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20周年。
斯人已逝,海棠依旧,人们对他的怀念仍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周总理的话语犹在我们耳畔铮铮回响。
为了人民,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祖国,他忍辱负重、艰辛探索。他是人民之子,是光荣与不朽的存在。
在海棠花开的季节,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之心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 |||
周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天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而翔宇邮局内的工作人员无暇顾及这一切。张师傅虽然已在邮局工作了十几年,见过不少“世面”,但一想到第二天,他还是难掩激动之情。他和其他十几位邮政员工将一摞摞邮品整齐地码放好,给邮戳墨台里添了新油,将柜台擦得锃光发亮,把地面扫得一尘不染……一直忙到凌晨,直到一切都准备就绪,他们才放心离开。 经过一夜暴雨的洗刷,第二天清晨,整条百年老巷都焕然一新,好似苍天特地用风雨洗刷去老巷的尘埃,清清爽爽地迎接周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往日宁静的小巷陆陆续续迎来了游客。“咚咚咚……”翔宇邮局内响彻着盖戳声。人们拿着挑选好的纪念封和明信片,有序地排队等待盖戳。邮局工作人员的神情是那样专注,恭敬而虔诚,仿佛每盖一个戳都在向周总理致敬。 “大鸾五岁入家塾,取名恩来,字翔宇。在家塾,周恩来勤奋好学,展现出聪颖天资……”(见配图)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拿起一张张展现少年周总理读书时的场景明信片端详许久,一双深褐色的眼眸里满是对周总理的敬仰。在她手中,还有近10套纪念封和明信片,都是她精心挑选出来的。她说,自己只留下一套,剩余的都邮寄给孩子和朋友。 柜台前,有几位扎着马尾的女孩儿也在认真地挑选邮品。看着她们,我想起了几天前的那两个小伙子。 那天下午,邮局即将打烊,有两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风尘仆仆地赶来,请求工作人员稍微晚点关门。“5号是周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我们有课不能耽误,所以就利用这两天周末时间从天津坐火车赶过来,明天必须返回学校。其实,我们每年都要来拜访周总理故居,这次是专门赶在周总理诞辰之际而来。”其中一个高个儿小伙子说道。 挑选完邮品后,高个儿小伙子用微信付款时,我注意到他的微信名竟然就叫“西花厅”。拿着邮品在桌旁坐下,两个小伙子分别在每张明信片的空白处写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又写下了收件人的名址。写好后,他们恳请工作人员在3月5日这天帮忙加盖完纪念戳后寄出去。 “我们小时候常听父母讲少年周总理勤奋求学的故事,这些故事一直激励和伴随着我们成长。特别是总理在13岁时就胸怀大志,他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我影响至深,去年高考,我首志愿报考了南开大学,就是因为喜欢周总理!”与高个儿小伙子一同前来的卷头发小伙子微笑着说。 在这方小小邮局,人们缅怀周总理的感人故事不断上演。一张明信片、一个邮戳,记录下了人们心中那份永远的怀念。 |
| |||
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 我们,仰望苍穹 又看到了你伟大的身影 1976年 寒冷的季节 元月八日 连同你的名字 凝固在我们的心里 历史,不会忘记 为追求真理,你四处奔走 莱茵河畔也有你深深的足迹 学生运动, 有你意气风发的呐喊 南昌城头, 飘扬着你挥舞的军旗 二万五千里长征,雪山草地 回荡着你充满信心的欢笑 宝塔山下,延河岸边, 有你睿智的思考 西安事变,你智慧决断 促成统一阵线,扭转时局 中南海边, 你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你把自己 交给祖国和人民 为了祖国和人民 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鬓斑白,面容憔悴 直到病魔缠身 你仍然伏案工作、日理万机 你是领导干部的楷模 你是公职人员的典范 你是中国人的自豪 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你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 祖国大地就是你伟岸身躯 你把自己交给了中华民族 你是人民真正的优秀儿子 新时代进军号角已经吹响 我们将继承你的遗志 发扬你的精神 将我们伟大的事业进行到底 |
| |||
3月,春风轻拂,阳光和煦。明天就是《海棠花》邮票发行的日子,邮友发我一枚《海棠花》特种邮票小版张图片,其图案边饰左侧是一树争相斗艳的海棠花,右侧为西花厅古典建筑。这套由著名国画家、当代工笔花鸟画领军人物龚文桢所设计的《海棠花》邮票,可谓清丽、典雅、纯洁、大方,刻画出海棠花的花姿与个性。 海棠花是我国公认的名花之一。海棠,蔷薇科,落叶乔木。叶卵圆至椭圆形,边缘有细锐锯齿。花朵初开之时花蕾红艳,颜色有橘红、橙黄、紫红、粉红及奶白等,花形伞状,花团锦簇,婀娜多姿,美丽动人;海棠果,又名“海红”“秋子”“柰子”,成熟时,有如晚霞红火,成为园林暮冬季节尤其是银装素裹世界的一大景观。 周总理喜爱海棠花是众所周知的。1951年3月17日,周总理写给妻子邓颖超一封信,在信中说,等她回来时,“海棠、桃李均将盛装笑迎主人了”。邓颖超收信后,于3月23日回信说:“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周总理又于3月31日回信给邓颖超,写道:“你如在四月中北归,桃李海棠均将盛开。”可想,周总理和邓颖超对海棠是如此的了解和喜爱。 中南海西花厅生长着十多棵海棠树。1954年春,海棠花盛开之时,周总理正在瑞士日内瓦参加会议,在家的邓颖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制成标本夹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总理。周总理看到书本里的海棠花非常感动,也托人带回一枝芍药给邓颖超。夫妻双双用花传递感情与恩爱,为世人留下幸福、美丽的爱情佳话。 邓颖超在《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中这样写着:“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 海棠花开了,《海棠花》特种邮票小版张也即将发行,就让我们在这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相约海棠树下,怀想总理。 |
| |||
