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圣火支持者越传人越多 奥运杂音在非洲南美碰壁

1楼
震荡上行 发表于:2008/4/16 11:02:00
  从上星期五到星期天,南美的阿根廷和东非的坦桑尼亚连续进行了两场漂亮的奥运火炬传递,与此前西方城市里针对圣火出现的混乱局面形成天壤之别。至此奥运火炬已经到达了中国以外的9个城市,其中6个城市给出强大的支持和欢迎。
  
  这6个城市是雅典、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圣彼得堡、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达累斯萨拉姆,它们分别处在亚洲、欧洲、南美和非洲,这么宽阔的地域及如此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它们对整个世界具有了极强的代表性。即使在遭遇麻烦的三个西方城市,支持火炬传递的也包括首相、市长、奥委会主席及各界社会名流。支持奥运和抵制北京的人究竟谁是大众,谁是少数派,难道还有任何悬念吗?后者仅仅因为有西方媒体及宣传工具的支持,没多少人却嗓门很大。但他们的声势是假的,制造出来的。他们以为奥运会少来几个西方人士捧场就会失去光彩,世界就会伤心地哭泣。他们竟然忘记,世界民众对奥运狂欢等了4年的热情终将把他们这帮人吞没。
  
  “圣火传递了爱”
  
  4月份是坦桑尼亚的雨季,几乎每天都下雨。13日一早也下起了雨,但神奇的是,在火炬传递前10分钟雨就停了。《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奥运圣火的传递从坦赞铁路的达累斯萨拉姆火车站广场开始,经过80名火炬手沿途5公里的护送,被传递到坦桑尼亚国家体育馆。坦桑尼亚总统在中国参加博鳌论坛年会,副总统亲自把火炬递给了第一棒火炬手,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蒂拜朱卡则担任最后一名火炬手。整个圣火传递特别热烈,肯尼亚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塔伊退出火炬传递丝毫没影响活动的气氛。火车站广场演奏的乐团,在火炬接力开始后,仍嫌不尽兴,跟着火炬手一路小跑热情地演奏助兴。传递沿途,数万群众夹道欢迎,“中国、北京”、“你好,北京”等喊声此起彼伏。达累斯萨拉姆方面透露,当天参加庆典仪式的群众人数在一万人左右。根据日程安排,13日晚11时,北京奥运圣火离开达累斯萨拉姆,前往圣火传递的第九站———阿曼的马斯喀特。
  
  此前,布宜诺斯艾利斯对奥运火炬传递的热情也让欧美媒体有些惊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火炬手手持火炬经过了成千上万名欢欣鼓舞的阿根廷人,这是近一周来奥运火炬在中国境外传递所经历的几乎没有任何麻烦的一站。阿根廷的银行、政府部门和企业界都临时放半天假以示庆祝,欢呼雀跃的人群还向火炬传递路线上空抛撒糖果,整个场面热烈欢快。一位26岁的阿根廷人说:“这真是一场美丽的、不可思议的盛会。”美联社的报道称,“圣火过处,热情而喜悦的阿根廷人夹道欢迎”,“圣火的传递之旅变成了民众的狂欢庆典,这与过去几站在欧美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环球时报》记者在阿根廷现场看到,至少数万民众汇集在路线两侧,观看圣火队伍经过。在有些路段,几乎每个窗户和阳台上,都有人在观看,还有不少人从阳台上向下抛撒纸片。抛撒纸片是阿根廷人节日庆祝时的常规项目。在火炬传递终点站,记者见到了跑第79棒的女火炬手,就上去给她拍照。这时站在她身边的一位男士主动走过来告诉我:“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是我的女儿,保拉·苏阿雷斯。”记者问他:“你女儿当上火炬手你怎么想?”这位头发已经花白的男士眼中闪着激动的泪光说:“幸运!荣誉!”这种感情是那天很多阿根廷人共有的。在闭幕式上,阿根廷奥委会第一副主席莫雷亚激动地说:“圣火传递了爱”,“布市的圣火传递堪称完美,它向世界展示出阿根廷是一个尊重奥运精神的国家”。
  
  《环球时报》记者也看到,在五月广场一带,大约有20多名“***”分子,有的打着旗帜,有的举着标语,想方设法企图吸引人们的注意,但在奥运旗帜、阿根廷国旗和中国国旗组成的海洋中,他们几乎完全被忽略。法新社的报道称,在到处一派节日的气氛中,“大赦国际”关于要谴责北京人权的呼吁没有得到人们的响应。
  
