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步辇图》这幅传世名画,知名度应该挺高的,因为经常在历史和美术教科书里出现。不过呢,本鹿最近翻资料的时候发现,公众对这画恐怕有严重的认知误差。
有多严重?
对于当事人来说,大概是“丧事当成喜事办”的级别X﹏X
来,先上图画。一般人印象里的《步辇图》大致是这样的:
手头没有课本,只有一套北京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传世名画》,对此画的说明,基本能代表官方的定性:
步辇图 唐·阎立本 绢本设色 纵38.5X横12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该图取材于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迎亲使者的情景。作者对不同人物的肖像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刻画颇为成功,作品勾画精细,设色浓重,带有南北朝晚期和隋代绘画的韵味,是一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兼备的作品。
对于这画的争议质疑也不少,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认为它并不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原作,而是宋朝人的临摹品。还有更激进的看法,以陈佩秋《名画说疑》一书中的论述为代表,认为这作品是产生于金元之后的“彻头彻尾的绘画水平低劣的伪作”。
陈佩秋老太太自己也是一位名画家,她罗列了很多论据,回头有时间可以一条一条拿过来辨析一下,也会很有意思。不过她和其它“质疑派”都非常强调的一个论点是:步辇图上的人物,不管是坐在宫女中间的太宗李二,还是左三人中央的吐蕃使者禄东赞,还是他前后的两名唐朝官员(译者),穿衣打扮姿势用具都太轻松随便了,简直是一群杀马特,完全没有“天可汗接见邻邦使者”范儿。
陈老太太拿来做对比的图画,主要是已经流失海外、公认为阎立本作品的《历代帝王图》,以及陕西和敦煌考古发现的一些壁画。首先要说这些拿来对比的材料,以及对比方法本身是科学合理的。拿这些干货来考证真伪,说服力比什么“笔法”“气韵”之类强得多。
质疑派吐槽:人家《历代帝王图》里的皇帝,以及敦煌石窟贞观时代的帝王图,都端端正正穿着朝服,就你步辇图上李二搞外事礼仪活动居然一身幞头圆领袍的便装常服,啥德性!
步辇图上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但衣着随便,坐姿也不端正,缺胯袍下摆居然跷出一只二郎腿(还真是“二郎”的腿……)
然后礼部官员也没规矩。看人家初唐章怀太子墓壁画里的迎宾官员,明明穿得很严肃!
而步辇图里,站前面的红袍大臣和后面的白袍男,都是一身T恤牛仔的常服打扮,什么风气,什么态度!
至于中间这位禄东赞,陈老太太认为他应该按吐蕃人的规矩穿皮裘见驾,而不是西域胡服风格明显的团花锦袍。总而言之,这个天可汗接见赞普求婚使者、许诺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场面,实在缺乏隆重威严的皇家典礼气派。
唉……不过我要说,如果画上的这个场面,本来就不是“唐太宗许婚嫁公主”的典礼现场呢?
文成公主入吐蕃这事,前后折腾了好些年,有点复杂,我简述一下。
几乎和李渊父子开国建唐同时期,吐蕃王松赞干布(他的名号和名字都有不同版本,我用知名度最高的)继父功业统一了青藏高原(南部),把吐蕃整出了一个“国家”的形态。贞观八年,唐蕃之间有了直接接触,松赞同志觉得唐朝挺牛,两年后第一次向李二同志求婚,被干脆地拒绝掉了。
扫了面子的松赞大怒,发兵袭击唐边境,两军互有胜负,战争规模没折腾太大,不过双方掂量出了对方的实力。于是贞观十二年,松赞再次求婚,十四年,更派第一重臣宰相禄东赞亲到长安,执重礼表诚意。这次李世民同意让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和亲。
这是整个事件的重点和高潮,但是……后面还有后续情节呢。
后面的事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就没直接关系了,是李世民看上了禄东赞这位精明能干的大叔(咳),坚持要给他也找个唐朝媳妇。虽然禄东赞打滚上吊不情不愿地一再拒绝,声称自己和原配正妻情比金坚啥的,还是没能保往贞操。天可汗同志把自己的一个外甥孙女(他姐的女儿或外孙女,此处略有争议)嫁给了禄东赞,大概是希望能借此把这位吐蕃宰相羁留在长安。目的未遂,东赞大叔还是很快跑回了吐蕃,继续辅佐松赞干布征战立国。
于是,对啦,《步辇图》画的根本就不是“唐太宗同意文成公主去吐蕃和亲”的场景,而是……“唐太宗逼着禄东赞在长安娶媳妇”的场景o( ̄▽ ̄)d
啧啧,导游鹿又信口开河了不是?这么说的依据何在?
