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艺课堂:荣宝斋木板水印背后的故事(二)

1楼
123456 发表于:2018/3/15 20:0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木板水印敦煌壁画选 内页二

  郭沫若先生的《百花诗》与《荣宝斋画谱》

  一九五九年,虽然“反右运动”最严酷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当时很多优秀的画家都无事可做,而荣宝斋在复制品种上又显得过于单一,他们一直在琢磨,如何能够既出版新的作品,又符合当时的政治要求。

  有一天,侯恺经理想起了郭沫若先生在一九五八年创作的《百花诗》,这是一组在“大跃进”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诗作。侯经理认为可以考虑出版一本以郭老的《百花诗》为主题的诗配画,借郭老“革命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地位为我们的出版物提供政治保护。同时,郭老不仅诗好,而且也是中国当代著名大书法家之一,如果郭老能将他的诗抄写一遍,这本诗配画就更精彩了。当时有人担心说,郭老很忙,恐怕不一定能成。那时,郭老经常来荣宝斋,在商量好这个选题没多久,郭老就来了。侯经理立即召集相关人员与郭老座谈。郭老听了侯经理的介绍,非常高兴,很痛快地答应抄写《百花诗》。在谈到找什么画家为诗配画时,大家都停住不说话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木版水印 敦煌壁画选 内页三

  那是因为,齐白石先生那样的大写意花卉不能充分表现这一题材,而画小写意花卉的几个有名的画家,如王雪涛先生等,当时都被打成了“右派”,不好启用。因为知道郭老比较喜欢色彩鲜艳、笔触精致的工笔画,于是孙树梅先生说,可以考虑找于非闇先生配画。郭老听说后很赞同,并说他很喜欢于老的工笔花卉。这样,诗配画的《百花诗》选题策划就完成了。不久,郭老就将抄好的《百花诗》送来了,并为出版题写了跋。当荣宝斋与于非闇先生联系时,于先生说,他因病已经很久没画了,但是推荐了他的两个学生——田世光和俞致贞。这两位先生很快就到荣宝斋来了,他们听侯恺经理介绍了这个选题计划后,非常高兴。接下来是分工,虽然于非闇先生现在不能画,但是他作为当代工笔花卉画大家,也应将其一些符合选题主旨的作品选进来。于是,荣宝斋从他以往的画作中选了《兰花》、《牡丹》和一幅白描《水仙》,剩下的由俞、田两位先生自己挑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百花齐放》封套

  田世光先生当时正值壮年,画画速度较快,他承担了较大部分,大概有六十幅左右。分工完毕,两位先生说,其中有一些花他们没见过,比如“十姐妹”、“风信子”和“蒲包花”,在传统花卉画中,这些花很少入画,问荣宝斋是否可以帮忙查找一下。后来,这件事被郭老听说了,他立即安排两位画家去北京植物园寻找标本、写生。后来听田世光先生说起过:有些花的名字是郭沫若先生家乡的称谓,如:“天鹅蛋”、“柳穿鱼”等,他不知是什么花,就去请教郭老。郭老指着自家窗台上的仙人球说:这就是“天鹅蛋”嘛!并说,“柳穿鱼”就是北方人所说的“龙头花”。自新中国成立后,两位画家已经很久没有过这样的创作机会了,因此,对这次机会十分珍惜,很快就画出了第一批画,荣宝斋立即组织分版勾描、刻板。但即使采用了创作、分版勾描、刻板、印刷同步进行的立体实施方案,这套诗配画的《百花诗》也耗时一年多才完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木版水印 《荣宝斋画谱》 内页之一

  这些画的画面虽小,但画面色彩丰富,平均下来,每张画都有二十多个套版,全书总版数达两千多套,较多的要属于非闇的《牡丹》、田世光的《蜀葵》、《十样锦》和《大丽花》等,每张都将近四十套版,最多的是最后一张《其它一切花》,将近一百套版。按规程,每版活儿最多可印三百张,荣宝斋就按最高数开印,共印了三百本。《百花诗》印完,装订成上下二册,并使用了郭沫若先生为荣宝斋题写的“百花齐放”手书作为书名题签。

  印制完成后,荣宝斋按规定给郭老开稿费,但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要。最后,郭老想了一个解决办法,他用稿费钱请荣宝斋所有参与出版印刷《百花诗》的人一起到鸿宾楼吃饭。听说郭老要请客,大家都非常高兴。要知道,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中期,饥饿是每人每天都必须忍受的。这次请客一共去了三十多人,两个大大的圆桌坐满了人。除了荣宝斋参与勾描、刻板、印刷及辅助人员,还有田世光、俞致贞两位画家。那天,萨空了社长也来了。此时,于非闇先生已经去世了,没来得及看到这件盛事,实为憾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木版水印 《荣宝斋画谱》 内页之二

