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三件“国宝”能代表辽博吗?展现的是文物价值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8 21:19:00

2018年01月08日   辽一网-华商晨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豆瓣评分9.1分,央视《国家宝藏》成了最热的综艺节目。并非科教频道也不是纪录片频道,这是央视综艺首次与博物馆联姻,开创了新的综艺类别,也让神秘的博物馆以新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昨晚,辽宁观众们终于等来了自己家门口的辽宁省博物馆的宝贝。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之铜鎏金木芯马镫、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又名万岁通天帖)、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这些普通人念着都拗口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了大众侃侃而谈的话题。

  一档综艺节目,成功引起普通观众对博物馆、文物以及传统文化的关注,甚至是好多从来没有去过博物馆的人跃跃欲试,想去看看真实的“国宝”,这是令人欣喜的变化。

  然而,博物馆要怎样在娱乐与严肃中取得平衡,在公众的热情与文物的疏离之间搭建桥梁,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国家宝藏》一经播出,节目现场的权威馆长团火了。而坐镇其中的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面对节目播出后人们高涨的热情与关注,却坦言自己的内心更为“忐忑”。

  这不是马宝杰一个人的感受。参与其中的每一位馆长,面对首次以更娱乐化的方式解读文物的尝试,都无法不对这种形式的双刃剑结果表示不安。

  “欣慰的是更多人愿意了解、走进博物馆了,但也有担忧,有关文物的真正信息、有关历史的真正认知,是不是传达给观众了?”作为辽博馆长,同时也是历史与文化的守护人,马宝杰对“守”有着更多理解:首先是守护,准确传承没有错漏,这是博物馆人的责任所在;但是守护太久,是不是就有可能变成保守、变成不能那么有效地与大众对接了?

  博物馆与综艺联姻?

  2016年底《国家宝藏》进入筹备期,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首先联系了故宫博物院。在获得单霁翔院长的同意以后,曾担任过10年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给了节目组一条建议,全国一共有8家“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正好可以与故宫一同组成这档节目。于是,作为其中的一员,辽博见到了央视综艺频道的调研团队。

  回忆当时初见,马宝杰仍难掩惊讶:“以前有央视科教频道或者纪录片频道来录节目,这我们都能理解,但是,综艺频道来干什么?博物馆与综艺怎么联系在一起?”

  当时栏目组并没有向辽博完整地传达文物是怎么与综艺衔接在一起的,所以辽博方面始终对节目的形式有所担心。

  “故宫单霁翔院长牵头,我们相信他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央视综艺节目这个平台的背后,意味着可能会有一些博物馆核心群体之外的受众,会因此去开始关注博物馆,而让博物馆与更多的观众拉近距离,这正是博物馆人多年来所希望的。”马宝杰解释。

  三件文物代表辽博?

  在调研中,《国家宝藏》栏目组希望,由辽博方面的专家组从馆藏中推荐三件文物来录制这个节目。

  三件?三件能代表一家顶级博物馆的全部水平吗?恐怕十件都不够。这一定是所有参加录制的博物馆的心声。

  辽博现有馆藏文物近1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数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分为书法、绘画、丝绣、青铜、陶瓷等17个门类,尤以晋唐宋元书画、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等最具特色和影响。“即使让我从这些文物中挑选十件镇馆之宝,我都会犹豫再三难以割舍,更何况是三件呢。”马宝杰说。

  于是,辽博给节目组提供了一份十件文物的名单,包括了众所周知的辽博珍贵文物红山文化玉猪龙、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宋人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鸭形玻璃注、蟠龙纹盖罍等。最后,在这个十件的名单中,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之铜鎏金木芯马镫、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又名万岁通天帖)、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三件文物被节目组综合考虑后选中。

  对这三件文物入围,辽博是有顾虑的,比如铜鎏金木芯马镫,因为年代久远,其中的木芯收缩已经不在本体上,所以文物其实是不完整的,也在文物价值上有一定损失。拿这样一件文物来代表辽博,这合适吗?但节目组看中的并不是它的文物价值,而是其内在的精神价值,是其对于历史的重大影响。

  “可以说,每个辽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三件最重要的文物,但是节目组要考虑不同年代、不同品类的文物都得以呈现,于是在平衡多方之后做了这样的决定。”马宝杰说。

  为上镜好看不戴口罩?

