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徐悲鸿《愚公移山》21件手稿与画作同展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1/26 17:04:00

2018年01月26日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1月25日,“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至3月4日。展览梳理并展示徐悲鸿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历史价值性的系列作品一百余件,部分创作手稿首次展出,从中可以看出徐悲鸿的创作过程。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巨幅作品都呈现了画家的创作手稿等,如《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客居印度创作的代表作,从此次展出的21件素描手稿可以看到人物模特多由印度人充当,有人问徐悲鸿为何要在中国历史题材中加入印度人形象,他如是说:“虽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不同于中国人,意义却是一样。”

  此次展览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为“民族精神”,展出徐悲鸿《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二篇章为“图稿叙事”,展出徐悲鸿为创作《愚公移山》等作品所绘的画稿与素描,其中多件图稿为首次展出;第三篇章为“家国忧思”,展出徐悲鸿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马》《狮》《鹰》等作品以及为系列主题创作而绘制的图稿。

  第一部分展出的《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九方皋》和《愚公移山》等均为徐悲鸿的巨幅代表作品。是他借用古典文化资源,如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寓言、神话来进行新的诠释,并以艺术新手法来表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布面油画,197cmx349cm,1930,徐悲鸿纪念馆藏

  创作于1928年的《田横五百士》展现的是英雄田横为了气节决意牺牲自己,告别部下的场景。此画的创作背景是国内民不聊生,一些卖国求荣者甘当日本爪牙走狗。徐悲鸿以这幅大型油画来警醒世人。此画中可以看到徐悲鸿从欧洲学来的油画技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徯我后》,布面油画,230cmx318cm,1933,徐悲鸿纪念馆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徯我后》创作稿,1930年

  《徯我后》取材于《尚书》,记载在夏桀暴虐统治下的人民痛苦不堪,期待着被解救,纷纷说:“徯我后,后来其苏。”其意是等待贤明的领导者来了,我们就得救了。徐悲鸿创作油画《徯我后》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大片国土沦丧,国民党政府屈膝投降,镇压民主运动,人民陷入水深火热。徐悲鸿借此画抒发了人民渴望解救的呼声,成为救亡图存的呐喊。《傒我后》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情怀和反思现实的社会价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巴人汲水》

  1937年,徐悲鸿随中央大学入蜀,目睹蜀中百姓的生活困境,他疾笔创作了中国画《巴人汲水图》和《巴之贫妇》。画作上他题写了一篇自作诗:“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忝血汗熬。”诗文充溢着徐悲鸿对于当时百姓生活凄苦的同情和悲愤之情。

  这幅画描绘的是当时蜀地人民汲水的场景。当时百姓的生活用水都要从江中汲取,背着沉重的木桶,再装上满满的水,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走回家去,有时甚至要往返多次。这样一个生活细节触动了徐悲鸿的心灵。整个画面突出物像的神韵,技法上用西洋画法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肌肉部分稍加皴染,在挑夫身上适当加强了筋肉体积感。

  图稿叙事:《愚公移山》的新的表达

  图稿叙事是美术主题创作的重要途径。《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客居印度创作的代表作,其中的图稿叙事生动而精彩。1939年11月,他应泰戈尔之邀从新加坡赴印度举办画展并宣传抗日,直到1940年12月才离开印度。这一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愚公移山》。

  1940年7月,徐悲鸿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是年9月,完成油画《愚公移山》。在构图上,油画《愚公移山》取消了中国画《愚公移山》中描绘的挑筐壮汉与负重大象,并将大肚壮汉从开山行列的左二换到左一。油画的远景更为开阔,山峦起伏,将读者视线引向天际。

  当时为了创作的便利,《愚公移山》中的人物模特多由印度人充当,印度国际大学(位于圣地亚克)的学生甚至争做徐悲鸿的模特。画稿中有位像鲁智深的人物被反复描绘,其原型是该校的厨师拉甲枯马尔啼亚。徐悲鸿每次请他做模特,他都很高兴,并且随叫随到。有人问徐悲鸿为何要在中国历史题材中加入印度人形象,他如是说:“虽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不同于中国人,意义却是一样的。”

