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辽代“龟鹤齐寿·我儿偷样”纪念“放偷日”民俗钱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3/2 17:3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X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明天就到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了。“元宵节”是全体中华民族的节日。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无论是在古代汉族统治地域,还是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统治地区,“元宵节”都以中华民族共节的魅力,欢乐着每个地区的人民。在共有的民俗如“吃元宵”、“点灯”、“放焰火”的同时,辽、金、元三朝还在“元宵节”前后特设了一个为期三天的“放偷日”。届时上至天子下至平头百姓,无不可以纵情偷窃邻里的财帛子女,俗谓“偷灯”(求子节)、“偷菜(财)”(平财节)、“偷情”(情人节)的全民狂欢节。史籍《契丹国志》、《帝京景物略》,对此都有简要记载。更令人惊喜的是辽代竟铸有一枚民俗钱“龟鹤齐寿?我儿偷样”纪念“放偷日”的特异民俗。

  民俗钱“龟鹤齐寿?我儿偷样”,目前面世仅见铜钱三种:圆孔背重郭圆钱一种,约四五枚。钱约当万型,径约57-58毫米,厚2.8毫米,重45-50克左右(见图1、2、);挂钱一种一枚,高68毫米,径56毫米,厚2.8毫米,重42.4克。(见图3、);上下有挂佩钱一种一枚,高80毫米,径57毫米,厚2.8毫米,重48.5克。(见图4、)

  三种“龟鹤齐寿。我儿偷样”钱除形制不同外,面背文均相同。面文均为四个仿唐代楷书薛稷、薛曜兄弟“瘦硬”风格大字:“龟鹤齐寿”;肩脚四隅,镌有四个端庄雍容唐楷小字:“我儿偷样”。一钱面文两种风格书体文字并存,这在中国圆钱史应为首创。三种“龟鹤齐寿。我儿偷样”背文均为道教“星官童子龟鹤讲道图”。

  此种“龟鹤齐寿。我儿偷样”钱,是辽代官铸民俗钱,而不是宋代宫钱。断代依据有三:

  1、形制决定了它们只能是辽钱而不能是宋钱。它的形制特点:阔大厚重,决不可能出现在“钱荒、铜荒”极端严重的北宋;圆孔圆钱这种背离“天圆地方”儒家理念的事物,绝不可能出现理学极其发展的北宋;挂钱佩钱的发明,是草原民族契丹人,根据自身骑马系蹀躞带、挂护身符的习俗自然产生的,所以它对宋地靠脚走路的农耕民族汉人,并无吸引力,而只能产生在北方草原。

  2、钱币钱文反映了当时辽契丹历史的现实,真实地记录契丹特有的“放偷”民俗。古代男寿称“龟寿”,女寿称“鹤寿”。汉桓谭《新论·辩惑》中说:‘龟称三千岁,鹤称千岁’,龟鹤并称时即揞男寿女寿二人寿,“龟鹤齐寿”特指母子。“龟龄鹤筭”专指夫妻。辽代儿子当皇帝,母亲掌实权,男寿女寿可以齐寿的时期,只有承天皇大后称制至归政辽圣宗这一时期(982年-1009年)而“龟鹤齐寿”钱恰恰是在此时铸造,钱文亦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辽契丹历史。辽代“放偷日”是春节后第一个节日,它是春节活动的继续,是春节的一个重要项目。所以它被记录在过年祝贺帝后的节庆钱上。并特用承天皇太后一句充满爱意褒奖小皇帝在“放偷日”与民同乐模样的话:“。我儿偷样”。巧妙地把“放偷日”的主题“全民狂欢,天人同乐”表达淋漓尽致活灵活现。这些史实只反映了契丹民俗与赵宋无半点瓜葛。

