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日前在故宫延禧宫东配殿开幕。这是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联合举办的又一个大型专题瓷器展,也是国内外首次举办以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为主题的展览。展期至2018年6月17日。
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名闻天下,知名品种有永乐、宣德朝青花、祭蓝釉、鲜红釉瓷,成化朝斗彩瓷,弘治朝浇黄釉瓷,正德朝孔雀绿釉、素三彩瓷,嘉靖、隆庆、万历朝五彩瓷等,而对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的认识则比较模糊。特别是由于此三朝御窑瓷器均不署正规年款,致使长期以来,人们并不认识这三朝御窑瓷器,称之为“空白期”或“黑暗期”。
出土青花云龙纹大龙缸印证文献记载
随着对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这三朝御窑瓷器的真实面貌被逐渐揭开。自20世纪80年代在景德镇御窑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以来,迄今已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御窑瓷片标本。展览中有很多展品使人耳目一新。如:一组青花云龙纹大缸残片,修复后龙缸口径70多厘米,高80多厘米,形体之大,在明代绝无仅有。这种青花云龙纹大龙缸的出土,印证了相关文献记载。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北京宫殿刚刚落成一年,前朝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即遭雷火焚毁。直到19年后的正统五年(1440年)二月才开始重建,于正统六年九月完工。据《明史》记载,当时“命造九龙、九凤膳案诸器,既又造青龙白地花缸。王振以为有璺,遣锦衣指挥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当时命造这种青花大龙缸是为了用来蓄水救火,但因烧造难成,遂改用铜缸、铁缸。
2014年出土六件青花大花盆亮相
再如,2014年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出土的六件青花大花盆,外壁绘有云龙纹、海兽、麒麟等,体形硕大,颇有气势,即使在明代御窑瓷器烧造取得最高成就的永乐、宣德时期也未见有类似作品。另有同期出土的纹饰各异的青花大绣墩残片,在明代御窑瓷器中也堪称绝无仅有。青花绣墩座面上分别描绘双狮戏球、方胜飘带、松竹梅等纹饰。绣墩亦称凉凳,传世品中明代瓷绣墩多为正德、嘉靖、万历朝作品,正德朝以前的非常罕见。
除考古发掘品外,故宫博物院还利用收藏明代御窑瓷器较为丰富的优势,展出一批宣德、成化朝御窑瓷器精品。因为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上承宣德,下启成化,所以在瓷器面貌上有承前启后之处。通过对比,观众可以领略到正统朝御窑瓷器风格明显带有宣德遗风,而正统到天顺朝的御窑瓷器风格又明显影响了成化瓷器。
观众凭故宫门票免费参观
据介绍,该展览共展出215件(组)瓷器,其中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的瓷器修复品共计138件(组),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珠山北麓出土的100件(组),旨在将最新考古成果和学术前沿展示给公众。
展览对于明代御窑瓷器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以往人们囿于考古资料限制,将一些不署年款的具有宣德、成化御窑瓷器风格的传世瓷器年代分别定为宣德、成化。今天,大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的展出,对于重新认识这些御窑瓷器,提供了新的资料。
据了解,展览不单独售票,观众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入院后可免费参观。
延伸阅读
两次重要考古发掘
第一次是1988年,在御窑遗址西墙、靠近东司岭巷一带发现了以青花云龙纹大缸残片为主要包含物的地层堆积。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文献记载判断,这些青花云龙纹大缸的烧造年代为正统时期。这是首次经考古确认的正统时期御窑瓷器遗存,改写了正统朝御窑已停止烧造的既往认识。
第二次是2014年,在御器厂内珠山北麓,发现了从明代宣德至清代的地层堆积,包括叠压在宣德地层之上、又被成化地层叠压的瓷片堆积层。该地层出土的瓷器均不署年款,从一部分瓷器具有宣德御窑瓷器风格、另一部分瓷器具有成化御窑瓷器特征看,其烧造年代应为正统至天顺时期。这次考古发现与1988年相比,出土瓷器数量更多、种类亦更丰富,这说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烧造非但不是空白,而且还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人们对“空白期”瓷器的认知,而且还将改写对传世品中一部分不署款的、原定为宣德或成化御窑瓷器的认识,能够充实、完善明代御窑从洪武至万历时期的生产链条,可谓学术意义重大。(文/记者 王岩 摄影/记者 王晓溪)