  《愚公移山》的主要场面是表现开山劈石的六位壮汉,他们身强力壮、筋骨结实,徐悲鸿为他们绘制了大量素描。譬如,对于举耙动作,他进行了详尽的素描分析,因为在画中最震撼人心、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就是壮汉们叩石垦壤之景。

  为画好画中的十多位人物,徐悲鸿绘制的画稿、素描稿多达数十幅。他还描绘了许多未见于《愚公移山》画中人物与动作的图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愚公移山》,布面油画,213cmx462cm,1940,徐悲鸿纪念馆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愚公移山》,中国画,规格:144×421cm,194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 《愚公移山》画稿 ,1940

  在印度,徐悲鸿也画了很多其他的速写及素描,从当地风土人情到各种动物,从伟人肖像到印度风景,从学校音乐课到自画像,均入画图,并创作了《泰戈尔像》《甘地像》《印度妇女》《喜马拉雅山之林》等作品。中国画《泰戈尔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人物画杰作,在创作它之前,徐悲鸿关于泰戈尔的速写与图稿多达十余幅,刻画了沉浸在工作中的泰戈尔的不同神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泰戈尔像》,纸本设色,51cm x 50cm,1940,徐悲鸿纪念馆藏

  “余爱画动物”

  徐悲鸿说:“余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功力,即以画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对他来说,一幅马反复画七八次是常有之事,有的甚至多达20次。为便于练习,徐悲鸿曾在家中养马以供写生之需,其娴熟的画马技艺源自大量的造型训练。

  他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画马,20多分钟即可画就一匹四尺整幅的马,笔墨酣畅,神完气足。徐悲鸿笔下的马不但运用了透视与解剖知识,还结合了中国写意笔墨。徐悲鸿所画之马,常以雄健的笔墨画出马的头、颈、胸、腹和四肢,再用奔放淋漓的笔触猛扫出鬃毛和尾巴,极具动感。在整体上,笔墨干湿相间,对比分明。它的角度接近全正面,前大后小,透视感强,这是一种极难刻画的视角。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群奔》,纸本水墨,95cmx181cm,1942,徐悲鸿纪念馆藏

  展览中的这一部分呈现了徐悲鸿所画马、狮、鹰、鹫、鸡、牛等动物题材,并配合展出部分书法作品和画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奔马》,纸本设色,130cmx76cm,1941,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强调素描训练可以弥补当时的中国画造型薄弱的问题,以他的素描为例,其特色在于构成的面块与线条,产生西方明暗渐变与东方笔墨韵味的结合,他的许多素描的尺幅不大,却具有丰富的表现内容,善于捕捉对象最具神采的瞬间,糅动势、细节于一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小猫 》,纸本设色,108cmx36.9cm,1938年,中国美术馆藏

  徐悲鸿爱猫,曾在家中养过许多只猫。他自己甚至说在其动物画中,猫画得最好。这幅《小猫》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画立于奇石上的一只黑白相间的小花猫,它正在回眸一瞥,两眼十分有神,此画有笔有墨,对于结构与细节刻画得不含糊,猫身上的墨块以及块石则是大写意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芭蕉黑猫》

  据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先生回忆,为了观察猫的娇敏,将猫画得传神,徐悲鸿家里甚至同时养过8只猫。“虽然父亲每天下班后特别累,但他还是坚持坐在躺椅上,一边拿着乒乓球跟猫耍着玩,一边观察猫的神态和动作。”其猫画或托物寄兴,或用以酬答友人。1937年,徐悲鸿创作了《芭蕉黑猫》,画芭蕉之下,一黑猫趴在石头上,回首凝望。笔墨几乎全以没骨法画成,十分洗练,神情毕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马》,纸本设色,109.6cm x36.1cm,1948年,中国美术馆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徐悲鸿,《侧目》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6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