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原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堂,位于沈阳市东顺城街的育才巷内。 纪念馆广场上,周恩来全身石雕像高4米,用整块白花岗石雕成。周恩来手持书卷,昂首凝视着前方。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基座正面雕刻着的一行大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雕像前,我站立许久,心中反复默诵这句读书名言。我熟知这句话是在40年前。1978年,伴随着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全民读书求知的愿望也空前高涨,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那个时代刻在每个人心中的座右铭。而这鼓舞了几代人的读书口号,源头就在这里。 走进纪念馆,面对周恩来当年阅读的书报、写过的作文和写给同学的赠言手迹,心中颇不平静,想了很多。 1910年秋天,周恩来随同三堂伯周贻谦移居奉天府(今沈阳市),入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堂丁班学习,当时他12岁。 入学第二年,即1911年,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中有的说是为了帮父母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周恩来则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年还是十二三岁孩子的周恩来,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志向?相比较起来,今天一些20多岁的青年还处处依赖别人被称为“巨婴”的社会现状,颇值得思考。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周恩来不满半岁时,叔父周贻淦病重。当时,周贻淦结婚不到一年,没有子女。周贻能、万氏夫妇决定把儿子周恩来过继给他们。不久,叔父周贻淦离开人世,周恩来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育。又过一段时间,万氏、陈氏相继去世,父亲长年在外谋生。身为长子长孙的周恩来不得不带着两个弟弟回到淮安老家居住,他用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养活自己和年幼的弟弟,他靠典当借债主持家事,养成了少年老成的稳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周恩来伟大志向的另外原因,是源于他童年勤于读书。嗣母陈氏出身于书香门第,4岁时,陈氏就教他识字。5岁起,陈氏就送他进私塾读书,读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书籍。周恩来还广泛阅读了外祖父家所藏的《说岳全传》等小说。 古代文人在传统文化中注入了很多家国情怀,无论是《三字经》,还是《四书》《五经》《说岳全传》,都在讲人与江山社稷的关系,用今天的话讲,是大格局。孩子最初受到这样的文化熏陶,往往决定了他一生有大的价值取向。 更为主要的,在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的影响下,正在读小学的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革命书籍。他还订了当时奉天出版的《盛京时报》,养成了每天坚持读报、关心国事的习惯。 李贺《致酒行》诗云:“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年轻人胸中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正是因为周恩来从小立雄心树大志,又兼备坚韧不拔的精神,才得以确立了日后为国家奉献终生的目标,并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恩来的读书爱国精神不仅决定了他为革命、为祖国奋斗的一生,也鼓舞了今天的我们。 改革开放40年来,受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鼓舞,一代又一代人通过勤奋读书成为科学人才。他们经过多年学习实践,成为各个科学领域的带头人。无论是北斗卫星,还是神舟飞船;无论是计算能力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还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量子卫星墨子号,数不胜数的成就都来自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刻苦读书与钻研,如果没有他们付出的辛勤汗水,我国也就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早在1917年,周恩来为同学郭思宁题写赠言道:“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0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如他当年所愿,实现了腾飞世界。此刻,我们又怎能忘记他——伟大的周恩来!愿更多人记住他的那句读书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 |||
这时节,中南海西花厅的西府海棠和着春风绽放,让人想起在西花厅居住26年、喜欢站在院中赏花的老人——周恩来总理。忆起周总理,不能忘记他年轻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等豪言壮语,不能忘记《温暖》《十里长街送总理》等文章描写的“人民好总理”形象。他在我的人生认知中,是少有的“完人”。近日读书,偶见他与鲁迅兄弟的交往片段,读来亦见其人生风范。 周恩来的出生地是江苏淮安,可据他自己查证,鲁迅兄弟是他的叔叔辈。 1969年***九大期间,周恩来特地到北京饭店拜访鲁迅二弟周建人:“建老,我已查过了,你是绍兴周氏二十代嫡孙,我是绍兴周氏二十一代嫡孙,你是我的长辈,我要叫你叔叔。”周建人忙说:“你是总理,不敢当。”事实证明,鲁迅与周恩来确是同宗同族。1988年,湖南道县成立调查组,查阅相关族谱记载,确定了周恩来所属的绍兴保佑桥周家和鲁迅所属的绍兴覆盆桥周家共同的祖先是周澳,其乃理学家周敦颐九代嫡孙。1998年3月4日的上海《解放日报》报道:“专家最新研究证实,周恩来与鲁迅的祖先同为周敦颐。” 周恩来自己曾不止一次说过:“余本浙人,自先大父为宦吴省,遂迁家而居焉。”又说:“我的祖父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是浙江绍兴人。”早年,在南开学校毕业文凭和赴法留学的证件中,他填写的籍贯都是浙江会稽或绍兴。1938年,周恩来在武汉《纪念鲁迅逝世二周年的纪念会上的讲词》说道:“我想,在今天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会上,大家都是诚心诚意来纪念鲁迅的。我自己不是文学家,然而却参加文艺协会;同时在血缘上也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出生在绍兴城的周家……” 周总理曾多次参加纪念鲁迅先生活动,他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来怀念鲁迅先生;他以鲁迅先生为榜样,真正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用他的话说,“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 同姓的500年前是一家。周总理称与鲁迅先生是本家,不仅仅是因为两人是同乡且同姓,其实更是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尊重,对家族精神传承的重视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