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2018年05月05日 中国新闻网
文:郝学娟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柴木家具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徐光祥工作间的墙上挂满了手锯、凿子、木条等工作器材,却找不到一根钉子、闻不到一丝粘合胶的味道。
“锯、凿、刨等几个步骤反复打磨做成一榫一卯,一穿一插,一张木案板就和木腿联结在一起了。”正在为桌案板凿卯眼的徐光祥向记者介绍说:“整个过程无钉无胶,老祖宗的榫卯技艺让家具‘天衣无缝’,牢固结实。”
5月4日中新网记者探访了徐光祥位于济南董家镇的家,亲手打制的八仙桌、圈椅、书柜等明式榫卯技艺柴木家具摆满了整个房间。庭院中一个简易工作间是徐光祥常年“奋斗”的地方。
年届古稀的徐光祥18岁开始学习明式家具制作工艺,与木头结伴了近50年。
徐光祥介绍说,明式家具技艺明初由山西工匠带入济南,在当地传承发展了几百年,保留了榫卯技艺等中国古代家具制作技艺的优秀木工工艺。
“榫卯结构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钉无胶,却让家具严丝合缝、结实耐用。”徐光祥说,一个好的榫卯结构不仅要组装起来严丝合缝,还要便于拆卸运输。“制作榫卯结构很少用到图纸,非常考验工匠的经验及技术,随着时间推移,能做好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三碰肩、粽角榫、楔钉榫……徐光祥指着家具上细微的联结处介绍说,传承祖辈技艺加上自身琢磨练习,目前已掌握了30余种榫卯结构制作技艺。
古时民间掌握“三碰肩”榫卯结构制作技艺的木工就不多见。“榫卯都是锯上的功夫,只有熟练掌握各种锯法,才能制作出各种复杂的榫卯结构。”
虽然榫卯技艺不用胶的特性,正日益被追求家居环保的人们所追捧,但是徐光祥仍苦恼手艺传承。用榫卯技艺方式制作家具,费时费力,拜师学艺的人本就不多,能坚持下来更寥寥无几,“以榫卯工艺著称的济南明式柴木家具制作技艺濒临失传”。
“这些从明朝传下来的手艺,不能断在我手里。”是徐光祥至今坚持的一个动力,“希望榫卯技艺‘枯木’能再‘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