依据……这画上白纸黑字写着哪( ﹁ ﹁ ) ~→
我们在各类载体上看到的《步辇图》,大都只有画,因为它是整件作品的核心部分。但其实,目前收藏在故宫博物院里的《步辇图》实体,拿出来展开看,大致是这样的:
揉揉眼看清楚了,右边的画只占了长卷很小篇幅,左边那一篇篇书法,都是历代收藏者写的题跋之类,另纸写完粘上去的。全卷共有22跋,时代由宋至明,其实卷本比上面的图片还要长得多。离画面最近、底本颜色也一致的,是这作品最早的题跋,按字面讲,是晚唐名相李德裕撰文。
给个大图,看清楚点。
这篇最早的题记说,画是初唐的宰相画家阎立本画的,流传到晚唐,名相李德裕和另一个叫“李道誌”的官员把这画重新装裱了一遍,李德裕写了题记。但画上的篆书文字,却是北宋书法家章伯益写上去的(所以现在认为此画是北宋摹本)。题记内容如下:
太子洗马武都公李道誌
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德裕
大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重装背
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邪长公主外孙女妻之。禄东赞辞曰:臣本国有妇,少小夫妻,虽至尊殊恩,奴不愿弃旧妇。且赞普未谒公主,陪臣安敢辄取。太宗嘉之,欲抚以厚恩,虽奇其答,而不遂其请。
唐相阎立本笔 章伯益篆
步辇图密码,嗯,其实导游鹿是在榜热度
所以懂了吧?李德裕就很明白这画的重点在哪里,直接引语写的是“禄东赞辞婚”,落尾则收尾于“不遂其请”,李二同学强力逼婚成功。[bm喜悦]
我们再来看看画上禄东赞的表情:
小伙伴们你们听到东赞大叔内心狂野的呐喊了吗……
然后李二同学的表情……
别告诉我你什么都没看出来。。。。。[猥琐][猥琐][猥琐]
明白了“画上是逼婚现场,不是许婚现场”的真相,前引陈佩秋等人的质疑重点,一下子就非常好解释了:
为什么皇帝不穿朝服坐姿随便、身边不是侍官而是宫女?因为这不是接见邻国使者的正式典礼,而是天可汗亲切关怀使者个人婚姻问题的休闲日常场景;
为什么大臣不穿戴笼冠礼服而穿常服?因为这不是引见邻国使者的正式典礼,皇帝都一身休闲打扮,大臣当然要跟皇帝的穿衣风格保持一致;
为什么禄东赞不穿本国风格的皮裘蕃帽,而要穿一身胡服锦袍?因为这不是他代表本国赞普来求婚议政的正式典礼,而是被亲切关怀个人问题的休闲场面,他所穿的很可能是唐朝廷特意赐给他表示器重友好的“蕃客锦袍”[1]。
再说句良心话,“步辇图”=“逼婚图”的事估计并不是导游鹿的独创发现,很多老先生都心里清楚(那篆书题记写得太明白了),然而为了大家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写说明介绍时做了模糊处理。比如开头我引的那注释,“该图取材于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没说错吧,禄东赞被逼婚,本来也是唐蕃和亲大事中的一小部分——“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迎亲使者的情景”——两个人验明正身无误,“接见”也无误,总之我们是不造假的你理解偏了是你自己的责任……
内容认知问题弄清了,但是,《步辇图》本身的争议还是非常大。
质疑派主要质疑的点包括:这画真是阎立本画的?题跋真是李德裕撰的?篆书真是章伯益写的?后面的鉴定真是米芾鉴的?图章真是金章宗等盖的?……等等等等。
但是这些主要涉及古书画甄别辨析的技术流,写起来不怎么好玩,所以……我先偷懒吧。如果想继续看的人多,有时间再写步辇图密码(二)(三)啥的……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原地址。未经授权严禁商用]
[注1]:关于“蕃客锦袍”,最初是沈从文先生提出这一观点,更详细的考证可见文史知识(2013年1月第1期)刊发的《帝赐锦衣——唐朝服饰中的秩序与风尚》撰文/李丹婕 //m.183read.com/magazine/article/article_id/184834
来自微博@唐穿导游森林鹿
原标题:《步辇图》密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