  国际舆论在发生改变
  
  奥运火炬在阿根廷和坦桑尼亚的顺利传递,改变了不少国际媒体的观点。
  
  阿根廷媒体的变化可以用“180度的转弯”来形容。火炬传递之前,阿根廷很多媒体在报道时多是转述西方媒体对我国西藏问题的报道,并附和它们在中国人权等问题上的一些说法。阿根廷《国民报》最近曾多次在二版整版报道中国遇到的麻烦,但在圣火传递次日,该报在头版刊登火炬传递的大幅照片,标题是《奥运之火照亮布宜诺斯艾利斯》,另外还用了一整版报道火炬的传递过程以及当地人们的欢迎。
  
  《环球时报》记者在法国注意到,法国媒体发生了一些变化,多了一些平衡的报道,华人的声音多了一些,一些中国问题专家比较客观的观点也更多地出现。当然,这些并没有改变某些媒体对中国的整体看法。法国《十字架报》12日就在头版的大标题上写着“奥林匹克理想还剩下什么?”,称“中国作为本次奥运主办国不重视人权,奥运火炬传递引发辩论,奥运精神受到伤害”。该报还称,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正在坟墓里翻来覆去”,因为他创立的人道与和平的奥运理想在2008北京奥运之年,不断受到嘲弄。法国《解放报》11日的社论更是批评国际奥委会“装聋作哑”,还说“要去奥运,但是应该注意保持警惕性,应该每时每刻报道与揭露中国的现实”。
  
  德国的情况也类似,德国《明星》周刊驻华记者阿德里安·盖格斯认为,***喇嘛并非西方人想像中的“无辜天使”,西方人将***喇嘛理想化了。但本周《明镜》周刊的封面图是用铁丝网组成的奥运五环,号称是要借此反映“中国奥运前人权状况恶劣”。
  
  不必对干扰耿耿于怀
  
  法新社的报道承认火炬在阿根廷受到热烈欢迎,但它的另一篇报道却自相矛盾地沿用“北京奥运圣火全球传递活动也在如影随形的抗议活动中陷入泥淖”的说法,并用这个基调报道***的亲信与法国总统萨科齐见面的消息。
  
  在奥运圣火传递变得顺利之后,一些政治人物的表态受到西方媒体的重点关注。法新社12日的报道称,德国总理默克尔称将再次会晤***,她说:“我相信如果我已会晤他一次,我将再做一次。”不过默克尔称,下月***到德国时,她在拉丁美洲访问,无法与***会面。她还说,在8月北京奥运前,她没有会晤***的确切计划。
  
  美国总统布什也被媒体一次次追问是否会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12日,他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我的计划未曾改变,我将此视为支持美国运动员的机会”,但他说从未表示是否参加8月初的奥运会开幕式。
  
  对于西方媒体在个别政治人物表态上的过分关注,香港《明报》13日的社论说,圣火传递过程中遭到“***”分子干扰、外国领袖表示不参加开幕式,需要从一个较为恢宏的视野看待,若因此耿耿于怀,其实大可不必。该社论认为,举行奥运会的短短两个星期,在历史留下的记印是十几天的欢乐多于政治或经济上的得失。
  
  西方舆论没有全球代表性
  
  最新一期《亚洲周刊》的文章认为,在当今的世界上,有些国家垄断了话语权,等于是拥有“杀人执照”,它们决定了哪些人的死亡是有价值的,哪些人的死亡是无价值的。伊拉克至今死亡逾百万,但这些死的人没有价值,也不会有哪些国家的媒体敢于义正辞严地去调查或抵制,发生示威抗议也顶多一两天就了事。相反,若有另外的国家被这种话语权力所点名点到了,那可就不得了地骚动起来,一切示威抵制俨然有了正当的理由。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说,从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已经走到的地方来看,5个地区的态度很正面,2个地区的态度有争议,这样一个事实已经具有相当说服力:大多数人们是反对奥运政治化,这才是国际上的主流民意。
  
  金灿荣说,很明显,在奥运圣火境外传递过程中,西方舆论根本不想,事实上也没有反应这种主流民意。在这件事上,我们不能不承认,西方媒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真的很大,确实有能力做到颠倒黑白,俄罗斯有专家甚至把这种现象称为“媒体恐怖主义”,但是,这种“媒体恐怖主义”事实上是会引来一种反作用力的,那就是在这种话语控制权下明显被冤枉的当事人必定被逼得异常激愤。
  
  金灿荣说,在全球60多亿人口中,西方人口全算起来也不过10亿左右,但他们主导制定了现行的国际秩序并且在这个国际秩序中获益最大,从这一点上看,西方维持现行国际秩序的基础其实是很脆弱的,而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已经显现出非西方的硬实力总量将超过西方的走向,西方真正占优势的是它的软实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国际舆论主导力,如果西方媒体长期像这次一样不顾事实真相拿西藏问题来攻击北京奥运火炬接力,那么,西方媒体的公信力肯定会大大下降,西方这方面的软力量就会被自己削弱掉。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89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