  随着节目的筹备进程,节目组为辽博所选择的三位明星国宝守护人,也依次来到辽博录制节目。

  陈晓和宁静守护的国宝都是书画类文物。辽博的书画类文物珍贵程度非常高,同时因为年代久远以及书画类文物本身的特殊性,其对展厅的展出条件也近乎苛刻,必须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才能让这些一千多年前的书画作品与观众见面。因此,辽博新馆的书画展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开展。这为节目的录制带来一定的难度。两位明星在库区观摩室录制了这部分节目素材。根据对书画文物的操作规范要求,接触文物必须戴口罩和手套。节目组曾经提出,为了视觉效果,能否让明星出现面部镜头时不戴口罩,辽博方面拒绝了这个请求。无论何时,对国宝的守护都是第一位的。

  几位明星国宝守护人对文物都呈现出较高的文化认知,特别是宁静,不仅在拍摄的间隙专门参观了与书法艺术密切关联的中国古代碑志展厅,并表示自己平日闲暇时也会临帖,这让马宝杰对整个栏目的认真程度多了一重安心。

  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唐 佚名 横253.8厘米,纵26.3厘米 纸本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即公元697年,王羲之后人王方庆进献先祖王羲之、王献之以及王氏一门二十八人法书真迹,武则天命弘文馆用勾填法临摹,将摹本留于内府,原作归还于王方庆,并令中书舍人崔融撰写《王氏宝章集·叙》以纪此事。唐以后王方庆所献原迹下落不明,现仅存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僧虔、王慈、王志等七人的墨迹,七人法书摹本十通。因署“万岁通天”年款,又称《万岁通天帖》。卷中有南朝梁时期的唐怀充、姚怀珍、满鶱、徐僧权四人鉴赏题记,帖前后有王方庆小楷书写祖辈的名衔和官位名称以及进献款识。卷后有南宋岳珂、元代张雨,明朝文徵明、董其昌的题跋。作品在流传过程中,还曾两次遭遇火患,火烧痕迹清晰可见。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北宋 佚名

  横641.6厘米,纵26.3厘米 绢本设色

  《洛神赋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据三国时期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而作的绘画名作,目前真迹已失传,今天人们能够看到的是宋代摹本。在传世的《洛神赋图》六件摹本中,辽博所藏的这件是唯一的图文并茂的一件,也是摹制水平最高的一件。

  《洛神赋图》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婉哀。在布局上采用了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完整情节的手法,类似于当代的连环画,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全画画风古朴,与唐人所记魏晋画风极为吻合,画中人物形象高古,笔法清劲,刻画细致生动,山石仅以勾染为主,不加皴擦,体现出早期山水画的特点。画面空白处以小楷分题赋文,工整朴茂,与画面相得益彰。

  ■本组文物图片由辽博供图

  铜鎏金木芯马镫

  北燕

  高23厘米,宽16.8厘米

  这副马镫是迄今为止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世界上最早的双马镫,马镫的木芯为桑木条揉成,镫面有鎏金铜片覆盖,并有细小的鎏金铜钉钉固在木芯上,镫孔内面钉铁片,制作精良。

  铜鎏金木芯马镫出土于北燕宰相冯素弗的墓葬中。冯素弗为十六国时期北燕天王冯跋之弟,是北燕的缔造者之一,卒于公元415年。

  马镫为中国所发明,最早的马镫大约出现在公元二到三世纪,是三角形单镫,悬挂于马的左侧腹部,仅供上下马时使用。公元四世纪发展为双镫,不仅可以帮助人上下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能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保护骑马人的安全,从而实现“人马合一”。

  铜鎏金木芯马镫前世传奇与花木兰有关吗?

  尽管如此,当1997年出生的关晓彤来录制节目时,辽博方面还是大吃一惊。这么年轻的女孩,要怎么演绎与铜鎏金木芯马镫之间的前世传奇呢?

  每位守护国宝的明星守护人,会演绎一个由文物转化成的故事,还原文物“前世传奇”的段落,这代表着节目组希望成为博物馆“讲解器”的初衷,并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对文物产生兴趣。明星的流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节目的火爆。

  直到看到铜鎏金木芯马镫前世传奇的片子后,马宝杰才知道,关晓彤扮演的是花木兰。

  花木兰生活在南北朝北魏时代,大约在公元400年至500年间,而馆藏的这对铜鎏金木芯马镫属于北燕,即公元409~436年。没有证据显示两者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年代相仿地域接近,有过彼此交战的历史,如果抛开辽博馆藏的这件文物,只讲一个花木兰与马镫间可能发生的故事,还勉强可以接受,但即便如此,仍旧是演绎占了上风。

  对历史的真正认知是不是准确传达了?

