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文 | 小国宝
北京,多少人来了又走,去了又回,除去它是首都是心脏之外还是艺术文化的重要聚集地。
说到艺术文化聚集地,你的脑海里除了各大博物馆之外,能想到的就是我们常去的
798艺术区、草场地、宋庄……但或许并没有很多人知道新中国第一个自发形成的艺术家聚集地,是已经不复存在的圆明园画家村
所谓“圆明园画家村”
是指1989年至1995年期间,
一批外省艺术家集居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附近
由此而形成的一个自由艺术家村落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最早的一个自由艺术家村
八十年代末,位于北京西北紧邻清华北大而且房租不贵的圆明园,一群怀抱着有关艺术的梦想人,被很多年后的人们称他们为:北京流浪艺术家
他们将圆明园视作创作与生活的根据地。他们的自由,跟今天大多人想象的全然不同:没有多少资产,衣食住行都是现实的困难。经常要去“朋友”那里蹭饭吃,为了房租而搬家。大部分流浪艺术家的目标都一样:日常解决温饱,最终能够成名。
这里孕育出的人物,除了画家,还有你喜欢的摇滚音乐人!
或许都是你现在耳熟能详的传奇名家,比如:窦唯、朴树……还有常年跑龙套的群众演员、迷茫的摄影师、不入流的诗人……
我们现在口中自嘲的“北漂”,他们算是“北漂”前辈。和我们一样怀着对现实的不甘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心心向往的北京,近距离感受祖国母亲是心跳。
在圆明园画家村,他们度过了“盲流”般无助的两年却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骄傲。回顾九十年代初,不少艺术家陆续迁入圆明园,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活动中心。
接下来的几年内,圆明园画家村以不可置信的速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浪艺术家。许多媒体也注意到了这里,纷纷称之为“世外桃源”。
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个地方,知道了这一群人。虽然他们的生活还是在温饱、成名与自由创作的追求中矛盾地度过;但以艺术、文化之名聚集的兴奋与骄傲,却让他们对未来有了更大胆的期许。
然而,圆明园画家村的破灭比兴盛来的更加仓促。
据说,1995年秋天政府勒令艺术家们搬离福缘门区域,直接造成了圆明园画家村的解体,当时,这政策并不是针对艺术家,而是针对所有外地流动人口。
今天的圆明园,已经见不到曾经画家村留下的多少痕迹。现在的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变成了宋庄、798等……
而在位于北京通州区的宋庄,当前的繁荣仿佛就是当时的圆明园!
在宋庄小堡村,几乎每一家都有房子租给艺术家。艺术家的入驻促成了新型经济结构的产生,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
不论讲到宋庄还是从前的圆明园,栗宪庭都在“艺术区”前上“自由”二字,至于“自由”的含义,栗宪庭开玩笑说,自由是指生活方式自由,不用开会,不用上班,随便可以睡到什么时候。
宋庄的艺术家流动性非常大,有一批人是常驻的,还有一些零零星星待上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就走人的。这些艺术家以为来到宋庄就能卖画,结果待了半年了一张画没有卖,满怀着怨气就走了。还有些艺术家不卖画是因为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有别的谋生渠道,比如画画广告或是搞设计。
“宋庄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很浮躁的,是中国北京最烂的艺术区,什么烂的艺术家都有。但另一方面,有一大批真正热爱艺术、做得很不错的艺术家沉在下面。宋庄的艺术家类别是最丰富的,除了画家,独立电影人、音乐家、诗人、摄影师,甚至建筑师这里都有。
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创造的是艺术,但艺术在商品社会创造出来的是商品。商品、经济是另外一个行当,我们不懂。如果它的发生是按照正常渠道走的,艺术家还是可以找到出路,这是一种生活来源。
在中国没有赞助艺术的机构,像西方、像日本、韩国都是有赞助艺术家的基金会,中国没有。那你靠什么,就靠多多少少能卖掉一幅画。所以艺术家一定得用副业来养艺术。在国外看到的年轻艺术家生活也很艰难,他们基本都打工,没有年轻艺术家能靠卖画活着的,大部分都要打工。”
而和宋庄相似的艺术家聚集区就是北京798艺术区了,这里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718联合厂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王铮部长指挥筹建,前苏联、民主德国援助建立起来的。
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随着商业气息浓郁,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房租也是一涨再涨,无形中也逼走了一批艺术家……
我们也不禁想到圆明园画家村——假如它没有在1995年消失,后来的流浪艺术家们,就不会离去吗?后来的圆明园画家村,会不会也变成了另一个宋庄、798?
而现在身在798、宋庄的这些艺术家,会不会也面临当年圆明园的状况呢?艺术家的安定又在哪里呢?
来源: 走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