没修过唐卡,“现在故宫敢说我们可以修复唐卡。我们成立了故宫文物医院,其中200名编制,60%左右是科技人员,世界各地博士、硕士云集。”
让文物进入人们生活
未来玉清宫、雨花阁将陆续出宫
2015年,故宫养心殿进入科学修缮环节,预计2020年修缮完工,这也给养心殿能够“走出”故宫提供了契机。“这次是一次科学的修缮,包括33项科研,时间比较长,养心殿又是观众瞩目的地方,每年大约500万人走进养心殿参观,我们就想能不能在修缮的过程中仍然能让观众看到,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有数字展览。另一方面养心殿门口有二维码扫描,可以看到养心殿的情景,同时我们希望把养心殿的展览走出去,不是文物展出就行了,希望通过藏品的组合能够讲出故事来,进而希望展出环境,文物在养心殿的相互的关系在空间布局里恢复,更具历史意义。我们的目标是走出紫禁城,走进养心殿。”单霁翔说。
据单霁翔透露,“走出紫禁城,走进养心殿”是故宫博物院新的理念,未来玉清宫、雨花阁这些鲜为人知、凝练着历史故事的故宫处所都会一个个走出紫禁城。
随着《国家宝藏》的播出,包括故宫、南博在内的几大博物馆又火了一把。单霁翔院长表示现在来故宫看釉彩大瓶和石鼓的比过去多多了,“达到我们的目的,让文物走入人们的生活中。”为此,故宫也在改变管理方式,从完全禁止照相,到允许参观者不用闪光灯拍照,“现在很多人用手机,不用闪光灯,其实对文物没有伤害,这些文物经过拍照进入他们生活、学习里面,离开展厅后把照片发到朋友圈,大家来传播,所以影响很大。文物、展览真正融入生活还有很长的路,但我们会不断探索下去。”单霁翔说。(记者/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