  3、钱文“。我儿偷样”的“儿”字和“偷样”一词,均为唐五代时期北方地区土生土长的地域文化。“儿”字古时“臼”常常写作左边一竖右边一“日”或“目”,(见图5、)当为典型的异体字。钱文“天降麟儿”、“儿孙绕膝”也都写作“左边一竖右边一“日”或“目””。大家只要查一下《异体字辞典》就一目了然了。钱文“偷样”,就是北方口语“偷儿的(模)样”。与现在东北话里的“熊样”、“儍样”、“坏样”、“小样”异曲同工。薛涛诗中“春风因过东君舍,偷样人间染百花”句里的“偷样”,亦应是偷东西之意,而不是悄悄的意思。它说的是春风路过天上东君(日神)的房舍时,把东君点染花卉的“色样”,偷偷地带到人间,才点染出人间百花的姹紫艳红(这里指得是做衣服的“蜀锦”)。至于薛涛的“偷样”与钱上“偷样”是否语意相同?愚意以为二者是有区别的。所以“。我儿偷样”,不应也不该解释为:“哦,太好的祝辞了,像神龟和仙鹤一样长寿,我一定要偷着学这个样子!”长寿的样子是不需要偷着学的!而应是:“我儿(指辽圣宗皇帝)‘放偷日’偷儿的模样着实有趣”。

  以上分析,确认了“龟鹤齐寿·我儿偷样”钱,辽代民俗钱的性质,肯定了它是辽代统和年间春节庆典钱中特铸的记念“放偷日”的纪念币,体现了辽代民俗“放偷日”全民狂欢,天子与人民同乐的主题,为廓清泼洒在契丹民俗上的污秽扫请了道路。

  契丹族的“放偷日”始于南北朝时期。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夜连续三天“放偷”。官民可以日夜进行相偷戏,“相偷”即为互相随便偷窃。历代汉人典籍所纪契丹等少数民族民俗时多出于猎奇或偏见,都有意或无意识地夸大和歪曲其民俗中与汉俗迥异的活动,借以宣扬契丹经济文化的落后,汉族文化的先进。其实,契丹很多民俗都来自中华传统文化。比如,“放偷日”里的“三偷”:“偷灯”、“偷菜”,“偷人”均来自古汉俗并不奇葩。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登”,“丁”,就是男丁。“登”,就是登第。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科举及第。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祈盼事业有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门前都燃一些用豆面捏成的或用萝卜刻成的灯。有女子婚后不育的,学童未及第者,元宵节就要上街去偷灯吃,以求生子,状元及第。事虽荒诞,倒也充满了一种喜庆祥和之美。

  古代南汉人元宵节喜欢“偷菜”,拌以糕饼煮食以求吉祥。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契丹放偷节里,人们也以“偷青”为主。“偷青”即窃取他人蔬园里少许的青菜。但也有偷青菜不止偷少许,而是偷空人家菜园。一遇元宵佳节,“不论男女老少,不待更深,饭后即出,到处汹汹,势同掠夺,各园主稍为疏防,即被一扫而空。”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松漠纪闻》里记载,契丹人“是日,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皆不加刑”、“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取者,女愿留则听之”,表明契丹人当时在“放偷日”不但可以盗走日用品,而且活生生的女子也可以随便“拿”走。

  “放偷日”里“偷灯”、“偷菜”、“偷媳妇”的民俗,折射了原始共产制的影子,物主对“放偷日”“偷窃”行为大多采取相当宽容的态度,因为你偷我的,我偷你的,多是相互嬉戏狂欢的活动。因此物主只是严加戒备,以防失窃而已,并不抓贼,在失窃后也只是去想方取回失物。“放偷日”里的偷窃更多的也仅是嬉闹玩乐的一种方式。

  元宵节“放偷日”是皇帝“与民同乐日”,这个习俗自汉代就已确立,契丹国一直保持。民俗钱“龟鹤齐寿。我儿偷样”的传世,证明了辽契丹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一直走在中华民族的最前列。

  泉痴山人2018.3.1日于京东沉疴康复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7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