  在《百花诗》印制过程中,欣赏着这些精心描绘出来的花卉,大家会发现,从总体上讲,当代画家的绘画技艺绝不逊于古人,甚至,当代画家在技法和用色上更为丰富、更有创造性。因此,孙树梅先生就有了仿照《芥子园画传》,以当代优秀画家画作为基础新编一套画谱的想法。当时他的想法是编四卷,分别为花卉、人物、动物、山水。当《百花诗》完成后,荣宝斋就立即动手,从中选取了五十一幅画,并请俞致贞先生为“芙蓉花”画了步骤图解,同时编写了技法教程。采用木版水印技术印出这五十一幅画的白描线条、“芙蓉花”技法步骤和几幅完整作品,编辑了一本《荣宝斋画谱——勾勒花卉部分》。

  这本画谱编好后,孙树梅先生就被派到党校学习。有一天,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王昆仑陪陈毅同志到荣宝斋参观时,侯恺经理将编辑《荣宝斋画谱》一事向陈毅同志讲了,并请他给写一篇序。陈毅同志痛快地答应了,一周后就将其用毛笔手书的序让秘书送来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荣宝斋画谱》封面

  陈毅同志在序中写道:“画谱的刊行,我们拍掌欢迎。近代作画的不读《芥子园画谱》是例外,好像作诗词的不读《唐诗三百首》和《白香词谱》是例外一样。古人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话讲出一个真理,就是我们搞任何学问都要老老实实,先搞基本训练,讨便宜、走捷径,是不能成为大器的。《荣宝斋画谱》保留了中国历代画学的传统, 又照顾到各时代的流派, 且着重具有生活气息, 而制作者又系现代名手,可以肯定说它的水平大大超越旧谱以上,值得欢迎,值得介绍。祝谱学新生;祝画学大发展!”

  由于这本画谱在当时并不属重点项目, 因此, 按正常情况投入人力,费时将近一年,当时售价定为五十元。虽然许多人很喜欢,但是,一看到定价就都放弃了。根据当时的国家标准,城市人均月生活费也就六元钱。由于销售不畅,另外又有其它紧要的事,《荣宝斋画谱》这个选题就放下了。没想到,一放就是十多年,直到“文革”后的一九七九年才有机会重新恢复《荣宝斋画谱》的出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荣宝斋画谱》中陈毅的题词

  当时河北一家出版社组织了一本王雪涛先生的花卉技法书,由于对政治方向把握不准,一直犹豫不敢出,就找人问荣宝斋能不能拿来出版。荣宝斋只是做了一些文字加工,并加上了一些说明文字。当时荣宝斋策划《荣宝斋画谱》的本意就是要为广大中国画爱好者提供一种高水平的普及教材,搞一套现代版《芥子园画谱》。为了达到普及的目的,荣宝斋吸取了《画谱》第一册的经验,这次没有采用木版水印,而是使用了胶版印刷。虽然胶版印刷的效果远不如木版水印,但售价却大大降低了,当时售价仅为两元。没想到,这本《荣宝斋画谱·王雪涛绘·写意花鸟草虫》出版后,引起了空前热销,它及时地满足了当时人们对学习中国画的渴求。第一版开印三万本,一抢而空,两年间再版五六次,印数达十几万。此后,《荣宝斋画谱》成为了一个长线出版物。一九九二年被新闻出版署列为一九九一—一九九五年国家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一九九四年获中国图书奖和新闻出版署直属单位优秀图书一等奖。目前,《荣宝斋画谱》已出版了二百余册。

  (摘编自《荣宝斋期刊》)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掌柜文化金服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在深圳文交所成立之初就赋予了一整套政策和使命,最核心的就是要求深圳文交所在“文化+金融”领域先行先试,完成示范引领的使命。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对文化的需求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深圳文交所在十九大报告加强文化发展的指引下,针对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打造出以“文化艺术品+金融”为服务模式的“掌柜文化金服”交易平台,核心理念在于将具有真正文化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增值空间及精神消费属性的文化艺术品版权化、结构化、金融化设计,对于文化艺术品从生产到流通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匹配的服务模式,同时几个主要流通平台艺术公馆、文产商城、掌柜艺拍及艺术投行,既有区分也有联动,可互为出口,真正为深圳文交所挂牌企业及广大艺术家、收藏者服务,使文化艺术品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流通。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7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