  虽然在前世传奇方面有所争议,但是《国家宝藏》栏目在今生故事的处理,其视角和落脚点均表现出较高水准,强化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看过辽博这期节目,一位沈阳网友说,“令人感受到空间的文化自豪感”。

  因此,可以说这些文物的故事最后能够呈现在电视上,其实是博物馆界与综艺界之间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通过娱乐化的方式,《国家宝藏》成功地引起普通观众对博物馆和文物的关注。但是,从节目播出开始,马宝杰在感受着外界认为的理所当然的热度之外,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的“忐忑”——博物馆人对综艺的态度始终是怀有谨慎的。

  在博物馆领域,历来比较一致的认知是,必须谨慎回避影响观众准确认知、理解知识的娱乐手法,博物馆不能为了取悦所有人来消解自己的特点。

  “有关文物的真正信息、有关历史的真正认知,是不是准确地传达给观众了?”马宝杰说,“在文物与公众之间,综艺节目这个桥梁只是一个开头,但博物馆人并不希望一直如此,我们要有更进一步的引领作用,而不是一味去迎合。”

  华商晨报记者 高巍

  ■对话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

  来辽博只为看“国宝”是不够的

  观众对博物馆价值要有正确认知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

  《国家宝藏》大热,是因为综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博物馆与公众长期以来的距离感。然而博物馆人在守护与保守中的犹疑,可能正是博物馆与文物在当下的两难困境。

  记者:可能每个辽博人心中都有自认为最重要的三件文物,您个人心中那三件是什么呢?

  马宝杰:作为馆长,这太难选了,但我知道你问的是我作为个人的喜好。在节目上播出的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又名万岁通天帖),我个人觉得是三件在《国家宝藏》播出的文物中认知度最高、最无争议的,它的价值毫无疑问。第二件我倾向玉猪龙,这个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毕竟辽博也要代表我们辽宁的地域文化,玉猪龙在这方面的价值非常重要,但是玉猪龙年代久远,节目组考虑可能是在前世故事方面比较吃力。最后一件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18世纪中期清代画家徐扬的长卷《姑苏繁荣图》,它比《清明上河图》呈现的信息量更大,有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也融合了西方焦点透视的方法,初步判断是有外国画家的参与,这幅画在英国伦敦、中国香港等地展出时,被各国参观者大加赞赏,艺术水平非常高。

  记者:辽博还有哪些艺术珍品,您特别希望不被观众错过?

  马宝杰:辽博有近12万件文物,从类别上说,我首先会推荐大家看辽博的缂丝与刺绣藏品,其中有一些的地位甚至要高过书画,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二是我们现在二楼刚刚开放的古代货币展,很多博物馆都会有货币展,辽博货币展的特色是体系性非常好。第三是辽瓷展,这是我们北方契丹民族所独有的,辽博这方面的展品也非常丰富,很有价值。第四就是书画,大家都知道辽博的珍贵书画藏品太多了,比如现存传世最早的楷书墨迹《曹娥诔辞》、陆游传世的唯一长卷草书墨迹手稿《陆游自书诗》等等。

  记者:书画展厅何时与观众见面?

  马宝杰:目前读者到馆还看不到书画和缂丝与刺绣展,展厅仍旧在调试设备,我们希望可以在5月份实现开放。到时候,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都会在展出的文物中。此外,我们还会对书画作品进行长期的循环展出,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形成古代书画的体系,进而让观众形成鉴赏书画的能力,这是博物馆的作用所在。

  记者:您提到的体系,作用是什么?

  马宝杰:只来博物馆看上了电视的那一件文物,这是我最不希望出现的偏差。比如铜鎏金木芯马镫,大家通过节目都知道了,但是来博物馆并不是只看这个马镫的,因为马镫还需要跟当时的马具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体系,才能了解当时军事文明的情况,所以我说体系才能体现价值。我所说的辽博货币展的特色是体系性非常好,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娱乐节目中所看到的只是单一的一件文物,但是博物馆的价值并不在这里。如果观众看过电视,决定来一次辽博,只为看这三件“国宝”,那是不够的。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大众对博物馆价值的正确认知,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全面参与。

  记者:这个节目让您有哪些思索?

  马宝杰:节目引发的公众热情,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同时也在反思,公众在认知层面有了对文物的热情之后,到博物馆来做什么?到底怎么才能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怎样在传递准确信息的基础上,提升知识转化的能力和通俗表达的能力,这其中的分寸,是需要我们来好好衡量的。

  华商晨报记者 高巍 文/图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69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